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女真兴兵
就在三贝勒莽古尔泰眺望沈阳城的时候,他口中的"狼崽子"正笔直的立于汗王宫中,面色平静的接受着周遭众人的注视。
自从最为疼爱他的父汗和母妃先后离世之后,他已然许久没有这般出过"风头"了。
"吾弟,果然不负众望。"
端坐于上首的女真大汗皇太极像是完全察觉不到周遭众人异样的眼神一般,大笑着起身,一脸欣慰之色的拍了拍多尔衮的臂膀,随后不容置疑的朝着周遭众人说道:"此次领兵大胜而归,令我大金威名远扬,当封赏墨尔根戴青。"
哗!
此话一出,本是鸦雀无声的汗王宫中顿时响起了窸窸窣窣的讨论声,就连一直面不改色的大贝勒代善及二贝勒阿敏也是面露不可思议之色。
诸如阿拜,塔拜,德格类等爱新觉罗家族成员更是身躯剧烈的颤抖着,像是听到了不可思议的事情一般。
与皇太极并肩而立的多尔衮脸上也满是意外之色,稍微错愕了少许,便是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大汗厚爱,臣弟愧不敢当。"
在他们女真人的语言中,墨尔根戴青的意思是"英明的统帅"(汉语后来意译为睿亲王),更重要的是,这个称号一旦出现,便意味着只属于多尔衮一人,再也没有人能够染指。
虽然多尔衮领兵多罗特部,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取得了一场令人津津乐道的大胜,但仅凭这些军功,仍是无法享有此等尊号。
"是扶持,还是捧杀?"
无视了周遭愈演愈烈的哗然声,站在文官首位的范文程快速理清了头绪,微眯着眼睛打量着场中看似"兄友弟恭"的二人。
"放肆!"
许是觉得周遭愈演愈烈的议论声已然算是挑衅自己的权威,前一秒嘴角还挂着微笑的女真大汗皇太极突然换了一副面孔,犹如一头暴怒的狮子一般,冷冷的注视着身旁的众人,眼中闪烁着毫不掩饰的杀意。
终究是名正言顺的女真大汗,就算手握重兵的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也不敢轻易挑衅他的权威,遑论一众"闲散宗室"。
面对着犹如一头雄狮一般的皇太极,纵然心中满是不甘,但阿拜,塔拜,德格类等人也只得缓缓低下头颅,不敢与其锐利的眼神对视。
见状,皇太极方才露出了一抹满意之色,心中略有些紧绷的心弦也是放了下来。
他知晓,局势已经被自己掌控住,接下来便是要"分蛋糕",继而抹去众人心中的不满。
"去岁我大军疲惫不堪,这才从锦州和宁远城外折戟沉沙,明军捡了一个便宜。"
"经过一个冬天的修整,儿郎们也该动起来了!"
重新回到汗位之上的女真大居高临下的汗睥睨众人,踌躇满志,心中满是豪情。
去岁虽然征讨明廷不利,但他却逼迫"墙头草"朝鲜与他们大金皆为兄弟同盟,不敢再朝三暮四。
现如今,多尔衮也领兵得胜归来,将一向不听他们大金号令的多罗特部铲除。
放眼整个辽东,再也没有人能够对他们大金形成掣肘,他可以放心大胆的兴兵明廷了。
当然,他更大的底气还是来源于怀中的那封书信。
就在五天之前,驻扎在皮岛之上的东江军主帅毛文龙再度派人来见。
正如皇太极心中所揣测的那般,手中握有重兵的毛文龙果然怀有二心,毛文龙已然不甘于充当名副其实的"海外天子"。
不管心中作何感想,他终是授意范文程与那几名来访的使者达成一致,至少在即将到来的这一战中,手中握有重兵的毛文龙会坐视不理。
但似此等密辛,就不用告诉殿中的众人了,毕竟在场的虽然都是他大金的文武重臣,但终究人多眼杂,容易走漏风声。
沉默了少许,皇太极扭头看向不远处的范文程,略带不满的问道:"蒙古科尔沁部,内喀尔喀联盟仍是不愿随我大金出征?"
听到大汗点到自己的名字,脑后留有金钱鼠尾的范文程满是上前一步,有些惶恐的拱手说道:"回禀大汗,去岁冬天白灾严重,科尔沁部和内喀尔喀联盟损伤惨重,冻死了不少部众。"
"此役怕是无法随我大金冲锋陷阵,只能派些勇士从旁摇旗呐喊,以助声势了。"
此话一出,皇太极的眼神便是一冷,什么白灾严重,部众损伤无数,都是搪塞他们大金的借口罢了。
只怕是去年的那场"宁锦之战"将这些蒙古鞑子吓破胆了吧,居然连白灾严重这种无厘头的借口都扯出来了。
难道他们大金没有渡过那个隆冬,没有经历漫天的大雪吗?
但心情不错的皇太极终是没有发作,反正他从始至终也没有真的指望过那些蒙古鞑子替他们大金开疆扩土。
"春天到了,儿郎们该动起来了!"
"传本汗诏令,各牛录立刻召集手下勇士,自备粮食,兵刃,战马,半个月内齐聚沈阳城外。"
"半月之后,本汗亲自领兵,征讨锦州城!"
去岁的那场失利丝毫没有动摇他的野心,手无缚鸡之力的汉人实在没有资格占据那富饶的山河。
待到马踏锦州和宁远之后,他便会挥师"西进",也去体验一下,"天下共主"是何等滋味。
"对了,将那些包衣奴才尽皆带上。"
未等殿中众人有所反应,皇太极又忙是补充了一句,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脸上露出了一抹残忍的笑容。
"是,大汗!"
听到皇太极决定兴兵明廷的命令之后,殿中众人不管刚刚心中作何感想,皆是身躯一震,用尽全身力气,怒吼着回应。
此时的他们,不再是大金国内说一不二的宗室贝勒,而是一群即将要捕食的猎人。
屹立在辽东,于寒风中瑟瑟发抖的锦州城和宁远城便是他们的猎物。
殿中众人情绪高涨,大贝勒代善和二贝勒阿敏也没有例外,脸上同样充斥着兴奋之色,好似全然不在乎皇太极的乾纲独断一般。
在兴兵明廷这件事上,他们的态度总是出其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