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论道与鬼
闪光村老渔夫家的茅屋内许久不曾这般热闹,王元、李文、老渔夫和刚到的孙真围坐在八仙桌上,桌上放着一个铜火锅。
后来的孙真将准备好的食材一一取出,王元将酒给几人分别倒满。
孙真已经有半年多没有见到过王元,见王元出关还和李文一起到了闪光村,接到李文传讯的孙真,好好准备了一番就兴冲冲的赶来了。
尚不知道王元二人如何来到闪光村的孙真端起酒杯道:“李师兄,王师弟,半年未见,别来无恙啊?”
李文将乌骓出关后他和王元一起演的一场戏等事情的经过简单和孙真说了一遍。
脸上表情不断变换的孙真拿起筷子夹了块肉放在嘴里,“我这就传讯于金师弟,转告他带立春下山与我交接拍卖场事宜。”
王元举起酒杯敬了孙真一杯,“宗门内乱将起,此去凶险,劳烦孙师兄了。”
孙真将口中吃食咽下,“师弟言重,我本是丹堂执事长老,丹堂如今风雨飘摇,我自不会畏缩不前。”
李文和老渔夫碰了碰酒杯,“老爹,我要在家陪您老一段时间喽。”
王元和孙真将杯中酒水喝尽,起身和老渔夫,李文二人道别。
“师兄安心在闪光村休养,我在青霞山顶稳住老乌贼,遥盼师兄结丹。”
“丹堂就拜托你和孙真师弟了,一定要帮我照料好院内满树的鸦雀。”
送王元和孙真离开,李文和老渔夫说了两句趁着夜色就离开了茅屋。
“让我看看王元给我带回来了什么宝贝。”李文取出一个养魂袋将王元交给他的噬婴道人和李征的魂魄倒了出来。
李文对着两个虚弱了不少的魂魄拱手行礼道:“两位道友好,贫道李文,万道门传功堂堂主是也,二位也介绍一下自己吧。”
噬婴道人阴郁的脸上露出冷笑,“我乃万鬼门噬婴道人,怎么,万道门也兴养魂饲鬼之术了?”
“哈哈,蛇鼠一窝的伪君子,王元坏我大道,遑论拯救黎民百姓,如今这李文怕是要将你我炼魂成丹提升修为啦。”李征魂魄的眼睛又变成了一道缝。
李征和噬婴道人在养魂袋里显然有过不少交流,两个已死之人,倒是多了不少的同病相怜之感。
李文斜撇这两人,讥讽道:“诶,两位道友此言差矣,王元将你们交给我的时候,他说遇到了两个大道通彻的道门修士,虽然祸害了不少百姓,人性泯灭了些,但两位各行其道,各有其理,对结丹之道颇有见解,或对我结丹有些借鉴意义,两位已是亡人却仍惦记我们活人的阳间之事,如今看来,你们的道也不过尔尔。”
李征反讥道:“你这双手腌臜肮脏的李扒皮,有什么资格讥讽我们。”
噬婴道人补充道:“冠冕堂皇之辈,真以为你万道门还是千年之前的二等宗门,装什么伪君子,我呸。”
在万道门这些年李文处理的枉死之人不下千人,想要对付这些充满怨念的魂魄,方法自然不少,只见他眼中紫气流转,盯着两个死不悔改的道人魂魄。
“石英,你老爹给你取这名字,枉费他一辈子的武将气节,恐怕转世三世也不会想到你这败家子,会成为一个伤风败俗饲鬼养魂的鬼修。
还敢自号噬婴道人?小满因你而死,牛角村二百余口村民,如果不是王元恰巧经过,就都化成了你这老魔头丹田内的煞气,这就是你这老鬼的道?
活了将近两百年,你这老鬼在筑基期就徘徊了足足一百五十年,你的平衡之道本就是阴诡邪门的欺天之术,你这个几次借新生凡胎的元气苟延残喘的老鬼,你有什么资格结成可享天地造化的金丹?”
听完李文蕴含命理之道的箴言,原名石英的噬婴道人的魂魄一阵剧烈的颤动,孱弱的灵魂体上更有几个碎片脱落。
“石道友不要被他妖言惑众,他这衰败宗门的渣滓,还敢跟已经成就金丹的你我论道,他也配?”李征的魂魄依旧仰着头。
“哎呦,你就是那个惠泽国的浮萍?不对,是只食人膏饴的飞天硕鼠 !”
李文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此一句诛心之语,就足够让李征灵魂震颤。
李文眼神泛着紫光,俯视着两个已经蹲下身,蜷缩成一团的魂魄,“道心如磐,天道可眷,你二人之道难道还不及贫道几句箴言谶语?”
李文又继续施压道:“王元杀你假丹境的石英时不过筑基中期,斩你结丹初期的李征时不过筑基后期,他一个十九岁的小道士能接连将你们斩杀,他凭的是什么?”
“你杀了我!”
“快杀了我!”
骄傲的李征道心彻底崩溃,灵魂体一片片的龟裂。
“十九岁,十九岁,老夫我活了一百九十三年,都不能突破筑基结成金丹,一百余年的积累都只能结成一个虚丹,最后却败在一个十九岁的小道士手里,可悲,可悲。”
石英原本就虚弱不堪的魂魄此刻更加不堪,灵魂体像一个从高空坠地的瓷器一般直接炸裂开来。
李文手上掐诀将石英的灵魂碎片聚拢,一扬手抛向了寒涧之中,“李征道友,符箓修行本就讲一个顺天而为,你倒行逆施,最终遭到天道反噬,而犹不自知,人乃万物灵长,你不尊人道,何论天道?”
“都说只有取错的名字,没有喊错的绰号,果真不假,李文,好你个李扒皮,你扒开的是人皮不假,你看到的却不是肮脏的胃肠,而是大道人心,哈哈哈哈,痛快,痛快,朝闻道,夕死可矣。
我李征不用等你出手,我会在寒涧内化成怨灵,看着你和王元,给这世道人心讲讲道理。”李征依旧骄傲的昂着头,魂魄重新变得凝实的他却纵身跳进寒涧。
寒涧之水缓缓将他的魂魄淹没,他对着岸上的李文拱手道别。
岸上的李文拱手还礼道:“道友今日可以朝闻道,来世当知天虽高,地所衬;大道虽远,行则将至;此行路远,道友且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