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东北我们来了! > 第123章 休整

第123章 休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两天后,柳家沟村民进了沈州城,进城费每人两文钱,这还是柳家沟村民第一次走进大城市里,虽然沈州这里归属大越朝只有短短几十年,但发展到如今已经很繁华了,并不比太原府差多少,可见朝廷对发展东北还是很重视的。

    朱家人在进城后就和柳家沟村民分开了,朱老爷子还细心的留下了一个小厮,看着这些村民们安置下来后再回去禀报,明天他会送谢礼过来,答谢村民们这一路的照顾。

    柳家沟的村民看着城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大人小孩都在指指看看的,时不时发出惊呼声。柳生安在大街上打听了几个本地人,然后带着村人找了一家脚店,这家脚店大通铺多,平常也都是镖局或商行的人在这里住宿。

    脚店里现在还有五间大通铺,大通铺一晚一人八文钱,正常能睡三十人,还剩三间小点的通铺,一晚一人十二文,一间能睡十五人,队伍里现在二百四十八人,全都住通铺指定是住不下。

    柳大伯只好带头说他家住别的房间,柳老头也表示他家也不住通铺,陈彪的老娘陈钱氏也表示自家不住通铺,说完还斜了一眼柳老太太,柳老太太把头扭向一旁表示我看不见你。

    顾家和秦郎中爷孙也都各自找房间住,这样一来,挤一挤应该就差不多都住下了,他们会在沈州府休整两天,越往北走温度越低,有的人家得准备些厚衣服厚棉被等物。

    晚饭是村民们自己拿粮花了二十文钱借的脚店的锅灶柴火做的饭,菜也是大家集钱买的青菜。老柳家要了两个六人间。安顿妥当后柳生安带着家人出去找了个饭馆吃的,回来后,还单花钱让店小二烧了几锅水,全家人痛痛快快的洗了个澡。

    第二天一大早,朱老爷子真的带着一大车谢礼来了,而且还是柳家沟村民此时最需要的棉花,整整一大车足有五百斤。村民们都激动的向朱老爷子表示感谢,感激之余又感觉有些愧对于朱老爷子的厚意,毕竟朱老爷子一家被抢走的钱以后自己家都是有份分到的,可是为了不引起麻烦这些钱也是不可能归还回去的。

    朱老爷子把一封信交给柳大伯,告诉柳大伯这是他大侄子也就是沈州城的通判写给他在太白府的同窗的,沈通判的同窗姓马名兴旺,如今在太白府里做户部主事,正好管户籍这块,信里拜托他照看一下柳家沟的村民,找一处好地方给他们落户。

    柳大伯握着信已经激动的说不出话了,虽然他们的目的地是太白山,但是具体在哪里落户还得是当地的官府说了算,这下好了,有了这封信肯定能分到个好地方了。

    柳大伯将信的事告知了村民,村民们也是纷纷向朱老爷子表示感谢,柳家沟的全体村民都诚心诚意的向朱老爷子深鞠一躬,朱老爷子连连摆手。

    朱老爷子走后,柳大伯将村民们召集到一起,准备分棉花,毕竟这是家家都缺的。就按人头分一人两斤,剩下的三十斤补给人口少的几家,大家都没有意见。

    每家都得了棉花,接下来家里没有布的都出去买布了,做棉衣做棉被,都得好好算计一下。老柳家在幽州城就买了很多棉花,但是一直赶路,棉被也没做上,趁着这个机会也买些布回来做。

    所以脚店里的通铺上都是家里的女人在做活,男人和孩子则被撵到了外边逛街去了。只在这里休息两天也只能挑紧要的做,其他的只能等安顿下来后再做。

    柳家沟的村民这两天在州城里闲逛,发现大部分逃难到这里的人都选择留在了沈州,没有路引户籍的流民也可以在这里落户,就像朝廷的告示里说的一样,选择在这里落户的百姓每家都会分到五两银子,土地每人最多可以开荒十亩,但是上报之后不可以弃之不种,第四年需按最初上报亩数缴纳赋税。

    柳家沟的村民们虽然早就知道朝廷的政策,但是毕竟没有亲眼所见,但这两天亲眼看见不少难民在官府里领了银子后分配到或远或近的村子后,一直以来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地,看来选择来东北确实选对了。

    两天后,队伍再次出发,现在已经是八月初了,天也不热了,柳大伯预计八月十五之前赶到太白府。路上难民少了,但还是能看见一些人三五一伙的结伴向北前行,但看着也不像是难民,一打听,原来是要去东北采山货的,他们已经算去的晚的了大部分人一个多月前就早已经出发了。

    看着他们行色匆匆的脚步,柳家沟的村民都不由的加快了脚步,早到一天,自己这伙人也能上山采些山货卖钱,毕竟东北这边秋天可是种不了庄稼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