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风华 > 第33章 后装燧发枪面世

第33章 后装燧发枪面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皇上马上吩咐彭士成备马,一般皇上出宫阵仗很大,还麻烦。所以天启皇帝把流程简化了,只备一顶4人小轿,让刘一景带十几人随身护驾就行。

    李仕杰很是高兴,皇上终于肯出门散心了,这是好的兆头。

    李仕杰也一起坐轿陪同皇上前往火器局,皇上规定出宫不搞大阵仗,轿子虽然也很华丽,但是都是照平常人家颜色做的。

    所以走到街上不是很显眼,彭士成和刘一景左右骑马陪同,也很快就到了火炮局。

    孙元化迎进去,泡茶伺候。李仕杰说明来意后,孙元化赶忙让人拿出隧发火铳。

    孙元化拿着给皇上介绍,怎么装弹?怎么发射?

    皇上一看虽然有点现代枪的模样,但是制作太粗糙了,皇上亲自拿过感觉太重了。别说拿着了,背着都感觉很重。

    “挺好,孙大人辛苦了啊,新的东西就要慢慢来,慢慢试才能有更好的结果”皇上虽然觉得不够好,但是以当时的技术也算是不错了。

    “还请皇上多指点”孙元化也看出皇上的不太满意。

    “火铳管子太厚了,你得找到结实耐用的一种铁,减轻管子的厚度。另外铁制部件越少越好,用木头代替,能减轻重量”

    “皇上的意见真是佩服啊,直中要害。臣也意识到了,还有改良的一批正在制作。皇上,我们一起去看看发射情况吧!”孙元化说着领皇上到了发射场。

    皇上拿过来弹药一看也很粗糙,底面做的挺厚,经孙元化介绍,用机销击打底部火石产生火花。

    只见三个人各拿着一个火铳,但是得用支架支着,随着一声令下发射。

    “通,通,通”三声响声,大明第一个后装燧发枪就这样产生了,虽然还有不少缺点,虽然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改进总比没有要容易的多。

    发射完一排,紧着装弹发射第二排。装填速度明显比前装的快多了,主要还是慢在枪管子太重。

    打完后,皇上也下到场内查看,100步外的木板被打的满是孔。

    天启皇帝挺高兴;“大明有此火铳,看哪个儿郎敢犯”。

    李仕杰和孙元化也赶紧恭喜皇上,这是皇上的神来之器,说皇上是上天派来保护大明,驱逐建奴的。

    看完火铳后,天启皇帝心情大好,又交代了孙元化一些技术方面知识,给孙元化一些鼓励。

    两个月后孙元化所说的改良后的火铳制作完成,并再次邀请皇上观看射击效果。

    他们也都知道皇上对火铳非常上心,所以一有消息就马上上报给皇上。

    天启皇帝拿起火铳看,这次改良后的确认比以前的轻了不少。减少的铁的应用改用木头,枪管用的钢也变薄了。

    皇上拿起来掂了掂,还是有点重,也没办法现在工艺达不到。

    又拿过子弹看看,有两种一种是散弹;一种是独弹。一个适合近攻,一个适合远攻。

    那就看看射击效果吧,孙元化带领几人来到靶场。

    还是5人一组,先射独弹,独弹接近现在的子弹,也是按照皇上说的做成的。

    随着火铳发射,只响了4声,有一个哑火了。经过测量能打穿150步远的木板。

    散弹测量能打穿80步远的木板。

    皇上对这个测试非常满意,当场就下令让孙元化造一百只这样的火铳,然后让彭士成过后取50000两银票做为费用。

    现在皇宫内部的费用都让皇后掌管,皇后去世后,皇上就让彭士成管理内帑费用。

    能成功的造出火铳,天启皇帝就想打造一支火铳军,以后打鞑子们就不拍他们的骑兵了。

    大体上明军在野外的战斗力还是比不上蒙古和后金。他们的骑兵战斗力很猛,打的明军都有后遗症了。

    必须得找一种先进的武器来打败后金,这也是天启皇帝为啥对火铳这么上心的原因。

    不能再让清军入侵大明,屠杀汉民;不能再让奴隶制统治先进制度。

    天启皇帝要实现这样的抱负还得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需要大明经济崛起;二是需要有军事人才。

    所以天启皇帝回宫后马上召见了大明银庄的右卿李世臣和商务局右卿滕世泽。

    李世臣到达后赶忙向皇上汇报银庄的的建设情况,现在已经在十个城市建设完了银庄,分别北京,南京府,杭州府,淮安府,苏州府,济宁府,西安府,南昌府。

    李世臣接着说,“银庄已经开始运转了,现在数量还不多,收益也很少。再过一年半载就会好起来,慢慢的生意人都相信就会好起来的”。

    “而且臣还准备建立一支运输队,需要在这几个城市中转运银两,交于旁人臣恐有失”

    天启皇帝听完缓缓说道;“此事勿要着急,需慢慢来,有信用自然就会有人使用。你说的转运队朕感觉有必要,还有一件事需要你做。”

    “请皇上吩咐!”

    “朕发现民间使用银两交易及为不方便,爱卿有啥法子吗?”天启皇帝说完看着李世臣。

    “既然皇上提起,臣以为可以以朝廷的名义制作标准的银币如铜钱相似,不知可否”李世臣小心翼翼的回答。

    “甚合朕意,不过此事得等你的银庄好起来之后再做,铸造和银票的面额一致的银币”天启皇帝有些兴奋说。

    君臣又讨论了一会银庄建设的其他事宜后李世臣告别下去落实皇上的旨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