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林邑国水稻
这次的秋收牵动着几乎所有人的心弦,这事关新粮是否能够推广全国,是否能够奠定他李世民为万古一帝的地位。
所以长安城里有名有姓的官员基本都来了,都用不着李世民吩咐,一个个就自发下地开始参与秋收。
尤其是魏征房玄龄这俩老头儿,动作那叫一个快,李世民演讲刚结束,俩人已经扒了二十斤苞米。
最终经过一天的努力,可以确定的是土豆,玉米,地瓜三种新粮的产量确实大的惊人,完全符合李子冀先前的预计,李世民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是放了下来,袖中紧握的手掌也微微松开。
新粮大丰收的消息宛若一阵风一样席卷了整座长安城,有着十余万百姓排队见证,这消息自然是没有人质疑的,而且事实摆在眼前,也比四个月前的新粮发布会要更加的有说服力。
甚至不少百姓已经开始到处询问有没有新粮种子售卖,明年打算直接种新粮了。
新粮定价,售卖,定量一事之前一直是由戴胄和李承乾负责,所以李世民就将正在地里干活的李承乾和李子冀召了回来询问,除此之外长孙无忌等人自然也在。
李泰依旧在地里干活,累的浑身冒汗,但还是咬牙坚持着。
“新粮售卖定价之事,你们可有定策?”李世民心情大好,昨日还大宴群臣,看得出,春风得意。
李承乾将自己和戴胄的商讨结果说了一遍,李世民听后表示很满意,这新粮定价倒是不高不低,和粟米差不多,土豆和地瓜则稍稍贵些,但也在情理之中。
看来太子的确是费了心思。
“那依你二人看来,明年是否可以先在长安城四周推广?”
以目前的产量去推算,明年在长安城四周推广完全足够,尤其是玉米,更能够大规模种植。
李承乾看向了李子冀。
李子冀笑着道:“完全可以,只不过新粮虽好,也不能毫无限制,种植粮食依旧要以稻米为主,新粮产量高也只是辅助。”
“哦?这是为何,新粮亩产远远大于稻米,如若将稻米取消,全部种植新粮岂不更好?”问这话的是李孝恭,鼎鼎有名的河间郡王。
因为李靖的缘故,李子冀与其见过不少次,李孝恭对于李子冀也是颇为喜欢。
这位王爷能力其实是很不错的,只是很可惜当初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没有站在李世民这头,选择了中立,所以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就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
你有能力不错,但贞观最不缺的就是有能力的人。
这次也是因为新粮太过重要,所以这位老王爷也是坐不住了,就来了宫里一趟,恰巧碰上这次君臣的小会议。
李子冀回答道:“新粮虽然产量极高,也可用来当做主食,但却不宜长久食用,无论是从身体习惯还是身体需求来说,稻米和小麦始终都是无法取代的主食,新粮可以用来辅佐,决不能替代稻米。”
李孝恭恍然大悟,这就像吃肉,吃肉总能吃饱,但一直吃谁也受不了。
新粮很好,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彻底取代稻米无疑是不现实的。
李世民点了点头,旋即又问道:“那若是如此,百姓全都关注新粮,从而忽略粟米,该如何处理?”
李子冀想了想,然后反问道:“陛下可知晓林邑国?”
李世民微微点头,不知道他为何突然提起林邑。
大唐和林邑之间的关系还不错,贞观五年的时候林邑国还派遣了使者过来朝贡,送了只五色鹦鹉,伶俐的很。
而且林邑这么一个巴掌大小的小国,李世民也没放在眼里,林邑国也知道自己没啥能力,所以专注于拍马屁,不敢有一点马虎。
以前还敢滋扰边境,现在借他俩胆子也不敢了。
李子冀解释道:“据臣所知,在林邑国有一种水稻,能够一年两熟,甚至三熟,若是陛下能够将其引进到大唐,那必定会成为新粮之后的一大助力。”
“当真?”李世民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有些难以置信,其它诸如长孙无忌魏征等人也是为之侧目,心惊肉跳。
但好在之前已经经历过了新粮一事,所以心里还算是有了抵抗力,不至于太过失态。
可饶是如此,李子冀的话依旧是让他们心潮澎湃。
水稻可比土豆玉米什么强多了,要是能这林邑水稻真的能一年两熟乃至三熟,那可就太让人眼馋了。
只是为何从未听说过?
李子冀有些不太确定,他记得这占城稻最早是北宋时期引入到国内的,但即便是那时候也没有大规模推广,现在林邑是否有这种水稻他也无法确定。
占城稻究竟是北宋之前就有,还是北宋时期被占城培养改良的,好像没有详细记载,他也没关注过这方面。
“臣只是隐约记得,无法完全肯定,但存在的概率还是大的,建议陛下可以暗中派人打探,若是能找到自然最好,找不到也无伤大雅。”
李世民长出一口气,当下就点了点头同意下来,要是真的能够找到,那对于大唐的基础实力无疑又是一次增强。
至于找不到,那也无所吊谓。
不过他还是第一次从李子冀脸上看到如此犹豫的模样,以前这小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一副成竹在胸的表情,好像天下之大无他所不知之物一样。
总算是看到了一次他李子冀也不能确定的事情。
不知为何,李世民忽然生出一种朕还年轻的感觉,哪怕他的确还很年轻。
“在无法确定林邑国是否拥有这种水稻之前,臣建议陛下可以明令百姓种植新粮不得超过所有土地半数,必须要留下一半种植粟米,同时将新粮定价再稍稍下调两文,低于粟米小麦,如此才可方便于民。”
李世民想了想就同意了下来,这样一来百姓为了卖出更好的价钱,才不会一股脑的全去种植新粮,一半赚钱,一半果腹。
基调就这么定下来了。
散会之后众人回家路上还在不停感慨,以前只担心粮食不够吃,现在竟然开始担心该怎么分配种植了,头顶风云实在是变化的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