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心之岸 > 第12章 水岸雎鸠

第12章 水岸雎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人生有涯爱无涯,

    生命有岸心无岸。

    一一题记

    十月中旬,齐天明结束党校学习,返回分社上班。

    这几天,银湖地区为捕鱼水域之争,沿湖两县渔民发生了群体械斗事件,影响非常大。各大媒体都派了现场采访记者,分社抽不出人手赶赴第一现场。采编主任薛邦民正在犯愁,在这当口见到齐天明回来了特别高兴,立即派他去银湖执行采访任务。时间紧迫,齐天明简单地收拾了一下便马上启程了。

    银湖的情况对于齐天明来说,驾轻就熟就不用说了,在这个季节,更是如了他想回去处理诸事的愿望。从江城到银湖将近200百公里路程,一路上都是石子公路,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县城。到县城落下脚,齐天明又马不停蹄地往赤壁地区银湖渔业管理局赶。

    湖管局机关院子就在县城西郊的排水闸西岸,东岸就是去银湖沿岸的水陆交通中转站。在经过排洪闸东岸时,齐天明不禁从车窗里向那一岸水杉林凝望了很久,那条路的深处就是方思情住的康复医院。这次回来实在是情况紧急,他只能先赶到工作地,回头再抽时间去看方思情。

    湖管局机关院子不大,南面正门对着长江的两层楼是局机关办公楼,北面是五层单元式住宅楼,东西两厢是三层楼的招待所。银湖县县城里的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大都是这种办公居家一体化格局。

    湖管局渔政科汪建国科长热情地接待了齐天明,并向他介绍了基本情况:银湖水域跨越两个行政县,沿岸有10多个乡镇40几个自然村。两县渔民一直以来,为捕捞水域争议不断,历史上群体械斗事件并不罕见。只是这次械斗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损失之重,是近30年之最。湖上水域和岸上村里都有介入此次械斗事件,一共有200多人参与持械斗殴,重伤11人,轻伤46人。地区行政公署主管相关工作的俞伦元副专员亲自到场解决问题,沿岸两县政府高度重视。现在,事态已经基本平息下来了。

    汪科长还介绍了湖管局的基本情况:为了协调和维护银湖水域的渔业管理,地区行政公署便在银湖岸边设置了银湖渔业管理局。湖管局主要实施三大职能:封湖休渔、生态修复和捕捞管理。首先,他们在每年的4月1日到7月31日,对银湖全面实施休渔蓄禁,让湖内的种鱼产子孵化,幼鱼得到安全成长,使银湖渔业资源得以休养生息;其次,他们根据银湖的生态状况实施补植水草、增殖投放、灌江纳苗等生态修复工程,增加银湖鱼类资源;第三,为了控制捕捞强度,到银湖开禁前给沿岸渔民发放捕捞证,渔民凭捕捞证下湖作业,湖管局派出渔政船巡逻查证管理。

    齐天明从汪科长的介绍中,捕捉到的第一感觉是:资源危机,野蛮掠夺。他感觉到,这么大规模的械斗,一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出于对家乡的了解,齐天明以独到的眼光捕捉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这为他接下来的采访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他没有用常规的“事态严重、矛盾突出、领导重视、圆满解决”的动态消息来简单报道银湖械斗事件,而是深入湖区调查动因,以“生存与发展的矛盾,文明与野蛮的抗争”为题,写了一份洋洋万言的调查报告。他在报告中分析,在数千年华夏农耕文化中,有一种最原始的力量,是以男性结帮的野蛮为起点构建的。今天,银湖沿岸以利益结帮、旺族为霸的现象依然存在,已经形成银湖湖区的新湖霸之争。齐天明以详实的调查数据,说明了这次械斗不仅仅是利益之争。他以对立双方代表人物的观点,陈述了这次械斗的历史积怨。最后,齐天明大胆地提出,鉴于银湖湖区的新湖霸之争有愈演愈烈之势,建议政府通过共同开发银湖名特优水产资源的方式,解决银湖资源共享的问题,正确引导和扶持两县渔民共同致富。

