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世间万物,那也包括人吗?”
“没错,春夏秋冬是自然物候的更替,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那必定要顺应自然物候的更替和变化。”
老首长仿佛想到了什么,语速越来越慢。
杨安饴一脸恍然大悟的模样,“怪不得内经建议人要遵循四季养生原则,原来这一套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仅仅适用于农业。”
“石榴树要结出个大味甜的石榴,必然要经历夏天的生长;我想成为像爷爷一样知识渊博的人,必然要多读书多积累。”
“小廿三要学会走路,必然要经历摔倒;高楼大厦要想盖得又漂亮又结实,必然要一块砖一块砖向上垒。”
“首长爷爷,我理解的对吗?”
老首长定定的看着她,目光深邃如炬,仿佛要看进她的心底。
杨安饴强自镇定着,努力地克制住自己,不能后退。
良久,老首长突然问道:“小廿三是谁?”
杨安饴愣了一秒,随即道:“我十四堂哥的儿子,大名杨念,小名廿三,再过一个月就一岁了。”
“廿三?”老首长又读了一遍这个名字,脸上终于露出笑容,“他该不会是你第二十三个侄子吧?”
杨安饴点点头,恰到好处的拍个彩虹屁,“首长爷爷真聪明,一猜就猜到了。”
“你这小妹崽呀”
“怎么了,首长爷爷?”
杨安饴一脸天真的歪着头,“我要是有什么地方说的不对的,希望首长爷爷能教教我,我学习东西很快的。”
老首长摇摇头,摘下胸前衣兜上挂着的钢笔,“我暂时想不到能教你什么,反倒是你给我上了一课,这支笔送给你。”
杨安饴双手接过来。
“以后你有什么疑问,或者想对我说些什么,都用这支笔写在信上吧。”
老首长站起来摸了摸她的脑袋,然后打开门走了出去。
在大队部前拍了大合照后,已经是下午四点了。
老首长在杨保山等人的陪同下去地里转了一圈,看着水田里绿油油的一片,纷乱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我就喜欢看粮食,有了粮食,老百姓的温饱才能解决,社会才能安定。”
党书记站在老首长身边,认同的点点头,“首长说的没错,民以食为天,天要是塌了,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今年红旗公社受倒春寒影响,夏收受损,但来前的秋收还是能保证的。”
这些日子,他跑遍了每一个生产大队,和社员们一起劳作。除了各生产大队的人,没人比他更了解下面各生产大队的现状。
老首长侧头看了他一眼,“我记得,红旗公社下并不是所有生产大队都受到倒春寒影响了,是吗?”
党书记点点头,“没错,石羊大队、石牛大队、后牛大队基本没什么损失,至于其他生产大队,事后也都做了弥补。”
“弥补?”老首长蹙眉,“怎么弥补的?”
“姜书记在临走之前替大家搞来了一些种子,补上了之前冻死的那部分。”
党书记如实回答,并没有把这功归到自己身上。
老首长眼中闪过一抹深思,看向身旁的路大志,“你之前推荐的那个伢崽是叫姜海国吗吧?”
路大志沉声道:“改姓了,现在叫徐海国,随了他姥爷徐存义的姓。”
“那个伢崽学习很努力,肖军在我面前夸过他不止一次了,真是歹竹出好笋。”
路大志笑了笑没说话。
一个小时后,老首长在地头上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刚才的地方。
“石羊大队的大队长在吗?”
杨保山激动的举起手,“首长,我在这。”
说话间,他就从队伍末尾挤到了前面来,尊敬的看着面前的老人。
老首长一脸和蔼的看着杨保山,“杨队长,今年的双抢累不累?收成如何?”
杨保山:“有拖拉机和收割机帮忙,今年的双抢比往年要轻松些。收小麦的时间少了,留给大家栽稻子的时间就多了,不至于那么赶。”
“石羊大队也用上收割机了吗?”老首长有些意外。
杨保山挺直了胸膛,语气颇为骄傲,“多亏了我们大队的杨保民同志,他发明的滚筒收割机经过三年的调试,用起来非常顺手!”
老首长闻言回头看了看,“哪个是杨保民同志?”
杨老七拍了拍老三的后背,“老首长叫你呢,还不快过去。”
杨保民正要走过去,杨安饴拉住了他的手,意有所指的说:“三哥,把握住机会啊!”
杨保民眨了眨眼,对她比了一个ok的手势。
老首长这才注意到杨安饴还跟在后面呢,眼底闪过一抹心疼。
“妹崽,你快回家歇着吧,早上才受了伤,就别受累了。”
杨安饴乖乖点头,“那我先回家了,首长爷爷再见,大大再见,各位叔叔哥哥再见。”
她走后,老首长带着人又去参观了杨保民改造的收割机,以及石羊大队自己的育种基地。
另一边,杨安饴才走出没几步,忍冬骑着小金鹿来把她接走了。
来到卫生室后,杨安饴发现小齐的脸上贴了一层薄薄的猪皮,小块的猪皮严丝合缝的包裹住了他脸上没有表皮的部分。
有了猪皮的保护,可以阻绝外界的细菌,还能使药物被吸收的更彻底。
不过,猪皮毕竟不是人原本的皮肤,在新皮肤长出来之前,小齐必须居住在无菌的环境中。
这样一来,邱峰等人就不能再在这等着了。
毕竟,他们都还有任务在身,不能长时间离队。
几人商量过后,决定暂时先回去复命,然后轮流请假来照顾小齐。
李大夫听了他们的话,直接把人撵了出去,“你们只管保家卫国,大后方的事就不用你们操心了。”
“最多两个月,我还你们一个健康的战友。”
邱峰等人死死的抓住门框,满眼激动,“李大夫你保证?”
“我保证!”
李大夫把人推出了大门。
就在这时,秦仲林终于从汉源公社赶了回来,身上的衣服已经湿透了,手里的药材布袋上却不见一丝汗渍。
“李大夫,您要的中药,我买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