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打土豪分田地
陈洽又道:“像以前那样不行吗?”
朱高炽叹息:“朝堂上的诸公,整日里端坐高位,他们根本就没来过安南,完全不知道安南人对我们的感情究竟是怎样,他们是欢迎我们?还是害怕我们?”
朱高炽倒上酒,又继续说道:“所以在安南斗地主,只是为了清洗这些旧势力。
这些人作威作福惯了,他们会认为,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依赖他们自己。
但我们扶持的新势力上台,那么他们就会对大明死心塌地。”
陈洽恍然,点头表示自己领悟。
朱高炽道:“所以,我才让你看着点刘世,他是个愣头青,做这种事很容易冲动。
但你不同,你是大明九卿之列,拥有丰富的行政经验,可以帮助他们把握方向。”
陈洽表示明白,并且表示一定会做好这份工作。
这等于给刘世装上个笼头,不能让他信马由缰。
但遭遇的抵抗也是极其惨烈的,现在他们身处安南内部,河源省靠近红河三角洲,土地极为肥沃,朱高炽在凭祥关的激烈举动,让这里的地主瑟瑟发抖。
可是他们又没办法逃,所有人都存在着侥幸的心理,为了表示他们的忠诚,往军营里送了大量粮食和肉类,以及南方最多的水果。
朱能照收不误,但却不肯给他们个肯定的答复。
七天后,朱高炽终于组建好管理改革的队伍,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安南归化民。
这些人都是从苦哈哈的底层提拔上来的,那些机灵懂事的,又有手腕的,都被朱高炽安排进工作组。
针对河源省的分田程序,他们提出很多意见,控制地主是他们的主要方式。
因为这里相当于后方,要么不分田,要么就彻底打死那些地主,否则后方乱起来,前线就会遭殃。
上次在凭祥关,朱高炽第一次主持类似工作,经验不足,手段也相对温和。
但交给工作组后,他们的行事手段激烈得多,不过也是有章法的,那就是先团结贫下中农,然后再斗地主,穷苦百姓听说此事谁不欢呼雀跃?
踊跃帮助工作组确认田产,举报地主。
这中间自然少不了挟私报复,但朱高炽表示无所谓,尽管让他们报复好了。
又过七日,把所有地主都抓起来,这次连家眷一同被抓,关在牛棚马棚里。
开批斗会那日,朱能、陈洽以及数千士兵都亲自看了。
安南穷苦百姓所受的苦,大部分大明军卒也都受过,他们感同身受,热泪盈眶。
陈洽与朱能两人是高层领导,看问题的目光自然不止这些。
陈洽想的是,大明内部也不知道有多少这种事情,回去后看来得整治整治。
而朱能则有些胆战心惊,这些穷苦百姓爆发出来的力量,远远超过他的想象,这几日里光是零碎收到来自穷苦百姓的物资就足够供应大军生活上一个月。
更不用说,他们还提供了极为详尽的信息,这里的地形、人口以及种种绝密资料都有,这块土地几乎成为透明的。
他反思自己家里有时候做事是不是也不过分了点,对穷苦百姓以后千万不能这么严苛,回去后把租子也都降下来。
批斗会到最后,愤怒的群众拥上台子,大明军卒赶紧上去阻拦,可是面对几千名百姓的混乱,现场根本无法控制住。
等到混乱过后,台子上的百余名地主只活下来四十余名。
他们的尸体实在不成样子,看起来就好像被数千块石头砸碎了似的。
连面貌都分不清,只能靠着衣服辨认。
朱能更加胆战心惊,他决定以后再也不要做这种事。
四十余名地主虽然被救下,但活罪也难免,他们被拉着游街,有安南百姓跟车宣读罪状,整个省城全都走一遍。
最后,在南城外,四十余人全部被砍下脑袋。
与此同时,各个乡村的批斗工作也在进行。
乡村的规模稍小,但那里的怨气更深,在城市里,因为地主比较多,大家互相之间还算是克制。
但乡下的地主可真就是土财主。
安南跟大明境内不同,大明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耕地是很难养活人,所以地主还算收敛,总归是要做些修桥铺路的事遮掩,否则没人种地岂不是要完蛋。
可安南因为雨热条件极好,种地哪里需要那么多人,就算随便撒撒种子都能收获到足够多的粮食,因此他们做起事来更加肆无忌惮。
乡村里到处都是批斗会,所有地主,或者说几乎所有地主都被拉出来批斗了,连地主的家眷也没放过,全部干掉。
整个河源省都处于狂躁的动荡中。
朱能忍不住劝朱高炽:“殿下是不是可以缓和点,现在这种情况,军队来了也控制不住。”
朱高炽笑道:“那没关系,就算真的大乱,事情由我承担。不会连累将军的。”
斗地主持续了数个月时间,地主抓起来的同时,才是开始分田地,每个登记地点都是人山人海,穷苦百姓的积极性极高,远远超出所有人预料。
他们是真心希望大明军队能留下,因为大明一旦撤军,他们必然面临着清算的可能。
有一天,一个侍卫匆匆来报,河源省西南部一个小村子突然爆发暴乱,屠杀村民一千余人,导致那个小村子的人全都跑了。
朱高炽正在与朱能、陈洽两人商议此后战事,听到这个消息,朱高炽笑道:“看看我说中了吧,这些人总归是要挣扎反抗的。”
陈洽道:“安南应当赶紧安定,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跑到对岸去了。”
朱高炽完全不担心:“朱将军,还得劳烦你去派人,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投降。”
朱能点点头,派出去两千人马,很快瓦解了那个村子旧地主势力的反抗。
这一战,虽然只是个治安战,但却杀了两千多余人,堪称一场小规模战役。
被砍掉的脑袋硝制好,送到全省各地瞻仰。
大明果断而又干脆的军事行动,赢得一片叫好,穷苦百姓胆子更大,腰杆更硬,现在他们知道,大明是心向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