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粟特人
关于土地的问题,郑和与黑的儿火者汗是如此划分的。
大明仅仅只是租赁,有效期限五十年,至于五十年后那自然另当别论。
棉花种植需要大量水,所以基本上棉花基地都是靠近水源,郑和租赁的主要是伊犁河附近区域,黑的儿火者汗自然万分乐意。
伊犁河地区那里是粟特人的地盘,跟他关系并不大,那里只是名义上属于东察合台汗国。
四十万顷地,其实换算成如今的亩不过是不足四百万亩,看着已经非常不小,但实际上这个数字有很大水分,因为黑的儿火者自己也搞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土地。
说的只是个约数。
没想到郑和居然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直接答应。
临行前郑和曾经跟朱高炽聊过,如果亦力把里同意租赁土地该怎么办,不同意又该怎么办。
同意的话那就优先租赁别失八里城附近,也就是挨着吐鲁番,不过这个设想很可能根本不行,因为别失八里城也是黑的儿火者汗的主要城市。
退而求其次,那就只好是伊犁河附近。
远离黑的儿火者汗的统治核心区域,有利于他们的发育。
黑的儿火者汗的意思是,伊犁河那里挺好,已经靠近帖木儿帝国,最好是让帖木儿把他们全都弄死,那样的话,土地不用租,东西还是他们的。
郑和提醒道,租赁土地是租赁土地,但要跟当地的百姓沟通啊,如果当地百姓完全不知情,他大明又不是傻子。
黑的儿火者笑吟吟道:“这好办,我派人跟你一起去当地看看,顺带通知他们。”
郑和点头。
他知道这肯定避免不了恶战一场,正好也叫黑的儿火者汗看看,大明的战力究竟有几何。
三百名全副武装的士卒,换上当地最好的马,这是郑和的要求,往伊犁河附近进发。
经过十余天的跋涉终于抵达。
黑的儿火者汗的使者直接进入当地部族的帐篷中,趾高气昂道:“大汗说了,这里的土地以后就租给大明,你们以后都要听大明的话!”
当地最大的部落是粟特人的部落,当年大唐时期的昭武九姓,如今已经散落天涯,早已融入别的民族,此时的首领姓康,名越。
康越怒道:“这里是我们世代居住的地方,怎么就成了大明的土地?”
“这是大明与大汗之间的约定,大明乃是我们的宗主国,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这使者故意要让大明的人难堪,最好双方打起来,别看大明的三百精骑很厉害,但陷入天山南北,自然也能让他们有来无回。
使者随后以有事告辞离开,把郑和等人直接丢这儿。
营地里的人非常愤怒,他们来做客,好心好意为他们提供选项,没想到他们不领情也就算了,还准备置他们于死地,他们嗷嗷叫着要冲出去杀了黑的儿火者汗的使者。
郑和阻拦住他们。
“我们不占优,跟他们争吵毫无必要。
大明初立,而西域我汉人已离开太久,自唐安史之乱后,西域一直都沦落入敌手。至今,已经接近八百年。”
郑和环顾四周:“我知道你们很愤怒,但愤怒无济于事,如今要做的事就是扎好营寨,防备可能出现的突然袭击。”
康越是这片土地上名义上的主宰,虽然他已经臣服黑的儿火者汗,但实际上也只是纳税而已,并没有真正的统治。
蒙古人的统治技术太过粗糙,连中原那样的地方都搞不定,这样地广人稀的地方更加搞不定。
但康越的话在这片土地上还是很有用,当即便派人马去通知各族领袖,前来共商大事。
而他又派人监督着大明使者的营地,防范他们随时发兵。
当得知大明只有三百人马时,他便彻底放心,耐心等待各族首领到来。
各族首领陆续抵达用去两天时间,而两天中,大明的营地一直都毫无动静,只是在修筑各种工事,康越心里松口气,愿意修就修,其实没什么用。
三百人,再坚固的工事也无济于事。
康越把黑的儿火者的话说了,不但如此,还添油加醋。
“大明要霸占这块土地,大汗顶不住压力就把我们卖了,你们说,该怎么办?”
一个大食人说道:“大明也未免太过霸道,只有区区三百人就敢来!好好给他个教训。”
“倘若大明真的发兵攻打怎么办?”
一个突厥人道:“那大明得先过嘉峪关,这漫长的补给线先不说,大汗岂能看着大明的军队长驱直入?
如果大明真的来了,我们就说是被大汗骗了。”
康越道:“听你们的意思,那就是要打起来。”
大食人道:“不错,我们在这儿世代居住,已经七世,怎么可能让给大明!”
康越大声叫好,吩咐下人取酒,给每个人倒上一碗。
“好,我们也不是好欺负的,大明不顾我们子民的死活,我们就要让他们看看我们的能量!”
康越与他们举行了祭天仪式,这是他们独有的,是为了向上天表明自己的心意。
仪式完成就意味着他们都将遵守自己发下的誓言,否则上天会惩罚他们。
康越道:“各自回去整备人马,明日我们突袭大明营地,抢了他们的东西再说。
大汗若是问起,就说大明使者嚣张跋扈,欺压族人。”
众人应是,各自回去,召集本族最为精壮的人马,连夜悄悄向康越的营地聚集。
为了麻痹大明,康越还准备牛羊给郑和送去,另外有美酒若干,美女两名。
郑和全都一一笑纳,转身便召集人马,道:“这族长的举动有些怪异,怕是有异心,所有人全部按照战时状态巡逻,万万不可大意。”
三百人马分成三班,全天二十四个时辰值班。
另外郑和所带来的诸多随从全部挽起袖子干活,争取把营地修建得牢固。
但这活还真不是随随便便就会,追随郑和而来的那些人,大多数要么是宫里的太监,要么就是四方馆里的书生,叫他们干活可真是太为难他们。
一个叫柳惠的书生刚开始干,没多就瘫倒地上:“不行了,这活我干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