    分社将调查报告以“内参”的形式提交政府后,省领导马上作出重要批示,将调查报告转到省计划委员会研究解决方案,省计委又批转到地区行政公署计委。快到年底的时候,地区计委派人到银湖渔业管理局了解情况。湖管局领导集体听完计委指示后,得知调查报告是先前采访械斗事件的记者齐天明所写,局长葛再生从中看到了巨大的机遇。于是,葛局长决定给齐天明单位发出邀请函,盛情邀请齐记者再进湖区采访,报道银湖名特优水产品资源开发条件,为争取国家投资开发银湖资源做舆论准备。

    将近春节了,当齐德良的养殖场正在起鱼装车、收获丰年的时候,齐天明应银湖渔业管理局之邀,终于成行再回湖区采访。湖管局葛局长高度重视,为齐天明的采访召开专题会议,介绍银湖水域“名特优”水产资源情况。葛局长还请渔政科汪科长作专题发言,特别介绍湖区渔民自发开展的“名特优”养殖情况。

    会后,葛局长亲自带领局班子成员宴请齐天明,并安排汪科长专门陪同采访。

    葛局长18岁开始在湖区当村干部,他从村支书到乡镇长,从区委书记到副县长,20多年来从未离开过湖区工作。去年,他刚从内荆县副县长的岗位上调到湖管局工作,不仅对湖区渔农两业的生产方式了如指掌,对银湖水域的资源状况更是熟如家珍。当他得知齐天明在那个调查报告里提出:“政府通过共同开发银湖名特优水产资源的方式,解决银湖资源共享的问题,正确引导和扶持两地渔民共同致富”的建议时,他在第一时间里就意识到:这将是解决湖区“械斗危机”长治久安的一剂良方。这位处在械斗事件风口浪尖上的政府官员,他没有想到把媒体资源和智慧用在官本位的危机公关上,而是从齐天明的建议中看到了解决问题的良方。他所想的是他在湖区工作20多年,一直在思考却又没有找到答案的困惑。现在他终于豁然开朗,他打心底里感谢这个湖区后生。

    当然,齐天明也观察到这个葛局长没有利用他的优势,一门心思地为湖区“械斗危机”去搞政治公关,而是一心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直觉告诉他,这位局长的确是一个有头脑、知民情、懂百姓、能做事的好干部。葛局长和齐天明彼此都很欣赏对方,办起事来就得心应手了。为了做好这次特别采访工作,汪科长专门调来了一艘渔政船、一条快艇,确保水上安全、快捷,还带上渔政员小蔡全程陪同做服务工作。

    第一天上午,他们首先来到大湖口区傅湾村,这里是湖区渔民自发建设的第一个“青头鸭养殖基地”。渔政船刚一拢岸,一个手持竹竿的胖小子马上就跑了过来,竹竿上还吊着一束青青的茭白叶。

    “吔,湖管局的,找哪个呀?”

    “找你爷老子。”

    “哦,我认得你,你是王科长。”

    “对,我原来是姓王,现在被湖水打湿了,变成汪科长啦。”

    “哦是的,是汪科长。我爷老子上县城了,中午才回来。”

    齐天明跟在汪科长的后面,细细品听着汪科长和小胖子简单而风趣的对话,原汁原味的湖乡口音,使他领略到了淳朴的鱼水乡情。

    接下来还是简单的对话:

    “新窝泡出来没有?”

    “破壳了,还未出齐。”

    “你哥呢?”

    “在那呐。”

    “叫他过来,说我在鸭场等他。”

    “是。”

