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字典
从文字院出来,朱高炽转身进了翰林院。
如今翰林院的地位远远不如后来,翰林院类似智库,为国事出谋划策。
后来翰林院发展成核心机构,要想入阁,必须翰林出身。
翰林院里热闹得多,杨士奇、杨荣、金幼孜等人都在翰林院中,解缙虽然负责字典编纂工作,但基本上事情都交给杨士奇负责。
翰林院中众人见到朱高炽要热情得多。
他们将朱高炽迎进翰林院的待客室,众人分别坐定。
朱高炽端着茶碗道:“孤最近比较忙,没什么时间来这儿,翰林院的字典编纂工作怎么样了?初步整理出来了吗?”
杨士奇道:“回殿下,已经初步整理出常用字十万。”
“十万?”朱高炽不由皱眉,这实在大大出乎意料,按照他的想法,常用字大约不会超过三万,可十万实在太高。
杨士奇道:“这其中当然有部分重复,但即便压缩重复,也至少有六七万。”
朱高炽摇头:“太多。我想知道你们究竟是用什么标准制定的常用字。”
“我们参考的是历代文字作品,比如各朝史书,汉朝辞赋、唐诗、宋词、元曲等等,凡是出现过的都列出,最后汇总,约有十万。”
“不行,太多,我希望能将常用字压缩到三千,非常规压缩至三万。”
“这不可能。”杨士奇连想都没想,“这根本不可能,三千字基本上无法通读经典。”
朱高炽道:“说文解字只有一万左右。”
“说文解字漏字太多,而且成书年代久远,很多字都没出现,与我们的情况不同。”
朱高炽道:“杨学士,我想你似乎搞错了,我们编纂字典的目的并不是士人,也不是儒生,而是普通人,我需要一本足够让普通人学习的字典。
读完这本字典他不需要通读经典,但却能应付日常生活。”
“普通人?”
杨士奇从来没想过,编纂字典居然是为了普通人。
“普通人怎么学?没有老师教,难道要把字典背下来吗?”
朱高炽摇头:“有没有人教是另外一回事,现在先把字典编纂出,然后我们在考虑教的问题。”
杨士奇还真思索起来,不过片刻他摇头:“不可能,普通人就算有字典也无法使用,这么多汉字,光怎么检索都是个大问题,普通人学习检索都难。”
而且他没说的是,字典印刷出来的价格肯定是天价,普通人怎么可能买得起?几万个字,想想得多厚。
朱高炽这个想法实在有点异想天开。
“我自然有办法,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连个简单的工具书都没有,说文解字是太深奥,普通人根本看不懂,对黔首百姓也不友好,我需要你们做的就是这个工作。”
杨士奇呆住。
众人也全都惊呆,完全没想到朱高炽的目的竟然是这个。
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青史留名。
许慎的说文解字流传千年之久,早已不堪大用,但其地位之崇高,无人不认。
他们想要的也是名,但朱高炽现在突然抛出这个论点,叫人难以接受。
他们的梦想化为泡影,还怎么名流千古?
“在我的设想里,共有两部字典,一部是专业字典,包含几乎所有汉字,这是个大工程。
但另外一部只包含少数常用字,作为常用字典。
专业字典除朝廷收藏外,还会建立图书楼,天下各处都有。
常用字字典会成为日常教材,下发各州县学,天下蒙童也以此为基础,至于字典定价你们不用操心。
绝对会是超低价,保证每个人都能买得起。”
与杨士奇等人的交谈,朱高炽说出对字典的规划,然而他没说出的是,这部字典究竟有多么重要。
回想九年义务教育,字典扮演的角色绝对是功不可没,可以说他的大多数字词知识,都是来源于字典。
除此,字典还是文化传播的工具。
哪怕在后世,牛津词典,也是文化传播的一大利器,借助带英超强的经济实力,传遍全球。
而大明的地位远远超过当年的带英,但一直以来对外输出的主力是儒家及礼仪制度。
这种输出面对的还是贵族,这种输出方式的弊端实在太明显,那就是普及面太小,没有牢固基础。
朱高炽决定改变这种情况,就得从字典入手,这才是他今日特意过来一趟的原因。
杨士奇思索后道:“可是字典的知识都很深,涉及很多经典,如此就算给普通民众也看不懂,更何况检索还是个大问题。”
朱高炽朝后招招手,小厮送上来几页纸,朱高炽朝他们挥挥手。
“我在北平府时闲来无事,听闻从泰西之地来的人讲,他们那里的文字与我大明决然不同。
了解后我发觉这种文字可以跟大明文字结合,便能特别方便识字认字。来,我教大家认认,非常简单。”
朱高炽冲着大家伙招手,把桌子合并,组成一个简单的临时课堂。
“我先跟大家讲讲规则,这部分单个的字母——这种文字他们称之为字母,他们的字都是由字母组成。这部分称为声母,余下这部分称为韵母。”
“声母的作用,是确定文字的主声,韵母是确定文字用的是哪个韵脚,把声母韵母组合,便是一个文字的读音……”
声母韵母的组合相对古代的切音来说,非常简单,在座诸位都是才高八斗之辈,一点就通,只用不到一个时辰,便学会这种方式。
只不过有些问题,那就是拼音是按照北平官话确定的发音,与金陵官话有些差距。
不过问题不大,这个问题交给诸位大佬研究,总能找出解决办法。
拼音表引起众人惊叹,杨士奇道:“有此方式,开蒙可就简单得多,此法可为天下师!”
金幼孜摇头抚须:“不错,此事当上奏陛下,天下蒙学宜早推广之!”
朱高炽道:“可以,但须得你们先尽早研究出合适规则,以金陵官话为准,这样才能推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