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当爽文玩家穿成虐文女主 > 第104章 第104章

第104章 第104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新任徽州太守到任后,黎王一行便押送着张瑞英等人启程回京。

    张瑞英贪污河堤款,贿赂督察,致使河堤坍塌的证据摆在案头。铁证如山之下,张瑞英百口莫辩,尽数将所有罪责揽下,自言罪无可恕,只求一死。

    朝野一片哗然。河堤乃是驻防工事,张瑞英简直丧尽天良,敢在这上面动心思。如今三十万人受灾,张瑞英是死罪难逃了,与之相关的人也要受牵连。只是……那一位呢?许多人将目光投向了那位紫蟒锦袍的男子。他与黎王殿下面容相像,衣饰亦相似,但身上多了些倨傲,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境下。

    景王冷冷地看着张瑞英认罪,看着黎王殿下将张瑞英贿赂的证据呈上案头,看着龙椅之上的人那审视的目光,心中觉得无比讽刺。从水灾到如今,他每次下朝见父皇,都被拦在外头。因为什么,他清楚。如今这样的结果,他也猜到。只是,他很想问一句,到底父皇是真的气他识人不清,还是他的识人不清给了父皇厌弃他的机会?

    他一掀袍子,跪了下去,明明低着头,却微微抬着下巴,显出一种决然的孤傲,“父皇,张瑞英是儿臣举荐。贪污河堤款一事儿臣不知,但终究难辞其咎,请父皇责罚。”

    说完,景王深深叩头。朝野上下陷入死寂。

    这些年,若真论罪行,景王犯过不少。贪污、结党、杀人,桩桩件件若真论起来,不知罚了多少回。可每次都没有真正罚到骨肉上。这其中,有父亲对儿子的纵容,也有对南安王的忌惮。正当所有人都以为皇上会一直纵容南安王时,皇上却突然因明月楼之事将他身边那些南安王派来的人都赶走了,折了景王的羽翼,这可是从前从未有过的。

    那这一次呢?

    “景王举人误民,着禁足在府,潜心自省,无诏不得出。”

    朝野一片寂静。这便是软禁了。堂堂景王,无上荣光,甚至超过嫡长子黎王,此刻却落得这般境地,真是让人唏嘘。

    “多谢父皇,儿臣领罚。”景王叩头。

    “大皇子黎王素有仁德之心,清平自持,辅政有功。如今赈灾除疫,剿匪平乱,救徽州三地百姓于危难,亦免我大周之乱,功在社稷,可堪大任。着封为太子,择吉日册封!”

    一道圣旨,似有千斤重,落在朝野之上,是比软禁景王还要震动的决定。多年来悬而未决的太子位竟在今日定下。林国公等几个老臣彼此对视一眼,明白了皇上的心意。

    景王愕然愣住,轻轻握紧拳头,神色渐渐僵硬。

    立太子后,皇上又下了一道圣旨,封林宣做了林国公世子。只是比起前两件事,林宣封世子并未引起很大的波澜,似乎更像是在意料之中。朝中谁人不知,林家长子林郁,大周朝镇西大将军,平定西疆,功勋卓著,不曾在意过一个世子之位,甚至多年来数次请封林宣为世子,不过都被林国公以林宣无状给压下。如今林宣也算改邪归正,又已娶妻,林国公心愿达成,整个人看着都年轻几岁。

    册封太子一事交由礼部负责。文书和吉服从礼部送到黎王府,楚扬沉声吩咐手下人小心送去,切莫耽搁。待人走后,他想起那吉服上的花纹,越想越觉得碍眼。

    原本他计划得很好,景王被张瑞英连累,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得到重用。而黎王,根本就无力诊治徽州的瘟疫。无药可救之人,杀了,黎王没这个狠心,放着不管,他也不会。一来二去,染上瘟疫,是迟早的事情。就算真能除了瘟疫,百姓们难免热情。到时,说些逾矩的话,朝上再有人吹吹风,皇上定会忌惮。再不济,还有红月山的人在,那满山的火药,只要有人剿匪,必死无疑。若是惹急了,炸了整座山,伤了皇上深信不疑的龙脉,黎王这个王位怕都保不住。