    小胖子领到号令,向前面湖滩上的一片水杨树林那边跑去,边跑边摇着手里的竹竿,竹竿吊着的茭白叶也在空中晃来晃去。

    “汪科长,这小胖子手里的竹竿是干什么的?”齐天明问道。“哦,赶鸭子用的。”汪科长带着齐天明往鸭场那边走,湖管员小蔡拎着矿泉水和一些水果、食品跟在后面。这里是一片湖湾滩涂,宽阔的湖面在这里凹进一湾偌大的浅滩,滩上的芦苇稀稀拉拉的只有半人高的样子,现在还是一片不成荡子的芦苇滩。汪科长一边在前面引路,一边介绍这里的情况:“齐记者,原来这里是野生水禽的栖息地,这个湖湾滩涂上的芦苇,是我们去年用人工植上去的。要恢复到原来芦苇荡的样子,起码还要十几年。”齐天明说:“哦,你们为恢复银湖的生态环境,还真是做了不少工作。”汪科长说:“芦苇荡就是当年银湖野鸭最好的生存地。以前,这里有雁形目、鹤形目、秧鸡目和行目等8目9科39种野生水禽栖息,其中,青头鸭和黑鸭适应了这里的气候条件,已经在银湖安家落户了。”齐天明问:“这里怎么没有看到野鸭呢?”汪科长说:“现在?十几年前就不见了。”齐天明问:“是环境的原因吗?”汪科长说:“当然。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渔民常年无节制地猎杀。”齐天明问:“原来野鸭多的时候,是个什么样子?”汪科长说:“建国初期,傅湾村渔民的排铳一次就可以猎杀野鸭成百上千只。那时,银湖野鸭一年的产量上百万公斤,占全省野鸭产量的七八成。”齐天明说:“银湖野鸭还这么风光过?”汪科长说:“这个滩涂的岸上住着80几户人家,因为这80几户渔民多数姓傅,这个渔村也就叫傅湾村了。历史上,傅湾村就是以火铳猎杀青头野鸭闻名于湖区的。因此,这里也被叫做野鸭村。”齐天明问:“我们要去的鸭场大不大?”汪科长说:“我们现在去的鸭场就是村长家的,村长叫傅光华。一会见面的是他的大儿子傅跃进,刚才那小胖子是他的小儿子。”齐天明说:“看样子,你对他们家很熟。”汪科长说:“不光是他们家,沿湖40多个村1000多号人下湖,可以说没有渔民不认识我的,也没有我不认识的渔民。”齐天明伸出大拇指说:“你真了不起。”汪科长说:“我在部队当过营长,虽然没打过仗,但也算是带过兵的人。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就直接到了湖管局上班。七八年了,能不熟吗?”齐天明听汪科长这么一说,不得不对这位渔政科长肃然起敬。

    说话间鸭场到了,他们走进一个围网门,只见两排用茅草搭建的鸭舍面向湖面呈八字形张开,鸭舍大约20米长,高度和宽度都差不多两米左右。鸭舍前面是一片约30几米宽的空地,空地上栽着几行水杨树,最后一排水杨树下就是湖湾浅水滩了。

    “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走近鸭舍,只见空地上、屋顶上、水杨树上、芦苇丛中……到处都是青头野鸭,有三两嬉戏的,有七八成群的,有单独觅食的,还有扒在地上打盹的。总之,岸上坡下水里,到处都是鸭子。

    齐天明问:“银湖野鸭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比如说特点或者形体上的特征。”汪科长神情开爽、语气自豪地说:“我们的渔民很有智慧的,不光是野鸭,就连菱角、茭白、鸡头米,还有无鳞鱼、大鳞鱼、小鳞鱼,像黑鱼、鲢鱼、黄古、桂花鱼,他们都编成了歌谣。”齐天明说:“劳动者本身就是最淳朴的歌谣。”汪科长说:“那是你们文化人的说法,老百姓唱的是生活。在我们湖区的民谣中,传的最广的就是青头鸭:黄黄的小嘴会划水,白白的肚皮灰灰的背,扇子脚板橘红色的腿,青青的脖子放光辉。” 齐天明感叹道:“哎呀,这才是原汁原味的东西呀。”汪科长说到这里,脸一下子沉了下来:“这青头鸭传的这么广,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青青的脖子放光辉’这一句,在文革中与‘毛泽东思想放光辉’撞车了。”齐天明说:“哦,在那个特殊年代,那可就成了政治问题了。”汪科长说:“哎呀,刨根挖底呀,最后把傅光华的爷爷给挖出来了。一个从清朝过来的七十多岁的老人,不过是在旧社会当了十几年的头人,硬说他是水主湖霸,是传谣的反动派。荒唐的年代啊。”齐天明听了汪科长的一席话,感觉这个人不仅和渔民感情深厚,而且还是湖区的一部活的字典、活的典籍。

