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一个是正面典型,一个是反面典型
“好吧,”沈满仓犹豫了一下,答应了,“那一样的,马上成交,一手交钱,一手交钥匙。”
“我现在身上不带那么多的,我明天给你。”
“那不行,如果明天你不租了,我岂不是错过了一桩买卖?”沈满仓指着于秘书手里的钱,“你看人家钱都拿出来了。”
“那等我十分钟!”白斌想了想,竖起食指,“就等十分钟,我回家去取!”
说完就跑了出去,骑上三轮车跑回家,掏出钥匙打开柜门,拿出一个纸盒,里面整整齐齐地码着三万元钱。
这是郑建强向米乐平要来的,白斌本不想动,等个合适的机会再还给他,现在事情紧急,他不得不先挪用一下了。
拿了一万,骑上三轮车,把油门拧到底全速前进,屁股后头喷着一股蓝烟。
到了地方,白斌停好三轮车,跑进房里。
“给,一万!”他把一万元钱递给沈满仓。
秦万里等人还在,四人互相看看。
“走吧,再去别处看看。”
说完出了房间,开上面包车走了。
沈满仓接过钱,把钥匙交给白斌。
“咱们签个协议吧。”白斌说。
“什么协议?”
“租房协议啊!”
“别整那一套没用的,我租了这么多年房,从没签过什么协议。”
这是实情,镇上的人租房子,向来是一手交钱,一手交钥匙,别说协议,连个收据也不打,全凭信用,倒也从未发生过房子还未到期,房东就把房客往出赶的事情。
“这次不同,”白斌解释,“我是替别人租的,别让人家以为我谎报了价格。”
沈满仓不耐烦地说:“那我给你打个收条吧。”
“行!”
白斌从怀中取出笔记本和纸,他上菜时要登记数量和价格,所以纸和笔是随时带在身上的。
沈自来接过纸笔,衬在窗台上开始写:
收条
今收到白斌房租一万元整。
沈满仓。
年月日。
白斌看了看,指着下面的空白处说:“写上房租到期日,再加一句:如果在此期间,无论房子因为何种原因导致租户搬出,房东必须按照天数退还租金。”
“你可真麻烦!”
沈满仓埋怨了一句,但还是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沈满仓走后,白斌拿出小灵通,正要给吴小异打电话,却又停住了。
暂时不能告诉她,她目前还没做好决定,这电话一打,就等于把她绑在这里了。
……
这几天,潘志清表面上波澜不惊,内心里却波涛汹涌,无时不在想着怎么揭白武的老底。
每天晚上,她仍和白武在一起,现在女儿上了高中,住了校,他晚上的时间更充足。
但她并不当面质问白武,而是不动声色地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
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她得出结论,白武确实骗了他,他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把弟弟白斌的故事加在自己头上,又反过来给白斌吐脏水。
他的话到处是前后矛盾,只是她以前从未认真想过。
女人一旦起了疑心,生活元处不漏洞。
但潘志清并不揭穿他,继续欣赏着他的精彩表演。
这天学校开家长会,她从女儿的班主任赵晓敏口中更得知了一个令她气炸了肺的真相。
是的,潘志清的女儿正好考上了市一中。
因为违规入学问题,市一中的校长被撤了职,换了新校长。
新官上任三把火,新校长一上任,就对学校的老师做了一次大调整,把教学水平高的老师都调到了高一班,次之是高二班,最差的老师教高三。
因为高一班是他上任后招进来的,高二和高三属于旧校长的“历史遗留问题”,如此一对比,高下立判,更能突显自己的不凡。
说起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时,赵晓敏举了一正一反两个例子。
“我不得不提到两个人,一个叫白斌,一个叫白武,是兄弟俩,都曾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只是白斌考上了,却被他哥白武顶了。
“我那时是白武的班主任,开家长会时,是他弟弟来开的,我从教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到小的给大的开家长会的。
“出自同一个家庭,一个好,一个坏,一个人见人夸,一个人见人骂。
“白斌不仅学习好,品行也端正,被他哥白武顶替了以后,家里出了事,父亲瘫痪了,母亲疯了,他蹬着一辆破三轮,风里来雨里去地卖菜,还承担起父亲留下的几百万债务,还要供养弟弟妹妹上学。
“可白武呢,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由火箭班一路退到最差的班,成绩还是倒数第一,打架、欺负同学倒很有一套,花钱大手大脚,一点也不顾及那个穷困潦倒的家庭。
“更不耻的是,这个白武在被学校开除了以后,妄图从事不正当职业被人家骗了一大笔钱,去派出所报案时,被人家认出他曾多次嫖娼,结果被拘留了十五天。
“这两人都是上过报纸的,可能有些家长早听说了,那两张报纸都在学校的读报栏里展示过一段时间,一个是正面典型,一个是反面典型。
“……”
潘志清越听越气愤,简直怒火中烧,但她的性格和普通女人不同,心中越是不平静,表面上装得越平静。
家长会结束后,潘志清先去学校的读报栏里看了看,没看到那两张报纸,于是又去了赵晓敏的办公室。
“赵老师,听了你讲白家两兄弟的事,我挺感兴趣的,那两张报纸你这里有吗?我想带回去上让姑娘认真看看。”
“有是有。”赵晓敏说,“不过我就剩下那两张了,不能给你,我给你复印一份吧。”
赵晓敏从抽屉里拿出两张报纸,把关于白斌和白武的两篇报道折出来,各复印了一份。
“给孩子看看有好处,让他们从小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你们家长也应该多看看类报道,从中总结一下教育孩子的经验,为什么同一个家庭,能培养出两个截然相反的孩子呢?”
“好的赵老师,我和姑娘共同学习。”
拿着两则报道的复印件,潘志清没等到回家,就在车里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