    可他没想到,瘟疫真的解除了,红月山的山匪也安然无恙地平了,甚至百姓们那些赞誉之词也都自觉带上了皇上,一切都与他的设计完全背离。隐隐之中,他几乎都要怀疑是有人猜到了他的想法。可是不会的,谁会想到他呢?如今,原本该是两败俱伤的局面,却陡然一转,成就了黎王的太子位。他这一番谋划,倒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还有林宣,和宋清在苏州成婚了。当日热闹的情景,从巡防营都传到了礼部,他也听到了几句,说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简直无稽之谈,林宣有什么才?若不是仗着林国公和林将军,皇上能将他一个纨绔子弟放在眼里?

    不过没关系,至少景王被禁足,又深恨太子位旁落,一时间再不会注意他,势必要有后手。南安王得知消息,只怕不会甘心。日子久了,不怕不出乱子。只要出乱子,就有机会。而黎王么,至少比一个景王好对付。他对自己的信任,可比景王要强。

    不久后,礼部右侍郎因母亲生病自请外放,带母亲回老家修养,皇上一番斟酌后将他调回老家做刺史。右侍郎之位空缺,正当所有人都以为楚扬会升任时,楚扬却调任去了吏部,成了考功司郎中。官阶未变,仍是郎中。可吏部考功司郎中可比礼部郎中更有实权。吏部为六部之首,考功司执掌文官评议和考核,直接关系到官员升迁。即便是四品以上的官员,也得仰仗考功司评议。在错综复杂的朝堂关系中,做考功司郎中,要有后台、有能力,也有手段。而这些,楚扬都有。

    调任文书下来这日,楚扬被人簇拥着恭贺。喧嚣的欢声笑语中,有拉拢、有试探,也有挖苦。但他不在意。他拒绝礼部左侍郎,调任吏部,自然是为了更靠近实实在在的权力。一时的奉承挖苦,并不能入他的眼。他颔首微笑,面容和煦地回礼,礼数极为周到,半点挑不出错。便是那几个垂涎这位子而不得的人,也只能悻悻而去。

    回永平侯府的路上,他看见红色的仪仗队在街上穿行,引得行人驻足观望,甚为热闹。当先骑马的新郎一身红衣,神采飞扬,笑容耀眼。旁人纷纷赞叹,楚扬只觉得刺目,尤其是在看到那越来越近的一顶花轿。

    他想起来,今天是林宣和宋清成婚的日子。他不想知道,可总有人无意间说起。他刻意忘了,可今天这幕还是将一些他不愿提起的东西往他嘴里塞,仿佛是在告诉他:

    你喜欢的是宋清,府里那个就是一个替代品,永远不可能是她。你喜欢的宋清嫁给别人了,她真的嫁给别人了。从前说过的话,她全忘了。自己还记得,可宋清忘了。他盯着花轿,心生怨怼,丝毫不记得是自己先放手。又或者,他不记得自己的放手,心里才会好过些。

    同一个人,成了两次婚,大周朝也怕是只有宋清一个人了。第二次成婚,她已然多了经验,早早藏了些糕点在袖中,等上了花轿后慢条斯理地吃着,避免了挨饿成婚的尴尬局面。

    花轿是从秦宅出发的。梳妆打扮是苏临英和齐珠华带着思思和小红张罗,一旁的宋知越看直了眼,很认真地道:“清姐姐真好看。”

    宋清满意一笑,“有眼光。”

    至于安顺侯和宋老夫人,谁也没有提起。

    自家纨绔子弟终于走上正途,还娶了亲。林国公心里痛快无比,多喝两碗酒,笑得嘴都合不拢。林瑶看着一双璧人,眼里除了高兴,还有浓浓的羡慕。不经意间对上不远处黎王殿下投过来的目光,林瑶顿生心酸,移开了眼。

    成婚第二天,宋清起了个大早,执意要和林宣去给林国公敬茶。林宣拦不住,只得应允。结果林国公压根没在,早早就去上朝了。宋清懊恼无比,只恨林宣闹她,害她没能起更早。

    林国公回来听说后,哈哈大笑,喝了宋清一杯茶,直言宋清不必如此拘谨。宋清起初还提着心,后来发现林国公是真不在意她何时起来,是否敬茶,连管家之事也不急,只说林瑶暂管,之后慢慢来。似乎她嫁给林宣,就完成林国公的心愿了。