    “汪科长,叫你爷老子等久了,得罪您郎了。”说话的是傅村长的大儿子傅跃进,20多岁的小伙子长着一副30多岁的黑脸蛋,一双湖水般清亮的眼睛显得格外精神。小胖子杵着竹竿站在后面。汪科长说:“我来跟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省里来的齐记者,帮助我们宣传湖区特种水产品养殖的。你要好好介绍,等你的养鸭场出名了,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抢你的鸭子,就怕你愁鸭子养少了。”傅跃进憨厚地笑着说:“嘿嘿嘿,我爷老子他会请您郎喝酒的。”汪科长说:“你先说吧,齐记者问你什么就说什么,喝酒的事等你爷老子回来再说。齐记者,你看呢?”齐天明说:“好啊,你就跟我先说说这个鸭场为什么会布置成这个样子?”傅跃进说:“这边的鸭棚子是孵化鸭娃子的,鸭娃子出壳一个月内怕淋雨,就在鸭棚子里过。一个月之后,就把它们放到场子里跑,三个月后就赶到前面的芦苇滩里去。”齐天明问:“这么多鸭子,怎么没看到喂食的地方。”傅跃进说:“野鸭子喂食不要固定的地方,鸭娃子食就洒在地上,半大的鸭子就洒在芦苇滩的水里,让它们自己去找。成鸭就吃前面芦苇摊上栽的茭白芽和叶子,还有芦苇笋子和嫩根嫩叶。”齐天明问:“野鸭是会飞的东西,你这个鸭场只栽了四周的围网,没有盖大天顶。你不怕鸭子飞走吗?”傅跃进说:“你看,我的鸭场周围的大围网是三层的尼龙线网,可以管上十年不怕烂。外围的网有四米高,一直围了几百米的芦苇滩。圈内还有吊着的围网,这个吊网离地面大概一米五左右,大人瞄着腰就可以过网。”齐天明说:“我看上面有的地方有天顶,好多地方又没有搞天顶。”汪科长接过话题说:“齐记者,这里面有一个惯性道理。野鸭起飞不像直升机可以垂直起降,它就像航母上的飞机,必须要有一定距离的跑道。”傅跃进说:“对对,就是这个意思。你看,只要是有空地的地方,我们就会在前面挂上天顶。这前面的几排水杨树一个是挡住鸭子起飞的,二个还能给鸭子上岸躲荫。”齐天明望着浅水滩上一米多高的人工芦苇,望着滩边上枝繁叶茂的水杨树,望着水杨树下一窝一窝的茭白叶……这充满生机的野鸭场,给了他深入了解恢复银湖资源的一种热望。齐天明跟着汪科长在傅跃进的野鸭场里转了好几圈,他在了解了傅湾村的猎鸭史之后,向傅跃进仔细寻问了野鸭生存环境变化情况。

    最后,齐天明饶有兴致地问傅跃进:“听汪科长说,当年银湖最大的猎鸭场就在你们傅湾,你见过傅村长他们猎鸭没有?”听齐天明这么一问,傅跃进一下子兴奋起来了:“见过,怎么就没见过呢。”这个从小在湖里摸爬滚打的渔民后生,两眼生辉地正要讲述他小时候见到的猎鸭情景时,小胖子老远摇着竹竿向这边喊道:“哥,爷老子回来了,他叫你把汪科长请到家里吃中饭。”傅跃进说:“晓得了,你回去跟爷老子说,汪科长马上就来,还有省里来的大记者。”小胖子说:“好,我去了。”傅跃进朝小胖子大声说:“哎——,要你嫂子上大蒸笼,多搞几个好菜,啊!”“晓得了。”小胖子应声转身走了。

    傅跃进跟弟弟传完话,回过头来说:“齐记者,这个猎场的事,还是等会我爷老子来说吧。”齐天明说:“好,听你的。”傅跃进又对汪科长说:“汪科长,还是我爷老子面子大,刚才我说请你吃中饭你都不依,现在就不能依你的啦,走吧。”

    傅村长和汪科长是好朋友了,盛情之下,汪科长再也推脱不下来了。就这样,他们跟着傅跃进翻堤上岸,走进了傅湾村。登上堤岸,齐天明停下来回头望着眼前湖岸,望着湖岸青青的杨柳,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的家乡,想起了那个雪里梦里的湖岸村庄……思恩姐姐就在那个梦里雪里的湖岸,无声无息地永远离开了。16年了,齐天明永远也不会忘记雪中的那一岸杨柳……

    汪科长熟门熟路地走在前面,快要拐弯上坡梁的时候,走在后面的傅跃进见齐天明好像心事重重地在漫步中且行且停的样子,还时不时地缓缓扭头环顾眼前的岸堤,又时不时地抬头望向堤岸前面无尽的远方。傅跃进也放慢脚步走近齐天明,

    小声地说:“齐记者,你在看么家?”齐天明愣了一下说:“哦,随便看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