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金牌鉴定师 > 第551章 夹层中的墨宝

第551章 夹层中的墨宝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有什么特别吗?”柳如烟也问了一句。

    楚健反问:“你们没注意到,这盒子还有一层吗?里面的底部,跟外底足足五六厘米那么高,就不正常了。”

    此话一出,就连柳如烟都反应过来了。

    更别说黄老这种专业的鉴定师。

    不得不说,这是不够细心。主要是当时注意力都放在了那件玉雕上,对盒子也就没太大关注,所以忽视了这个问题。

    “里面有什么吗?摇一下看看。”柳如烟眼中异彩连连。

    黄老连忙提醒:“不能摇。”

    万一里面是易碎品什么的,摇就不好了。

    实际上,关系不大。一看这盒子就很长时间了,这么长时间里,肯定也经历过颠簸、剧烈摇动等情况。如果要碎,也早就碎掉。

    因此,摇不摇,关系不是很大。

    不过,柳如烟听了黄老的话,脸色微微尴尬,觉得确实是自己考虑得不够周到。

    楚健没理会,伸手到盒子里面,稍微按了一下,里面的底层就弹上来,把柳如烟和黄老都吓了一跳。

    万万没想到,这里面竟然还有个小机关。

    柳如烟和黄老都迫不及待望过来。

    发现里面确实还有一层,而下面的一层,摆放着折起来的纸。

    楚健将那“纸”拿出来,在黄老和柳如烟期待的目光下,打开纸张。

    黄老看了,眼睛瞪大。

    “居然是《丧乱帖》。”黄老头皮都发麻了。

    要知道,《丧乱帖》可是书圣王羲之的作品呀!

    柳如烟没找到震惊点,因为她其实对这幅作品不了解。

    “它很出名吗?”

    黄老:“……”

    沉默了三秒,黄老解释:“书圣王羲之的行书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但这一幅,是不是王羲之的真迹,那我们不得而知。

    如果是王羲之的真迹,那恐怕书画界要震动了。”

    何止震动,简直要疯狂。

    王羲之是谁?

    书圣呀!

    能让后世那么多书法家不敢碰瓷,就知道他的书法造诣有多厉害了。

    王羲之不仅能精通书法各体,集当时书法之大成,更在于其能自成一家,开创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王派书法。

    他所写的书法,楷书以《黄庭经》《乐毅论》等最有名,行书以《快雪时晴帖》《丧乱帖》最出色,草书则以《十七帖》最传神,代表作《兰亭集序》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这下,柳如烟也瞪大漂亮的眼睛。

    刚才不知道《丧乱帖》,但她知道王羲之的大名,知道那是个什么概念人物。

    王羲之这个名字,就代表了很多。

    不管是什么作品,只要是王羲之的,就会引来书法界,收藏界,文物界的疯抢。

    要知道,目前王羲之的真迹就没有一件传世,我们现在所知的王羲之作品均为摹本 。

    现存都是摹本,是由高手双钩描摹出来的。元明以来唐朝的摹本就被当成珍品看待。清朝,即使将公私收藏的王羲之墨迹都统计在内,数量也不过几十纸。

    而在王羲之离开人世一千六百年后,唐人的摹本也成了凤毛麟角。

    是的!即便是唐人临摹王羲之的作品,放在今天,都是国宝级的墨宝。

    如果这是王羲之的真迹,那消息实在是太震撼了。

    柳如烟紧紧盯着楚健。

    “是王羲之的真迹吗?”

    这一点,非常重要。

    楚健笑道:“我一个人说了也不算,还是找书法界的大拿来鉴定吧!依我看,可能性很大。”

    实际上,那就是王羲之的真迹,但百分百肯定的话,即便是现在的他,说出来也会引发别人笑话。

    “找谁看好一点?”柳如烟惊喜万分。

    听到楚健说可能性很大,她就有预感,这是真迹。

    相比其他的鉴定专家,她更加相信楚健。从认识楚健开始,到现在为止,就没见过楚健打过眼,那双眼睛跟火眼金睛差不多。

    “算了,还是我来找人吧!”楚健说道。

    毕竟他认识圈内的人更多,好多都是老前辈,其中就包括故宫博物院的那些老专家,国内顶尖的鉴定大师。

    黄老已经快趴在那幅作品上面,拿着放大镜,一点点地鉴定,非常认真。

    这种近距离接触“神作”墨宝的机会,可不是谁都有的,也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现在不好好看一看,他这种小卡拉米,以后可能就没有机会。

    楚健将《丧乱帖》拍下来,放到书画群里面,了一些老前辈,让他们帮忙掌掌眼。

    很快,楚健的手机就被打爆,还有很多人在群里面疯狂问楚健。

    《丧乱帖》的威力实在是太大,跟深水炸弹一样,投入到书画界。

    大家都知道,《丧乱帖》是王羲之晚年的作品。

    此帖创作之时,他的老家山东琅琊地区正处于一场战乱之中。王羲之被迫离开北方,迁居南方。

    当他获知祖坟遭毁,痛苦不安,便给朋友写了一封短札,写此帖时的心情是“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

    书法行笔和心情融会贯通,书写时先行后草,时行时草,可见其感情由压抑至激动的剧烈变化,把书法的意境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这之前,岛国皇宫就珍藏了一幅《丧乱帖》,是鉴真东渡时被带到岛国的,一开始被人说成是王羲之唯一存世的真迹。

    然而,后来被我国专家鉴定为唐代双勾填摹本。

    大家也了解,唐朝时,小日子是非常崇拜大唐的,遣唐使频繁往来。

    唐代的文物制度也被积极地引入到岛国,中国书法中最为优秀的作品被有意识地选择介绍供岛国贵族阶层学习和鉴赏。

    岛国学问僧荣睿和普照到扬州大明寺拜谒鉴真,礼请大和尚东渡岛国,向岛国传法。

    经两个月的艰苦航行,66岁高龄的鉴真和尚终于到达岛国,带去了我国先进的文化技术,其中就包括在当时备受推崇的王氏书帖。

    《丧乱帖》就是这样传到岛国的,并且保存下来。

    这就没啥好说,毕竟不是抢过去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