    渐渐地,北风刮起来,天一日一日地变冷。阳光总是隐在云层里,堪堪撒下几点。景王府大门紧闭,无人进出,显得萧瑟冷清。宋清斟酌再三,终于递了名帖进去,得到的回复是景王禁足,府内之人一律不得进出,至于宋清说的朱朱,则并无其人。

    碰了钉子后,宋清又好不容易买通一个送菜的老农,终于打听到朱朱确实在景王府,而且可以自由出入府中各院,并未被禁锢。如此看来,是朱朱不愿见她了。可是为什么呢?就因为自己不顾她的念想,强行将她送回苏州?可朱朱,不该是这样子的人。宋清想不明白,也没有答案。好在景王对她似乎不错,常让她陪伴左右,待她比一些贵妾还亲近。

    转眼间,年关已过,又是一个新年。春暖花开的时候,皇上给太子赐婚,选了韩国公之女做太子妃。一片喜气洋洋中,素来恭敬的太子竟然当朝抗旨,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抗旨,违抗的不仅是一桩婚事,更是伤了陛下和韩国公的面子。韩国公什么话也没说,只拉下脸来,甚是不悦。这桩婚事商议许久,太子从未提出异议,如今当朝抗旨,实在是难看至极。

    有人为太子开脱,说他是欢喜至极,乱了方寸。但太子这次似乎真铁了心,说自己心中已有他人,情愿太子妃之位空悬,只娶侧妻或纳妾而不娶亲,也不愿委屈自己,委屈了韩国公之女。言之凿凿,不给旁人半分维护契机。太子心中属意谁,众人心知肚明。可再中意,也不能为了一个女子而抗旨。违逆皇上的心意,便有可能会影响即位,这是十分不明智的举动。利害关系,皇上明白,百官明白,太子也明白,可他还是这么做了,用他的未来赌一份情意。

    韩国公之女素来心高气傲,不愿做侧妻,更不愿做妾,即便对方是太子。在皇上的斥责中,一场早朝落下帷幕。之后连着三日,次次提起赐婚,太子次次抗旨。最终的结果是皇上以太子行为不当为由,当廷罚了十军棍。

    对于一位皇子来说,廷杖,是极重的责罚,何况是太子。但太子一声不吭,任凭棍子砸在身上,也没改变抗旨的决心,一句软话都没说。盛怒之下,皇上又加了十军棍,最终,太子是被人抬回去的。

    林瑶偷偷出府去了东宫,见到太子卧床不起,满头是汗的模样,不由红了眼睛。当晚,她去书房见林国公,一直待到深夜。具体谈了什么,旁人不得而知。只是五日后,陛下改了赐婚圣旨,将太子妃换了林国公之女。韩国公之女被拒婚,伤了颜面,皇上为了安抚,封她郡主,平息了这场风波。

    这样的结果,几乎可以算是皇上对太子的纵容了。这是从前几乎没有的事。一时间,百官纷纷猜测,看来皇上立太子是早有决断了。还在太子和景王之中摇摆不定的人都渐渐倒向太子。

    圣旨到东宫时,太子正卧在榻上上药。听到这消息,他连忙理好衣袍,穿戴整齐后跪下接旨。整个人容光焕发,仿佛连伤都好了大半。

    同样容光焕发的还有林瑶。她一扫连日来的郁结,真正开心起来,连眼里都生出亮亮的光,说话时声音清丽飞扬,仿佛早春时枝头上的喜鹊。路边的百姓和小厮见了,也不由被感染。

    自从接了圣旨,太子的伤好得飞快,不过三日就恢复如常。每日下朝后都要给林瑶带礼物,竹子编的菜篮、黄玉雕的金鱼、或是好不容易寻来的某位大家的真迹,每一样都深得林瑶喜欢。两人也时常约着出去赏花踏青,谈笑自若,不再避着旁人目光,真是好一对神仙眷侣。连宋清这个有夫之妇看了,都要心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