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回顾往事
在场的其他太医看到楚煜如此真挚,即便是豁出性命也要救治杨初柔,真是鹣鲽情深啊。
“陛下,微臣以为这个方法确实可行。上一次安宁公主就是用了这种方法痊愈的,人命关天,将军夫人恐怕也只有这个法子来救命了。微臣斗胆,恳请陛下试一试。”一位太医如是说道。
随后其他几位太医也纷纷加入了行列,请求皇帝献血。
楚煜看到这么人为杨初柔请愿,心里盘算着这一次估计是成了。
要是皇帝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驳了楚煜的请求,活生生看着一条人命因此离开,那么皇帝的威信必然也会因此减弱。
楚煜抬头瞥了一眼杜仲,身形和那天夜里的蒙面人十分相似,而且又是他请求陛下献血,杜仲是前几日给楚煜瓷瓶的蒙面人,这事应该不会有假。
慕观樾看着这么多人请愿,如果自己不表示一下的话似乎说不过去。
而且刚才慕观樾还阻止过杜仲强制取血,如果最后杨初柔用了皇帝的痊愈了,回头再追究起来,慕观樾恐怕就说不清了。
“陛下,臣弟也恳请陛下献血。人命关天,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如果陛下的血能够救活初柔,那就是功德无量。臣弟会守护在陛下身边绝对不能让任何对陛下有危险的事情发生。”
“观樾,你也……”皇帝看到慕观樾也一同情愿,内心慢慢开始动摇起来。
一回头就看见皇后眼睛里闪烁着泪花,如果让皇后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外甥女在眼前去世,却有束手无策,恐怕皇后的身体也会因此再次遭受巨大的打击。
事已至此,皇帝也没有拒绝的余地了。
“好吧,既然这是你们共同的心愿,那么也不好再推辞。朕愿意献血,若是初柔能够因此痊愈,那我算功德无量了。不过,我还有一个要求,医治初柔的任务就由杜仲和杜衡一起完成。”
“草民多谢陛下,也替将军夫人感谢陛下的宽心仁厚。”杜仲磕头谢恩,回头望了杜衡一眼,似乎对与杜衡的合作十分兴奋。
既取了血,杜衡和杜仲一起煎煮需要的药材。
此刻没有其他人,杜衡再也忍不住了。
“我问你,杨初柔的毒是不是你下的?”
这种蛊毒世间罕见,只有杜仲和杜衡的师傅才见识过,而且又只有他们如何解毒,很明杨初柔身体里的就是杜仲下的。
面对杜衡的质问,杜仲并没有感觉到丝毫生气,反而还嬉皮笑脸地说道:“怎么样,这件事情是不是很有意思,我们又再一次相聚了,这不是缘分是什么呢。”
一股怒火涌上杜仲的心头,自从学习医术开始,师父就告诫他们医者仁心,要怀着一颗慈悲之心。
可是杜仲竟然为了个人的目的给无辜的人下毒,将别人的生命视作儿戏,实在是太过于狠毒了,根本不配做一个医师。
既然中这个蛊毒的人是因为血脉有异,那么杜仲肯定是知道杨初柔并不是杨氏夫妇的亲生女儿,而是皇帝的女儿。
杜衡又想起来中同样蛊毒的两个人,杨初柔和慕愿欢,从小熟知,关系匪浅,真实身份发生了惊天的逆转。
杨初柔和慕愿欢应该就是十几年前被偷换的那对婴儿,可是这些杜仲又是如何知道的呢。
“你是怎么知道杨初柔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的?知道这些事情人少之又少。杨初柔变成了公主,而慕愿欢成了庶人,那慕愿欢的蛊毒是不是你下的?”杜衡问道。
杜仲瞥了一眼杜衡并没有说话,随后发出一阵绵长的嘲笑声。
“是又怎么样?没错,她们的毒都是我下的,杨初柔的是,慕愿欢的也是。我等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就是要让这个狗皇帝的女儿姐妹相残,家破人亡,这是他们应该要赎的罪孽。”杜仲越说越激动,不知下一刻会干出什么事情来。
杜衡却不知道杜仲这种积压已久的恨和愤怒到底来自什么,“你什么要这么做?他们到底怎么你了,竟然让你谋划了这么多年?”
“怎么我了?他杀了我的父亲,我为何不能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杜仲慢慢走到杜衡的面前,眼神里带着一股杀意,就连杜衡也不禁感到后怕,连连往后退却。
“你是说父亲是是被皇帝杀了,可是父亲难道不是医术不精所以被陛下赐死的吗?”杜衡独自呢喃着,总觉得这其中有许多古怪的地方。
过去的记忆一幕幕浮现在杜衡的心头,杜衡和杜仲乃是同胞兄弟,父亲曾是宫中的太医。
可是后来听说皇帝以医术不精为理由赐死了杜父,而后杜仲和杜衡两兄弟也被另一位太医兼杜父的好友所抱养。
一切都那么理所应当,杜衡并未觉得不妥,那杜仲这满腔的怨气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你还真信啊?”杜仲嘲讽地说道,“父亲并不是学艺不精而被赐死的,而是因为他知道有些不可告人的秘密。父亲当年参与了皇后的生产,结果知晓了有人狸猫换太子将真正的嫡公主换了出去。结果当年策划这起事件的人就将父亲秘密害死,还胡乱弄了一个名义掩盖这场谋杀。本来你我两兄弟也是难逃一劫的,不过父亲的好友提前还乡,将你我二人及时送出了宫,所以这才保下命来……”
“这……”杜衡听完以后久久不能平静,真相如此暴露将他的记忆全部都撕碎了。
原来杜父的死亡是因为受到狸猫换太子案件的牵连,甚至在杜衡和杜仲的童年时期也免不了要东躲西藏,恐怕这就是杜仲积怨已久的原因。
“父亲的医术你我也是知道的,我绝对不相信他是因为这个理由被赐死的。
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在暗中调查这件事情,后来师父告诉了我父亲死亡的真实原因,也因此知道了许多年前宫中发生的一桩密事。这个狗皇帝草菅人命,罪有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