第174章 174:快订阅174章
俞阅便问:“留了什么话没有?”
乔一首摇了摇头, 回道:“当时好像说是送东西来给你的,人在城南的德福大店,也再没有说什么。”
送东西?俞阅想了一下, 也没想到是什么人。
家里人和一些熟悉他的亲朋肯定不是了, 远处的话,也就只京城和杭州那边有关系。
他又问:“说的是哪里的口音?”
乔一首想了下回答:“说的是官话,是带了一点口音,不过我听不出是哪里的。”
俞阅想了一下, 看时间还早,还是决定过去看一下。
他坐车去了城南的德福大店, 在掌柜处一问, 去后楼那里敲了门, 里边有人问:“谁啊?”
俞阅听到这声音笑了:“郑大哥开门, 是我。”
很快门就开了, 露出了郑水安那张热情的脸,把俞阅拉进去笑道:“唉呀兄弟, 你来得可真快,我还以为要再等几天你放旬假的时候我去找你才能见到你呢。”
两人寒暄了两句, 俞阅笑道:“这么远的路,你跑来做什么,等我秋末闲了自会去找你。”
“哪能回回都让你跑,我这不也是闲了才过来的嘛。”郑水安笑着说, 引着俞阅看自己带来的一些东西,“你看, 我给你带来了一些海外的东西。”
说着就给俞阅泡了茶,又同他算了帐,给了他银票。
这次的钱比俞阅上次的钱要少了两成, 俞阅也没有多说什么,只笑着说郑水安辛苦。
郑水安观察俞阅神色没有任何不满,再次确定他不是那种贪得无厌的人,心里更加高兴,觉得俞阅以后或许能当他的靠山,人就更加热情了。
他感慨了一声,先开始说起了钱少了的原因:“这次运气不好,货运过去不好卖,我刚开始还没有打听出来,最后才知道,别的城市好像出了疫情,民生有些不安稳。”
俞阅有些意外:“疫情?”他有些关切的问,“大家都没有事吧?”
“没事,在别的城市呢,你放心。真要有人染上了,那一般的人在路上,十有七八都逃不过去了,我哪还能站在你面前啊。”郑水安安慰俞阅别多想。
“那你还出海么?”俞阅问。上辈子他认识郑水安的时候,他已经不出海了,那个时候,出海的商人感觉还没有现在多。
难道是因为西洋那里有疫情,才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郑水安听后有些迟疑。
俞阅直接说:“我不知道西洋的情况,你自己判断,不要考虑我。钱什么时候都可以赚,命没了就再也没了,做什么事,都要以安全为主,底下的人都有一家子老小呢。”
郑水安漏出了一个真诚而灿烂的笑容:“老弟,我没看错你,你以后要是当了官都是个难得的好官。”
这话俞阅听笑了,心情有些好:“这连举人都没考上呢,还当官。”
“别人不行,你肯定行!我可是听说了,你三年就考中了秀才,当得起十万里……挑一个!”忘了到底是什么词了,不过没关系,俞阅肯定能听懂他夸他的意思。
俞阅呵呵笑了两声,郑水安凑近他,小声道:“听说中了举人,只要活动活动,还是很容易当个县令的。我手里有些钱,你需要了就说。”
俞阅听了这话,却没有说什么。
郑水安觉得这反应不对,暗叫一声糟,快速思量自己到底是哪里说错了话,才发现刚那话的确没说好。
人家能考上举人了,肯定是要去考进士,甚至是要去做翰林的,哪里会只考了一个举人就满意了?!
也是是往日里听多了少年中举的英才老年了也没考中进士,觉得还不如弄个县令,一步步的向上走,说不得比考进士当官升的还快。
进士难中,比之举人更甚,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不过,他怎么能拿自己商人的心思去想人家读书人的事!他觉得难如登天,别人却不一定觉得难啊,至少现在还没考呢,就表现出别人考不上进士的想法,真的没脑子!
