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学术型偶像 > 第 102 章

第 102 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很多白色的石块平静地躺在水底。

    石块大多都是方形,显然有人工雕刻的痕迹,而它们的摆放也十分规矩,几乎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围栏模样。

    看到楚孑停下了,何队长和另一位潜水考古人员老高也迅速向他靠拢。

    三人一起盯着这一片石头看了半晌,终于确定,这就是他们要找的“古怪”。

    它们每两块之间相隔了大概五米左右,中间的就应该是那条“飞升之路”了。

    可惜,等他们再下潜一些,看清海底的情况时,并没有发现那所谓的可以通天的鹅卵石路,只有零星几块鹅卵石,散布在海底。

    楚孑猜测,一来,这里距离海岸比较近,海水也没那么深,可能是在潮汐运动的裹挟之下,将本就比较轻的鹅卵石推向了别处。

    二来,之前有很多村民见过鹅卵石的路,很难确保他们不会将这些鹅卵石捡走。

    但能发现这些像是“围栏”一样的大石块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老高赶紧掏出尺子在水下测量起这些石块的大小,又用电子经纬仪测量了此处的位置、温度、海水流速等等信息,然后将这些用太空笔记录在了专业的pvc材质的书写板上。

    而何队长就忙着那水下相机对这里进行拍照,也辅助着老高进行测量之类的。

    这样以来楚孑就成了闲人了,给何队长打了个手势,就在附近游荡起来。

    虽然他很努力地在搜寻着附近的蛛丝马迹,但很遗憾,并没有什么收获。

    不过,潜水的感觉真的很奇妙。

    就像是飞起来了一样。

    他的身体很快适应了水下的压力,游动愈发游刃有余。

    不时有些叫不出名字的小鱼从他身旁经过,水底还有不少礁石,里面都住着各式各样的海洋生物。

    楚孑方才意识到,其实这个世界,也是这些动物的。

    人类在兴衰荣辱,交替不停的几千年之中,这些动物也在地球的这些角落里生存繁衍,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轮回。

    如果用带有一些宗教意味的说法,那么可能在某一世,我们会变成它们,在另一世,他们也会变成我们。

    楚孑看到有两只褐色的小鱼在前后脚的互相追赶、驱逐,直到一只小鱼落荒而逃,游向远方深不见底的海水之中方才结束这场争斗。

    获胜的小鱼耀武扬威地游了一圈,才停在礁石处休息。

    楚孑看到了它身上的伤口,新旧叠加。

    是在争夺领地吗?

    它们也有种族、也有斗争、也要对抗环境啊。

    如果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或许它们和我们人类并没有什么不同。

    秦始皇当年结束了多年的战国纷争,建立起帝国霸业,东巡之时,望着这些碣石,可曾想过之后大厦倾颓、王朝覆灭的样子?

    应该……不会吧?

    这想法就像是一根极细极轻的针,直直扎

    进了楚孑的脑海之中,让他忽然想起了些什么。

    彼时的秦始皇正当壮年,壮志已酬,如同一只刚刚获胜的猛兽。

    他最需要的是什么?

    难道是修仙吗?

    楚孑忽然对这条“登仙之路”有了一点不同的看法。

    很快,何队长和老高结束了工作,三人再在周围探索了片刻,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发现,便上潜,回到了快艇之上。

    一次水下考古的探索时间大约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许多队员也陆续回到了艇上,小艇很快就带着队员们回到了岸上,大家换好衣服之后,交流起各自的收获。

    除了确定有一条通向碣石的甬道之外,距离礁石比较近的组员还称在海中三块礁石的底部,有一个石头堆砌而成的地基。

    众人猜测,这很有可能这是一个观景台。

    这让楚孑心中的更加确信了自己心中的答案。

    楚孑想了片刻,对何队长说道:“我们能不能去黑山头和止锚湾遗址前面也进行两次水下考古?”

    何队长愣了一下:“为什么?”

    楚孑说:“我怀疑那两片遗址对着的地方也有海底甬道。”

    “是吗?”何队长不确信道,“怎么怀疑出来的?”

    楚孑看了自家屠教授一眼,笑道:“因为考古学需要有些想象力。”

    ……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何队长又带着大家进行了两次水下考古的勘探工作。

    结果正如楚孑所说,在石碑地遗址东侧的黑山头遗址前海域的底部,也发现了一条甬道。

    而在石碑地西侧的止锚湾遗址前海域,也发现了甬道。

    这两条甬道上的鹅卵石更多一些,显然是之前没被村民发现过。

    “神了,”何队长看着潜水技术更加精湛的楚孑,忍不住赞叹,“你小子真是神了,这都猜得出来。”

    而更神的,是在这两条甬道的尽头,还发现了两块沉没在水底的碣石。

    东侧黑山头遗址甬道尽头的叫作龙门石,西侧止锚湾的则被称为了红石崖(ai2)。

    这样以来,整个海湾的布局就很清晰明了了。

    三个遗址对着三块碣石,正好就是一宫双阙的样子。

    不可不谓是一种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极佳融合。

    而三处碣石都有观景台的发现让考古学家纷纷推翻了之前说这是为了登仙而修建甬道的说法。

    毕竟就算始皇帝再求仙心切,也不太可能认为彼此间距离不过几百米的三组礁石会是三座仙山。

    那会是什么呢?

