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刘家祖辈
这个庄子大多数都姓王,而唯独这家姓刘,这得从刘家的祖辈说起,70年代王家搬迁过来之后不久,王家老汉因生病去世,留下自己的妻子王氏和家里的9个男孩,后来一位姓刘的汉子,因为闹饥荒而过来找安身的地方,结识了这位带了9个孩子的王氏之女,虽然吃的都是野菜,但家里有个操心的相对较好,都是苦命人,不管是因为同病相怜还是一见钟情,这个汉子终究撑起了这个偌大的家庭,当几个孩子第一次见到这个汉子,足见180的大高个,大眼睛高鼻梁,身材魁梧至极。两人的事情敲定以后,刘家汉子入赘到了王家,几个孩子还是保留之前的姓,再有孩子出身就姓刘,简单的婚礼之后,开始了属于他们的生活!此时还是记工分时代,那个时侯是人民公社,大队和生产队三级管理,广大社员在生产队劳动是记工分,即劳动一天记工员给你记一天的工分,男劳力是10分,女劳力当作多半劳力记8分,到七十年代后期逐渐男女平等,同工同酬都记10分。干到年底,社员按照出勤天数和所得到的工分在生产队分配到粮食,分配原则是多劳多得和不劳不得少劳少得。全队社员按照出勤工分进行平均分配后剩余部分纳入余和欠,即劳力多工分多的多分配余的粮,反之不但分不到还要欠队里的粮,为此,队里专为有困难不够吃的社员准备了一份储备粮,以防止生老病弱家庭口粮应急环节。七十年代这里10分工值也就1角5分钱左右,后期达到了2角钱以上。劳动力多的家庭会多分点,反之少分点。分配制度是透明的,绝不允许多吃多占。80年代初每户每家第一年的种子,都是按人头分配,刘家的种子自然也就多点,但没有任何经验,导致撒在地里的庄稼几乎没有收成,这让刘家小伙很是烦恼,一大家子等着吃饭呢,于是小伙子安排好家里的事就徒步出发,走了一个礼拜。回来时手提一只小母鸡,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弄到的,后来讲起才知道,是找到了一个县城,从笼子里偷出来的!虽然来的不正道,但这只鸡当时确实也养活了那一家子,生了鸡蛋再生鸡,有多余的鸡蛋混着野菜吃,因为山上野菜的稀缺,有时不得不用把树皮捣碎吃,后来鸡蛋多了就开始挑旦往几百公里以外的县城买,来反路上还要当心深山里面的狼,狼吃人那是很常见的事情,不得不说那会人的素质真的好,后来刘家小子出身,一家子的负担更重了,生活过的也大不如以前,愁的老汉发件多了些许白发,后来家里又多了两个姑娘,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于是有一天刘家老汉决定分家,此时的刘家小子才6岁,最大的姑娘也才9岁,刘家最后只留了一个木箱子和一个风闸(7080甚至90年代生火用的),还有一只羊,其他的也就都差不多,家里本来就没有多少东西,最后一个男孩一个家,王家母亲王氏,分到了王家老三家里,刘家老汉百年以后才能过去,最后分成了9户加上刘家是10户,此时的王家男孩也都长大成人,到了娶婚年龄,刘家老汉就又用了10年时间,让这几个王家男孩都娶上了媳妇,这才算是真正的完成了对王氏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