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东边日出西边雨 > 第85章 探讨

第85章 探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比学赶帮进,互相探讨深。

    业务不放松,事业牢记心。

    周末结束后,毛芋头他们所有的人,又开始了紧张的工作。接下来,毛芋头的学校就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毛芋头开始崭露头角,他成为了新的教学能手。

    由于他工作热情,肯于钻研,前辈同行们都很喜欢他,都肯向他传授宝贵的教学经验;年轻的同事也喜欢接触他,爱与他共同探讨,齐头并进。

    学校的领导很支持年轻教师,时常鼓励他们快速成长,要他们敢于创新,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他们自己特点的教学路子。

    很快毛芋头就在古代诗歌鉴赏方面,有了新的尝试,他总结出了一套如何读懂古代诗歌的方法。

    卫杏子和毛芋头分在同一所学校,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卫杏子也很快成了出类拔萃的青年教师。

    毛芋头和卫杏子经常在一起探讨,卫杏子有时问毛芋头:“读懂古代诗歌,要注意哪些要点?”

    毛芋头总结说:“首先要多读多悟,即在广泛积累的基础上,学会灵活迁移。第二,要置身其境,体悟其情。这一点的关键就是要学会当演员,融入各种角色。第三,要多角切入,分合并举。这一点是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要如何实际解读。”

    卫杏子笑着说:“既然第三点是关键,就请你稍微具体说一说。”

    毛芋头想了一下说:“解读起来,也要注意三点。”

    卫杏子说:“我猜应该是理解的基础、理解的前提和赏析的角度。”

    毛芋头肯定地说:“你说的对。首先,理解的基础,是读通顺。要读通顺,就要注意如下四点:第一,要大体弄明节奏、韵律及句式;第二,要分清‘古体’‘今体’和三字尾;第三,还要多注意词的特点,它有很多‘上三下四’这种节奏的句子和不少的领起字;第四,也要分清曲有文俚之别,而后者又常常喜欢用衬字。”

    卫杏子感叹道:“你不提醒,我还真没有注意到这些。虽然这些知识,我们都知道,但是我就没有考虑到,要这样去运用。那第二点呢?”

    毛芋头摆了摆手说:“你切莫这样夸奖我。至于那第二点,理解的前提,应该是疏通。要做到准确疏通,就必须具备相关的素质和能力,当然也要具备一些相应的技巧。”

    卫杏子急切地问:“到底有哪些技巧呢?”

    毛芋头谦虚地说:“我将这些技巧,概括成了一首歌诀,但是还十分粗浅,只能算是从多个方面的提示。这样概括,不知你觉得怎么样?”

    于是毛芋头就把一个笔记本,递给卫杏子,上面写着:

    反客为主不可忘,错位词句辨倒装。

    省略成分思增补,转跳留白应参详。

    词类活用位置定,意象叠加名词镶。

    通感移用因联想,借代双关明对方。

    互文比兴顺意趣,婉曲用典循回肠。

    接下去,是详细的例解,卫杏子看了,高兴地说:“这个很好,便于记忆,也便于按图索骥。你快说说第三点。”

    毛芋头不慌不忙地说:“最后一点,就是多角切入,赏析探究。多角切入是重点,我把它概括为‘三维建模’。即,一要设身处地,注意贴近诗人,做到将心比心,从而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二要身临其境,注意描写的角度,例如位置、对比、虚实或联想、映衬或抑扬等等;三要细致入微,注意观察被描写的对象和特征:譬如对象是人,是景,是物,是事,还是典;特征是壮美或优美,是崇高或渺小等等。”

    卫杏子情不自禁地说:“这点说的太好了,我谢谢你。至于其它,我不想要你详细解说了。你还有没有整体赏析的要诀?”

    毛芋头笑着说:“我也试编了一个这样的要诀,但也比较粗浅,不知你觉得怎么样?最好,给我提点修正意见。”毛芋头把笔记本翻到另一页,又递给卫杏子,上面又是几行韵文:

    先看诗题抓标,后寻意脉分曹。

    先整体而悬想,后局部以细嚼。

    有参考必利用,无凭借须推敲。

    缘情语悟景语,解疑惑明旨膏。

    由己心推人意,依技巧鉴风骚。

    卫杏子惊诧道:“我哪有什么修改意见?没想到你研究得这么深透!再过一些时日,你会把我甩十万八千里。”

    毛芋头红着脸说:“你别太谦虚了,你这么说,真令我无地自容。”

    卫杏子翻出一首宋诗,是陈与义的《题许道宁画》。许道宁是北宋画家,其诗为:“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卫杏子要毛芋头试作解读,毛芋头看了片刻,然后梳理道:

    “诗题言明是题画,而且还是题的前人画家的画,这就意味着要多赞美。要赞美,可以直接,也可以间接,该诗一三两联,寓情于景;二四两联,直抒胸臆。”

    毛芋头停了一下,接着说:“首联先从整体布局出发,描述画中的水和山:整个画面几乎是‘长江水’,它给诗人的感觉是‘满眼’;山在远处,不知是何地,呈现的特征是‘苍然’。它用疑问句,不仅烙上了诗人或观者的心理,更着实了‘苍然’的含义。”

    毛芋头舔了一下嘴唇:“诗人将客观呈现与主观感受相结合来描述,非常好地表达出观画时的情景,使得画中山水呼之欲出,活现于纸上。”

    毛芋头端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水:“颔联将平时与现在、大与小、画外物与画中景相关联,进行多方比照,毫不掩饰地赞扬许道宁画技之高,立意之远:平时自然界的‘万里意’,竟被画家捕捉凝固到了画中。”

    毛芋头伸出大拇指赞叹不已:“且该联‘万里’紧承首联‘满眼’,不仅是章法的需要,更是常情的使然,因为画是现实的表现。如此由观画而及现实,就非常自然了。”

    卫杏子笑着说:“你别太激动了,慢慢说。”

    毛芋头于是就平静地说:“颈联呼应首联,又转到对画面的欣赏,但它比首联的‘物心相感’更强烈。远看‘众木’被夕阳的余辉映照,或者为暮色所笼,但诗人却偏来个施受错位,使得其韵味犹深;天空的‘孤云’似乎要飘向远方,没有回头的意思,拟人的用法恰到好处。”

    毛芋头接着解释道:“尾联归结,直抒感叹,作者认为这幅画‘画中有诗’,其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即使吟尽所有的佳句都不能将其表现殆尽,真可谓‘画中万里意,佳句难穷之’。”

    卫杏子拦住毛芋头说:“你不说了,让我接着说下去,看对不对。在你的启发下,我看可以作以下的小结。”

    毛芋头点点头,卫杏子于是说:“关于本诗的结构,我认为是无巧中显合理,值得品味。颔联本来可以与首联易位的,那样就变成了以议论抒情领起下文,中间两联是寓情于观画之中,尾联呼应开头,且其中的‘此’指代亦明确。但如此构篇,却过于平淡。而诗人选取的是‘起承转合’的结构,这种结构,更贴合诗人情绪的起伏变化。”

    卫杏子看了一下毛芋头,毛芋头表示赞许,卫杏子更是信心百倍地说:“结合赏画来说,先是沉浸对画的欣赏,适合用寓情于景的写法;当赞叹难以抑住时,便会直抒胸臆;接下去会是进一步观赏,此时宜于情景交融地描述;最后领悟达到一定的深度,就会拍案叫绝。”

    最后,毛芋头小结说:“如此,诗人的这种结构就更为合理些,所以说这不仅是结构的需要,更是情理的使然。”

    然后,他们相视一笑……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