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被毁掉信仰的文天祥
大宋的金銮殿上,赵匡胤紧紧地盯着投影,整张脸上都是说不出的惊骇!
他的手死死的攥紧那象征着无尽威严的龙椅,寸寸捏紧。
“朕之后世,大宋君臣跳海,十万军民相继跳海殉国?”
他不敢置信的说道,之前他还在说他大宋百姓的血性跑哪去了!
他大宋士大夫的气节,血性呢?
刚刚还无比的悲愤,无比的痛心。
他赵匡胤绝不想看到大宋君臣脊梁被打断的结果,脊梁若是被打断了,那可真就起不来了!
结果转瞬间,高阳给他来了这一幕!
他的手微微有些发颤,他有些害怕这将看到的最后一幕,大宋最后悲壮的一幕!
【崖山海战,被誉为宋末三杰的陆秀夫背着年仅八岁的赵昺跳海,这一幕,惨烈且悲壮,这注定是可以载入史册的悲壮一幕!】
画面上,残阳倒挂于天际,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一片赤红,海水夹杂着残阳的光芒,显得那般悲壮。
身后的战船上,那密密麻麻一眼看不过来的战船上,连绵不绝,率先跳海的是悲愤至极的宰相陆秀夫和怀里的小皇帝!
随后是如下饺子一般的大宋军民!
一个接着一个,跳入波光粼粼的海水当中,前仆后继,那般的无畏!
有人悲哀高呼道:“大宋,亡了啊!”
有人慷慨跳入海中之前还在高声的呼喊道:“愿为我大宋赴死!”
十万军民,为大宋心甘情愿赴死!
画面显得悲壮无比。
高阳的声音传出。
“这便是崖山海战,也是大宋上下给华夏万世留下的最后一个背影,大宋年仅八岁的皇帝,大宋宰相,还有那些追随他们追随到天涯海角的十多万大宋军民!”
“面对蒙古铁蹄,面对强敌,他们没有选择跪下去,相反,他们以一种最悲壮,最决然的方式结束了他们的生命,捍卫了这最后的尊严!”
“朕之大宋,朕之大宋!!!”
赵匡胤看到这一幕,心在那一刹那,太疼了。
尤其是目睹着陆秀夫背着小皇帝和十万军民相继跳海的画面,他的身体都在颤。
“蒙古大军,朕记住了,朕记住了!!!”
赵匡胤眼睛血红的在大宋宫殿内咆哮着。
这一刻,所有大宋皇帝,即便是赵构等人所在的时空全都看的沉默了,接着便是冲天的怒气!
这是整个大宋的耻辱!
岳飞注视着这一幕,也是轻声的念道“蒙古铁蹄……”
而后决然的转身,只留下淡淡却充斥着无尽决然的声音:“岳飞先灭金人,再来讨教一下蒙古铁蹄,我岳飞倒要看看是我大宋背嵬军强,还是你蒙古铁蹄强!”
“……”
【崖山之战,文天祥便是这悲壮一幕的见证者!】
【再被元军俘虏之后,元军干了一件十分损的事情,他没有压着文天祥北上,而是让文天祥随军观崖山海战,这一日,宋朝海军想要突围,但可惜失败,于是陆秀夫抱着小皇帝跳海自杀,随后紧跟着的是十万军民的一起殉国!】
“这一幕,文天祥亲眼目睹,他看着自己效忠的皇帝,看着自己昔日一起读书的朋友,看着十多万军民为国跳海自杀,看着尸体占满了江面,鲜血染红了血水!
而他只能坐在敌人的战船之上,坐在小舟上,被死死的摁住,亲眼目睹,却无能为力!
我们很难说当时他亲眼目睹这一幕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
但从那首《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我们或许可以感知到,那一刻,应该是理想骤然崩塌!”
“应该是,无能为力的窒息!”
“惟有孤臣雨泪垂,冥冥不敢向人提!”
这句话,便是最好的诠释。
“而这也是元军的用心险恶,你文天祥忠于大宋,不肯投降,行,那我就让你亲眼目睹大宋的覆灭,我先摧毁你的信仰!再让你投降!”
大唐的李世民看到这一幕,无比的唏嘘道:“攻身倒是下策,但这种攻心却极为的歹毒!”
“亲手摧毁他的信仰,让他崩溃,再提及劝降,狠,真狠,但文相公岂能那么轻易被击倒?”
“若只是亲眼目睹大宋覆灭,便投降了元朝,那文相公也不配被高阳先生称之为大宋最后的风骨了!”
这一声文相公,便是李世民,来自这位大唐帝皇对文天祥最大的尊重!
魏征也是目光盯着投影,他也不信文天祥就这样被击倒了,他魏征也是文人,他敢直谏,甚至某些时候都能将自己的唾沫星子喷在李世民这位帝皇的脸上。
一是李世民不杀忠臣,他不是杀言官的皇帝!
二则是,为国家谏言而死,为天下苍生进言本就是他们读书人最高的荣誉!
他们在乎的是千古之后,在乎的身后名!
从这一点上来说,魏征几乎可以肯定,文天祥和他是一类人,甚至,精神上要更为纯粹!
质疑之下,高阳声音继续传了出来。
“元朝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摧毁文天祥的信仰,他想要让文天祥降服元朝,在当时,忽必烈十分欣赏文天祥,大元上下很多人都敬仰文天祥,所以,让他观崖山之战,让他亲眼目睹大宋最后的希望没了!”
“但他们并没有成功,文天祥若是那么容易就放弃了心中所坚持的信仰,当了元朝的官员,那他就不是文天祥了,更不是大宋最后的风骨了!”
“大宋灭亡,按道理,即便文天祥投降,也无可厚非,因为大宋已经亡了,但文天祥并没有投降。”
“他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忠臣,他忠于大宋朝,这一点,没错,但他并不是忠于大宋某一代皇帝,否则,大宋已经灭亡,这天下再也没有大宋最后一寸土地,他的誓死不降,不降的理由在哪?”
“他忠的又是什么?!”
“而在当时,忽必烈却又十分钦佩文天祥的才华,所以这就形成了一种对立的局面,一个誓死不降,一个不惜一切代价要招降!”
“而这也成就了文天祥最后的千古!”
。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