这些念头也是迅速而过,郑水安经历的多,瞬间就继续笑着说下去:“当然,你肯定能考上进士!我这个说的是万一,万一你急着当官,可以这样做。”
说完郑水安就想咬了自己的舌头,别看他刚才说的顺,说完了他才觉得“万一”这个词用的也不好,只好再解释一遍。
为免多说多错,郑水安看俞阅神情也没有不高兴,立刻转移了话题:“说起来,我这次回来还带了两个昆仑奴,本来说想带一个过来送给你,又怕不讨你喜欢,便先放着了。要是你喜欢了,我写信叫人送来。”
俞阅有了些兴趣,回想了一下,他以前也是见过昆仑奴的,不过没有接触过,便问:“他们不会咱们咸国的话吧?说话都是问题,怎么交流啊。”
郑水安见俞阅提问了,心下自在了,连忙回答:“也不用交流,比动作就成了,反正他们拿来也是用做干重活的。”
“那时间长了,能学会咱们这边的话么?”俞阅问。
“那肯定能啊,只是学的快慢的问题。他们可耐用了,码头卸货田下犁地都能干的很。我晚上就去街上叫人写信送回去,过些天一准儿的送到你手里。”
俞阅考虑了一下:“算了吧,长的那么黑,放家里也吓人。”
“干什么要放家里啊,给田里建个茅屋让他住着,看着田地多好啊!没有路引,他跑也跑不了;就算跑了,一眼就能被人认出来,很快就能找回来。不过咱们这边吃的好住的好,他们也不会跑。”
“怎么想起买这个,以后想顺便当个人牙子?”俞阅开玩笑的问,也是一种试探。正经的人牙子也没什么,不过这种行业,很多人的人口来源都是非法的。
尤其是西洋那么远的地方,要是人口来源非法了,也难以查证,不能管制,就更加的能助涨人的野心和贪婪。
“哪有呢,我不过是碰巧遇到他们活不下去了,才帮了他们一把。对于无亲无故的人来说,卖到咱们这里来当奴仆,总比卖到他们那边好多了,你不知道,那边的生活有多差!”
俞阅便放了心。上一辈子的时候,也没有听过郑水安做过什么牙行的活,这话应该不假。
不过这话却提起了俞阅的兴趣,想涨一些见识,询问道:“生活有多差?”
他们以前聊过的,都是一些商事方面的,民生方面的倒是没有聊过多少。
郑水安成功的转移了话题,立刻给俞阅讲起了他的一些见闻。
俞阅认真的听,有不了解的地方就发问,郑水安讲的很仔细,两人一通聊下来,倒是高兴的很。
眼看再聊下去天就暗了,俞阅邀请郑水安去吃饭。
先去银庄里存了银票,顺路再把郑水安送的东西放到宅子里去,让他认认地方,最后去吃饭。
两人边吃边聊。
饭后,俞阅付钱的时候,郑水安硬是拉着他,要自己付。
俞阅也不许,笑道:“我是主人,你是客人,哪里能让你跑这么远还让你请客的?”
郑水安掏了钱给掌柜,俞阅也掏了钱给掌柜,两人都说拿自己的,掌柜一看两人的衣着神情,就知道俞阅身份高,立时收了郑水安的钱。
郑水安便高兴了。
俞阅有些无奈的笑了。
身分高了,受人看重,体现在各个方面。
要是他不是个秀才,这钱让郑水安结了,那他就是个呆货;如今这钱这让郑水安结了,便是认可对方。
吃完了饭,俞阅坐车回书院,郑水安要送他一阵,便一起坐车。
车上,郑水安说起了自己的打算,说今年便不出海了,明年出的话,先打听情况,看走的远一点还是走的近一点,要是西洋那边情况不妙,以后可能就不出海了。
郑水安说到以后不出海,就望着俞阅神色,暗中小心的打量。要是跟别的读书人或者当官的合作,他可不敢现在说出来,只会等到真不能出海的时候再说。
俞阅不同,他一点也不贪心,心胸也豁达。
“不出就不出了,这世上啊,没有这个来钱的来路,就有那个来钱的来路,总之不愁的。”俞阅也不心疼可能会少赚的那些钱,还是安全最重要。
郑水安笑的更真诚,对俞阅保证着:“对!不过你放心,真有好事的话,我也不会忘记你。”
俞阅对郑水安说,真不出海了,船他看着处理,又道:“这三四年我可能要考举人,没时间过去了,你就忙你的了,不用特意来找我了。”
“这来回也不费事,我这也闲着呢。”郑水安客气着,看俞阅说的真诚,也没有再推辞。不过他心里认可俞阅,没空的话,也愿意过来这边转一转。
郑水安就小心的问起了考举人的事,俞阅说了一些,两人聊着,很快到了城门口,俞阅不让郑水安送了,两人就辞别了。
回到书院时天都黑了一阵了,不过学院门口还有一些车辆。
同住的人也就关心了一下,俞阅只说是一个朋友,也没有多说。
他又投入到了学习当中。
很快,便到了二月底,金豆和俞伯父找来了书院,为的是金豆府试的事
作者有话要说: 这几年也没有好好写过小说,现在终于认清了自己只能认真干一件事,不能一心二用,辞了工作。
感谢“董懂懂懂”小天使灌溉营养液+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