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东北我们来了! > 第114章 进城打探

第114章 进城打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早上开城门后,柳大伯带着柳生安进了城,他们准备去找元老爷,倒不是因为元老爷当初的承诺,只是想进城去打探一下消息。

    元老爷的大舅兄是个药材商,在幽州城里开了一家商行,在本地也算小有名气,二人边走边打听,半个时辰后才找到了地方。

    商行名叫北方药行,柳大伯和柳生安还没进去,就闻到了浓浓的药材味道。柳生安上前向门口的小伙计打听元老爷是否在药行,小伙计显然是被事先叮嘱过的,询问二人是不是柳家沟的人,柳生安忙点头说是,小伙计将二人请进药行,说是东家早就吩咐过如果柳家沟的人上门,东家要是不在就先请客人到后堂坐一下,东家一会儿应该也就到了。

    二人只能耐心的坐在后堂等待,好在没等多久,元老爷就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位四十岁左右的男人。

    元老爷很高兴柳大伯过来找他,将二人介绍给了自己的大舅兄于文龙于东家。于东家对柳家沟村民对元老爷一家的救助表示感谢,并表示如果有什么困难尽可说出来,看看他能不能帮的上忙。

    柳大伯表示自己这趟过来只是想打听一下城里的消息,对于元老爷和于东家的心意柳大伯表示心领了,柳家沟的村民帮助过元老爷一家,但元老爷已经给了很多银子,所以这件事就不用再提了。

    于东家对柳大伯的态度表示满意,也不再提,只是将幽州城里他知道的消息说了一下,并估计这两天安置灾民的旨意应该就会下来了,如果柳家沟村民想在此处落户,他也会帮忙的。

    柳大伯对此表示感谢,但却没说什么。柳生安倒是问了一下于东家知不知道东北那边的情况,于东家对此倒是来了兴趣。他说他这家商行叫北方药行,不光是因为幽州在大越的北方,也是因为他们商行卖的药材大部分都是东北的药材,他们商行每年六月和九月都会组织一支队伍去东北收购药材,顺带着也会收一些皮毛。东北地广人稀,高山森林众多,虽然危险多,但物产也真是丰富,特别是太白山一带,珍贵药材数不胜数,木材更是砍伐不尽,但是能收上来的东西却比较少,主要是商家多,货物少,不过这些年随着东北地区的日渐稳定,已经有不少百姓迁过去了,估计再过几年情况能好一些,所以他也计划着要去那边开个商行,可以常年收购。如果柳家沟的村民们想到那里定居,以后采集的山货可以直接卖给他们商行。

    柳生安知道于东家嘴里的太白山应该就是长白山,不说现在这个时期完全没有开发过的太白山,就是他原先生活的那个时代的长白山也是有着“立体资源宝库”之称的好地方。

    听的柳大伯在一旁都动了心,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好东西这么多,只要人勤快一些,就是不种地,应该都能养活一家人。今天真是没白来,回去得和村民们说说,柳大伯此时已经完全忘记了逃难路上吃的苦。

    柳大伯拒绝了舅兄二人吃饭的邀请,柳生安请于东家帮忙画了一张去太白山的路线图,商行里有一个老掌柜的以前一直负责东北那边的生意,这几年因为岁数大了就再没去了,不过路线倒是很熟悉。

    从东北药行出来后,柳大伯带着柳生安去集市上买了半头猪,花了二两银子,幽州城里的物价虽然也有上涨,但是不像太原府那般涨的厉害,现在肥肉也只是二十文一斤,这是用村集体的钱采购的,晚上做大锅饭村民们一起吃。

    柳生安自己买了一些包子带回去,柳大伯也买了一些,这些日子路上吃不好家里人都瘦了一圈。

    回到城门外,柳家沟的村民每家都出去一部分人到附近的山上找食物找水都还没回来。老柳家柳老头也带着大儿子俩口子和孙子孙女上山去找水和野菜去了,柳老太太和两个儿媳正在做鞋子,柳生康正哄着儿子玩。小清明三个多月了,白天睡觉的时间也没有以前多了,逃难这么长时间他倒是没受一点影响,仍然是白胖白胖的。

    晚上的菜有了,但是主食还需要每家按人头提供,家家都有粟米,晚上的主食就吃粟米饭。柳大伯找了五六个干活利索的妇女,由村民提供十二口大铁锅,八口用来煮饭,两口炖肉,两口熬骨头汤,有村民家里土豆还剩不少的又送来了一些土豆,老柳家也拿出来一些。

    等上山的村民回来时,就闻到了空气中飘散的肉香味,一个个吸着鼻子边走边议论,真香啊。结果回到宿营地发现空地上并排着十二口大锅,香味就是从这些锅里飘出来的,顿时都乐了,看来今晚有口福了,小孩子早就守在炖肉的两口锅边等候了。有村民采了野菜回来的,也抓紧洗了一些,扔到了骨汤锅里。

    饭好了,村民们各家都派出人来,拿着自家的盆碗过来盛饭,盛菜,端汤。人口特别少的人家就特意多给一些,人口多的人家就少给一些,但是总量也比人口少的人家要多,除了个别几家大多数没有人去计 较这些,那几家也只能在自己家里小声嘀咕几句。总之这一顿是柳家沟村民自从逃难以来吃的最饱最好的一顿,城门外其他的难民也只能在一旁羡慕着干咽口水的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