    而楚孑一早准备出了平面图,简单的连上了几条线。

    从平面来看,这就是秦始皇的行宫俯瞰着大海,似乎在和大海相拥,而三个宫殿前甬道的尽头是礁石,链接起来构成一道“防线”,与海洋融为一体。

    “这造型……”秦铎横看竖看,都觉得似乎有点眼熟,“像是汉代建筑中的一个

    结构诶……”

    楚孑点头,看向诸位老师:“这像不像是一道门阙?”

    门阙即是塔楼状建筑,置于道路两旁作为城池入口的标志。

    而如果把礁石看作是塔楼的话,这看上去倒真很像是所谓的门阙。

    但在海上建设门阙……

    那只有一个可能了。

    一众专家已经明白了楚孑的意思。

    一位专家说道:“根据《史记》和《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要择地做东国门,过去认为从咸阳一直向东就是连云港,连云港那边也有类似的立石之类的,但是规模气势远没有这个宏大……”

    另一位地质学专家也帮忙补充:“这里再往东就是北戴河的金山嘴,也有比较大规模的建筑群,虽然那里比黑山头和止锚湾要大,也是发现了夔纹瓦当,有宫殿群,但比石碑地遗址要小得多。”

    二位专家说着,就在图纸上绘制起来,一切就看上去非常明了了。

    “所以就是离这里50公里以内都有宫殿群,”秦铎惊讶道,“如果离远看,确实将整个秦朝的版图都包裹其中了……”

    专家们沿着这个思路,又讨论了一会,终于确定,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答案——

    渤海的两个角,即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中间框出了一大片海域,而在这片海域上有这三组礁石,整体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门庭”。

    秦始皇也许就是这样,把整个渤海看做门庭,而在这门庭之后的,就是整个秦国的江山。

    那三块礁石不是别的,正是国门所在。

    这才是秦朝大帝国的象征!

    而前方还在探查姜女石的小组很快传回了报告,他们认为三块姜女石中,位于南边的两块石头确实有一块有根,有一块没根,很可能原本是一块的。

    在《水经注》中也有“碣石门”的相关记载。

    既然原来叫“门”,那么整个姜女石有两块石头看上去更为合理一些。

    这个答案也就更加确定了。

    秦始皇东巡,决定将此处作为东国门,才在此修了三条路,通向这三组礁石。

    根本不是为了什么求仙,纯粹是为了彰显国威罢了!

    虽然,选择哭倒长城的姜女石作为秦国的东国门,不免让人觉得有些讽刺。

    但姜女石遗址与渤海口遥遥相望,又在整个国家的最东侧,的确是唯一具有国门性质的纪念性物体。

    孟姜女绝对想不到,自己死后化作的礁石竟成了秦国兴盛的象征与历史见证,以示秦朝大一统的目的。

    不过,这才是更符合当时秦始皇完成统一霸业之后,更符合他心境的答案!

    将这一切想清之后,楚孑不免又开始觉得心中五味杂陈起来。

    百年战争,民不聊生。

    可如果没有那些战争,华国不会迎来统一的局面。

    但即使是这样,即使战争有它“正确”和“有益”的一面,在战争胜利

    之后,又兴费大量人力物力建造国门旁的行宫[]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只为了彰显国威,又是对的吗?

    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是是非非,都已经伴随着数以万计的民众,湮没在历史的红尘之中了。

    有些人看历史,总习惯代入君王将相的视角,挥斥方遒。

    而楚孑看历史,总会代入平民的视角,总觉得难过。

    “考古学家的工作不是来判断古人的是非的,”屠銮教授忽然低声说道,“我们做的只能是还原历史,仅此而已。”

    楚孑忽然回过神,猛地抬眸,撞上了屠教授带着几分关切的眼神。

    他没想到屠教授一直在看着自己。

    但屠教授很快别过了视线,让楚孑总觉得自己可能是想多了。

    “华国人总是这样,沉湎于历史当中,”鸠山女士在旁边忽然说道,“放眼于未来,不是更有用吗?”

    楚孑听完这话,没有说什么。

    屠銮教授却几不可见地摇了摇头。

    二人之间总是有这样微妙的气场。

    但幸好,即使是水下考古的工作,也非常繁忙。

    楚孑又跟着何领队出了几次海,投入工作之后,就没时间思来想去了。

    而平静却繁忙的日子,却总会因为一些突发状况而被打破。

    这天,阴沉沉的,楚孑跟着何队长他们照例出海,想去姜女石更远处看看。

    不料,驾驶船只的武警忽然紧急停船,引得一众考古人员惊呼。

    何队长忙问:“怎么了?”

    武警同志朝前一指:“那边有一艘民船。”

    众人看去,只见层叠的雾气远端,有一艘船正在打捞着什么。

    也幸亏武警同志眼神锐利,不然还真的没法发现。

    “这个季节也不是渔期啊,”何队长不解道,“就算是渔期,也不至于在这里捞东西吧。”

    “嗯,”武警同志点点头,“其实前一阵,我们听边防支队派出所说,他们收到线报,有渔船在辖区海域非法打捞文物。”

    “没想到今天,让我们赶上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