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明朝“火器”沿革
上回讲到朱由校与朱由检观摩徐光启练新兵,对其中的新式“火器”很感兴趣,即“线膛枪”与“滑膛炮”。
“哈哈,徐大尚书,你捣鼓出的‘线膛枪’看起来确实不错,不妨向远处靶标进行试射一下?”朱由校道。
“嘿嘿,王爷瞧好了,保证让你满意!”话音一落,徐光启便从手下手中接过两杆红色三角令旗,上下左右挥舞了一下,只见有三排士兵依次持枪而出,对着远处分别为600步、700步、800步靶标开始射击。
只听到“嘭嘭嘭”一连串的震耳欲聋的声响过后,前排一阵硝烟暴起,并且就在前排蹲下拉动“枪栓”给子弹上膛的瞬间,第二排士兵手中平举的枪口继续放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和一团团刺鼻的硝烟。这时,那第二排士兵也如第一排士兵那一蹲下来给子弹上膛,让第三排士兵抬举枪口继续射击,打完后蹲下来装子弹。
待第三排士兵蹲下来拉动“枪栓”给子弹上膛时,第一排士兵又站起来举枪射击,周而复始,还连续不断。待三排士兵连续轮流三次射击完毕后,徐光启便挥动两杆红色小旗,下令停止射击并把靶标抬过来。
由于靶标是由三寸厚木板并排镶嵌后所画成的人形,并且后面用黑墨写上射击距离,因此只要看到靶标上是否有孔洞以及孔洞多少,便知道射程与准性。三排士兵共60名,每人射击三次,总共打了180枪。
有效射击一数便知,因为第一排十个靶标每个都中弹,共有弹孔123个,且全部打穿。第二排十个靶标有7个中弹,共有弹孔34个,也全部打穿。第三排十个靶标有5个中弹,共有13个弹孔,4个孔打穿,9个孔深镶入其中。经过初步统计,“线膛枪”在800步之内的命中率可达九成四,杀伤率接近九成,堪称恐怖!
待统计结果出来后,无论是崇祯帝朱由检,还是他的兄长朱由校都大为吃惊,毕竟这么高的杀伤力简直难以想象,除非是传说中宋朝的“神臂弩”、“床子弩”和“弗朗机”列阵才能有此效果,冠甲“神机营”火器!
“徐爱卿的‘线膛枪’果然厉害,竟能在八百步之内还能造成如此大的杀伤力,若像你刚才所说的那样,将枪管再延长一尺,岂不是射程可达到1000步了?”崇祯帝满脸兴奋到,心想如此一来,便能将“女真铁骑”和“北元蛮子”轻易射杀,完全可做到“以步克骑”之效果了,实在不行就在枪口安装一把矛头,也可做枪矛。
“呵呵,皇上过奖了。”徐光启赶紧躬身施礼道:“若枪管再加长一尺,则枪身会比人还高,重量加重,瞄准起来恐怕就不方便了。不过,若让后排士兵将火枪搭在前排士兵肩头上瞄准射击,或许可行,嘿嘿。”
“哈哈,既然如此,那就试试呗。”崇祯帝笑道:“不过,朕觉得既然这加长后的枪杆子可达六尺,那不如在枪口上再加一把矛头衔接起来,也可当作‘枪矛’来用,万一在敌骑冲到近前时,还可用来做白刃战!”
