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光脚的何必怕穿鞋的?
景稚月和何大夫的对话无人可知,接下来的几天她也是若无其事的样子,该收礼继续收礼,该吃喝继续吃喝。
谢空青还是没有回来。
她本以为这样的日子还会持续几日,可谁知道江南这边的人先坐不住了。
徐茂年跟其夫人亲自上门,张嘴就跟她说起了民乱之事。
见景稚月不搭话,他面露苦涩,无奈道:“按理说这样的事儿当由当地官员处理好,不该拿来让王妃烦心。”
“可王妃有所不知,近来被蛊惑的愚民越来越多,江北驻扎的大军成了没用的摆设,短短一月的光景,自江安起至江北淮安等地全都被暴民占领。”
“如今暴民已成势,单是靠着当地府衙的那点儿人手压根就压制不住,下官实在是没了办法,只能是腆着脸前来求王爷帮着拿个主意。”
徐茂年手里有几辈子都花不光的钱,在这片地头上也有着说一不二的权。
可他手里没兵。
面对面硬刚的生死搏斗中,银子再多也没用。
要拼的是人。
谢空青的手里有人。
八十万玄甲军不是传言,谢空青一令便可召起大军的号召力也并非是假。
眼下朝廷的援兵遥遥无期,远水解不了近渴。
唯一的指望突然就落在了谢空青的身上。
而且江南情况复杂,望京的大批兵马一旦赶到,说不定会有失控之态。
谢空青的人就不一样了。
景稚月没想到这天来得如此突然,愣了下故作不解地说:“既是出了民乱,那就是动摇朝廷根基的大事儿,徐大人理应快马加鞭给望京送信求援才是,怎么想到来求王爷了?”
她说着自嘲一笑,叹道:“王爷此行是奉旨来查盐税一事,一路上为了轻车简行,本来就没带几个人。”
“可谁知在半道上还出了岔子,至今都不能起身,就是本妃做主把身边的人都借给徐大人,那也是杯水车薪不顶用的吧?”
以一敌十又能怎样?
面对数万愤怒不已的百姓,哪个高手能挣得出命去?
徐茂年摸不准她是真不懂还是在装不懂,顿了顿迟疑地说:“王妃误会了。”
“这样大的事儿,下官怎敢疏忽?”
“下官已经事先打听过了,王爷麾下的玄甲军镇守六处,其中有一处共有六万大军,就驻扎在距江南不远的淮水边上,若可一路急行军前来支援,那最多十日便可赶到此处。”
十日的时间不算很短,可对目前处在四面环绕的江南而言却也已经足够了。
徐茂年有足够的信心能撑到十日后。
见景稚月沉默不语,徐茂年话中多了几分急切:“王妃,一旦暴民成了气候一举朝着江南袭来,江南几十万百姓都会陷入流离失所的战火当中,巢灭难有完卵,这当真是十万火急的大事儿,您就让下官见王爷一面吧!”
就算是谢空青真的病重不能出城迎战那也不要紧。
只要他手里的兵马到了就行。
景稚月在他的催促中睫毛扑闪,过了好一会儿才说:“可是王爷此行前来,为的不是平乱,而是盐税一案。”
“但凡是盐税的事儿早些有了定论,何至于拖延至今?”
她说着字里行间多了一丝恼怒,没好气地说:“徐大人这会儿知道着急上火了,可你怎么不想想,要是盐税的事儿迟迟不见结果,那王爷回望京又该如何跟皇上交差?”
“老早就让你们去查的事儿,查来查去都这么长时间了,没个主谋没个供词,甚至不见半点被贪墨的脏银,王爷的正事儿还没办呢,哪儿顾得上旁人的死活?”
徐茂年被问得哑口无言。
景稚月抱怨得理直气壮:“王爷身子骨不好,没法子一心多用还去帮着收拾烂摊子。”
“要是盐税的事儿早些有了定论那还好说,要是一直查不清楚,那索性大家伙儿就这么耗着!”
反正万一暴乱真牵扯到江南了,他们这行人拍拍屁股就能走。
可扎根在这里的人就不一样了。
光脚的何必怕穿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