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唐,我的岳父是李世民 > 第43章 传承

第43章 传承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长安城包括长安附近的七八个庄子里加起来总共一百多所学堂,李子冀要去的李家庄子就是属于他的个人财产。

    在受封万年县伯的时候,食邑五百户,没有一点水分那种,也就是说这个村子的土地以及村民都是他的人。

    这待遇在最开始不知道让多少人眼馋,毕竟现在已经很少会封赏的这么丰厚了,一般封赏一千户,也就是个噱头,真正到手里的也就二百都多说了。

    陈究就在李家庄子村口的学堂等着他,除此之外还有招收到的三百多位教书先生,平均下来每个学堂分配在三个人左右。

    其实相较于长安的广阔来说,郁郁不得志,又或者没有太大能力的读书人实在是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别说三百,三千也能招得到,以前只是因为被打压,可现在就好了。

    李子冀这段时间出的风头实在是太大了,其实贞观这个年代,世家实力固然不弱,却也没想象中的那么强无敌,大唐建国,李世民威压四海,这正是一个全国老百姓和读书人全都上下一心,卯着劲儿想要为国争光的好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去做革新的事情无疑才会更加容易。

    淅沥的小雨敲打着车厢,发出一声声轻响,李子冀闭目倚着软垫,侧耳仔细听着,他很喜欢阴雨天,因为雨声总能让他感到惬意。

    “你这雨天去学堂做什么?”李泰有些不解。

    马车行驶着,车轮碾过地面上很多的坑坑洼洼,颠簸的直让李子冀觉得这软垫越来越硬:“有件造福百姓的事情,还等着我去做呢,耽误不得。”

    李泰撇了撇嘴,虽说他对于李子冀的才华略微有那么一丢丢敬佩,但动不动就扯上什么造福百姓,他还真是不信。

    李子冀也不解释,掀开车窗向外面看去,目光透过雨雾看到了李家庄子的轮廓。

    唐朝时候的村庄很破旧,就是一堆的泥巴墙,用茅草遮着屋顶,就连青砖都没有。

    下了车,陈究已经在学堂门口等候了,见到李子冀便撑伞迎了上来:“招收的三百多位夫子全都在里面等着,子冀你现在的名声,可真是如日中天啊。”

    老先生笑着感慨了一句,两个月前招人愿意来的寥寥无几,还基本都是看在他这个老头子的面子上,前两天招人一听说是李子冀办的学堂,一个个连工钱都不问,梗着脖子就找上门来,死活要当教书先生,你不同意还不行。

    横渠四句啊,李子冀其实也没想过能引起这么巨大的反响,导致他现如今直接成了读书人的偶像加楷模。

    要不是年纪还小,估计都得有一大堆人来拜师来。

    “哪里,要不是有先生这块金字招牌在,单凭我一己之力可办不到。”李子冀笑着摇了摇头,现在陈究可是属于活化石的存在,如果要用上辈子的方式举例子,那他自己就是当红小生,而陈究陈元起则是活化石级别的老戏骨。

    走进学堂,三百多位教书先生挤在一起站着,相互攀谈,虽说一间课室不算特别大,但容纳三百人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看到陈究带着李子冀回来,全都是面露激动之色,然后纷纷让开了一条道路。

    “是李子冀,李县伯来了。”

    “别看李县伯不过十六岁,其才情高绝,远在我等之上。”

    “以前只是听说,今天终于是见到真人了。”

    “那个胖子好像是越王泰,竟也跟在李县伯身后,看来也是被其才情所折服。”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想不到李县伯究竟是有着怎样的胸怀才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每每夜里此言都在耳侧振聋发聩,让在下久久无法入眠。”

    杂乱的感慨声此起彼伏,李泰胖脸抖动,有心想要辩解几句,可仔细想想这些人说的还挺有道理,也就没开口。

    走到最前方台上站着,李泰和薛仁贵分别站在李子冀身后左右,李泰昂着脑袋,薛仁贵双手环抱,面无表情,完美担当一个高冷保镖的角色。

    李子冀环视众人,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拱手行了一礼:“想必诸位都在猜测我为何会将所有人全都聚在一起。”

    数百人看着他,确实比较疑惑,按理来说应聘成功之后就应该分配到各个学堂当中任教,像这样将所有人全都聚在一起,还是头一遭。

    不过他们也不觉得麻烦,反而认为能因此见到李子冀而感到兴奋。

    名声啊,难怪古人一直都喜欢养望,这就是望重所能够带来的好处。

    李子冀在心里感慨一番,面上却是继续说道:“诸位以为读书最重要的是什么?”

    众人沉思,旋即纷纷开口:“明理。”

    “科举。”

    “为百姓做好事。”

    “为国为民。”

    “为天地立心”

    人群中响起了一个声音,引得一群人纷纷侧目,李子冀也是莞尔一笑。

    那人则是微红着脸低下了头,觉得有些尴尬,他这么说倒不是为了要引起李子冀注意,而是发自内心觉得这话有道理。

    李子冀抬手轻轻压了压,嘈杂的议论声顿时安静下来。

    “大家说的都对,但我认为读书最重要的是传承,而传承的基础是什么?我想很多人都没有考虑过这一点,传承的基础很简单,就是识字。”

    他看众人还有些不懂,笑了笑继续说道:“在很多人看来,识字是很正常的事情,不值得单独拿出来说,但要知道,我大唐百姓三百万户,其中识字的不过百分之一,甚至更少,所谓明理,为国为民,哪怕是为天地立心,这一切都要建立在一个基础上,那就是识字,只有识字,才能读书,只有读书,才能完成诸位口中的抱负。”

    “哪怕是从事其他行业,识字也是有很大益处的。”

    “在诸位眼中或许只是很正常的事情,放到无数百姓身上却成了奢侈,这就是我成立这些学堂的原因,也是今天要请你们聚在这里的原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