“呃……这个……哈哈,多谢皇上提醒,老臣这就着手改进,还请皇上放心!哈哈。”徐光启眉飞色舞。
其实,明初的火器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用手持点放的各类“火铳”和“鸟铳”、“倭铳”,其形体和口径较小,一般都是用铁筒内装填铅弹、铁弹、黑火药等物,其射程仅数十步至二百步,属于近程轻便火器。
第二类是安装在架座上发射的口径和形体都很大的火炮,也包括一些大型的火铳。多数铁筒内装填石、铅、铁等物,俗称"实心弹",少数则装填爆炸性的球丸,射程一般在数百步至二三里距离,主要用于守寨和攻城,也用于野战、水战和海战。这是源自宋朝的火药武器,在元朝时期得到发展,沿用到明朝。
从秦汉到宋元,海船制造技术越来越先进,尤其是到了明朝就已相当发达。“郑和下西洋”的海船上就装备了这些火器。到明末年间,抗清名将郑成功率水师海船收复台湾,就用这些武器痛击了荷兰殖民者。
明朝末年,在“宁远之战”中,一战成名的袁崇焕在痛击后金军时,还使用了两种赫赫有名的火器,一种是“红夷大炮”,另一种是“万人敌”炸弹。前者是徐光启派人去澳门葡萄牙商人手中购买,后者本土生产。
“红夷大炮”中的“红夷”指的是“红毛鬼”、“红毛夷”。此炮是英国人最先发明,但作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商船”却最先大规模装备用。而澳门葡萄牙人所获的“红夷大炮”却又是英国与西班牙交战时的沉船舰炮。
此大威力火炮在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其原型是欧洲在西元1600年造舰用长炮,最突出的优点是射程远,而且还不容易炸膛。对于重型火炮而言,射程是衡量其性能的最重要环节,其次就是安全性了。
依据当时西方同类型火炮数据,“宁远之战”所用的这一批红夷大炮,有效射程都为一里路以上,最大射程不到三里路。后来,“红夷大炮”又经过不断改进,使平均有效射程达到三里,最大射程到了五里多。
其中,多数的红夷大炮的炮身长度在一丈左右,口径为三、四寸,但重量却在2000斤以上,为铁铸。
而“万人敌”则是一种大型爆炸和燃烧式武器,重约80斤。按《天工开物》的记载,“万人敌”出现时间应当在“天启”末至“崇祯”初。为了安全搬运,此物一般为木框内装“泥壳炸弹”,可以算是早期的“烧夷弹”。
所谓“泥壳炸弹”就是将黑火药与石块、瓦片等装进陶罐中,点燃“导火线”后用投石机远远抛出伤敌。另外,有用棉被内卷或稻草包裹的大型陶罐、坛子、瓦缸等塞满黑火药和石块、石灰、瓦片,名“万人敌”。
也有说法认为这种火器是用泥制成的周围留有小孔的空心圆球,晾干后装填火药,并掺入有毒物质。当敌人攻城时,点燃引信,抛到城下,火焰会四面喷射,并不断旋转,烧灼敌军,但威力远不如爆炸了。
因为“万人敌”制作简单,取材又方便,因此很有杀伤力。当这些燃烧性武器被明军投掷下去,沾满了火药的棉被剧烈燃烧,“万人敌”燃烧罐剧烈爆炸,开始四处飘散,杀伤力非常强,让后金大军屡屡吃瘪!
“红夷大炮”和“万人敌”都在“宁远之战”中有过恐怖的杀伤力,就连后金大汗皇太极亲率大军也刹羽而归。其实,在明朝初年,每百人的步兵中,就有十名“火铳手”,明朝在开国之初,就很重视火器的使用。
《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专门成立了“军器局”用来生产“火药武器”,简称“火器”,而且规定“凡军一百户,铳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四十。”当时在明军的步兵队伍里,每百人中就有十名“火铳手”。
洪武时期的大型火铳分两种,一种为大型碗口铳,其铳身短粗,铳筒为碗状,药室鼓起,多用于近战之前抛射,射程大概二百步左右;另一种为大型的直筒状火铳,铳身为直筒状,射程最远可达到五百步。
…………………………………………
哈哈,多谢各位书友关注,收藏,推荐,订阅和评论本书!身为作者,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部符合大众口的“都市异能”兼“修真玄幻”小说。常言道“人生苦短,笔尖修长。”是故,修真路漫漫,何处觅长生?烦恼无去处,且看书中人!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道友们,打工辛苦,时间紧迫,创作不易,点赞收藏,顺便转发,欲知情节?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