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奋斗于大明 > 第147章 这个世道,以实力为尊

第147章 这个世道,以实力为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榆林城要办学的消息一传出来,立刻成了全城热点,无论有希望还是没希望的人,都会议论几句。毕竟这是一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

    对于延绥镇和榆林卫的武官而言,虽然都有世袭铁饭碗,但也只能让长子袭位,其余儿孙便自求多福了。如果能建起学校,那岂不就多了一个好出路?换句话说,谁家不想进学读书?至少八成以上的武官都产生了幻想——将来一个儿子习文博功名,一个儿子习武继家业,文武互相辅弼就成家族双保险了。

    以西北边地的教育水准和文化氛围,去京城中进士几乎天方夜谭,去西安府中举人也是十分罕见的,但在本地至少可以想办法中秀才。

    有了秀才功名,一是可以入国子监读书,出来就是监生功名,可以做官;二是能在边镇军中谋取一些高级书记之类的幕僚职务,那刘子彬不就是现成的例子么?

    一夜之间,刘子彬忽然成了香饽饽,两天内收到了十二封各色请帖,发来请帖的都是榆林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

    因为巡抚亲口说过,要与刘子彬商议细节。之后当然巡抚大人不可能事必躬亲,具体的事情还要靠别人去做,那有学历又受巡抚信任的刘子彬自然当仁不让的主持此事。

    再说,请动高高在上的巡抚不容易,他们未必有这个资格,但总该有资格去请刘子彬会面吧。

    更有不少投机分子痛心疾首的想,早知道如此,刘子彬苦逼的当仓库书办时,就该雪中送炭了。不然结下了患难交情,此时肯定妥妥的能拿到一个秀才名额。

    刘大秀才看着请帖,品味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后摇头叹道,大丈夫不可一亦无权。

    却说这个学校话题越热,杨巡抚越发感到刘子彬出了一个好主意,让他巡抚生涯开端十分顺利的好主意——只用办学就把整个延绥镇人心都掌握了。

    杨巡抚又想到,这事不能拖延太久凉了人心,所以要趁热打铁开动起来。

    他已经向朝廷奏请了此事,但那也就是个过场。建儒学是绝对政治正确的事情,只要地方上有这个心思,并愿意费这个力气,那么朝廷是不可能反对的。

    所以筹备工作大可提前进行,无须担心朝廷会否决。抱着这个念头,杨巡抚在上任后的第四天,便召集了各方人马讨论办学。

    参加会议的除了杨巡抚本人,还有卫所和营兵方面的两个官员,此外就是两个巡抚幕僚崔振飞和刘子彬。

    卫所方面来得是榆林卫指挥使彭清,榆林卫是实土卫所,榆林城的实际管辖者,坐衙指挥使相当于内地的父母官,办学怎么也绕不过去他去。

    营兵方面来的是都指挥佥事、延绥镇副总兵岳嵩。因为总兵不在榆林,所以由专守榆林城的协同副总兵参加。

    杨巡抚居中而坐,看看左右四人都到齐了,先咳嗽一声开口道:“闲话不说了,直接说正题。今日召见尔等,就是要将办学的详细章程都定下来,然后照此去做。”

    开场话讲完,杨巡抚直接对刘子彬问道:“依你测算,办榆林卫学需要多少银子?”

    刘子彬答道:“先期投入,约莫需要千两白银。”

    杨巡抚不动声色,岳副总兵眼观鼻鼻观心,只有彭指挥小小吃了一惊,问道:“怎的如此之多?”

    刘子彬眼皮也不抬,看着手里的笔记答道:“彭大人不知道儒学是什么样子罢?首先孔庙不可不建,天下儒学没有不建孔庙的,左学右庙乃是标准制式;其次,学校中必须要建高大敞亮的彝伦堂,以及至少容纳百十人的生员学舍,这又是一笔大开销;还有就是边镇地方找本书都困难,若建卫学必须要建藏书楼,从外地购书充实之,这笔算下来可能又是数百两。更何况别忘了,边地物材价贵,将上面几项折合起来,千两银子不算多。”

    杨巡抚道:“本院这里只有京运银若干,都要用作赏银和饷银,关系到军心士气,不可轻动。”

    彭指挥也叫苦道:“榆林城里人多兵多营生少,一直入不敷出,所幸朝廷每年拨运若干京银才能弥补亏空,下官卫所中也不好凑钱出来。”

    杨巡抚瞥了瞥彭指挥,吩咐道:“榆林卫有屯田收入,有税课收入,有中盐之利,辗转腾挪总能挤出来罢?卫所今年拿出五百两,明年拿出五百两,就这么办。”

    彭指挥还想叫苦,却见杨巡抚拿出封疆大吏的霸气,斥道:“延绥镇只有你们榆林卫有营生收入,你左右推脱不肯承担,难道叫本院克扣饷银么?还是想让总兵镇吃空饷挤出银子?”

    彭指挥被训斥过,这才不吭气。最大的难题解决了,杨巡抚又问刘子彬道:“卫学办在哪里?选址可曾选好?”

    刘子彬又答道:“学宫必建清静之处,但榆林卫城地方狭窄,找地方不容易。晚生这两曰勘查过城中,卫学建于东北为佳。”

    众人一想,确实建在东北角最好。榆林卫城西边是官署群和军营,南面是数个集市,东边是工匠民居,所以相对之下只有东北角最清静了。而且榆林卫城没有北城门,更是让北城人流稀少。

    “但是也有问题。”刘子彬边看彭指挥使,边继续说道:“那里现有卫所衙门的两处仓库。”

    杨巡抚当即做出指示,“将仓库拆了,移建到别处!”

    彭指挥急道:“这恐怕不”

    刘子彬忽然插嘴,“其实不一定要新建,可以将卫所仓库直接合并入布政分司下属仓库,统一调度管理。”

    “下官定然早曰将仓库移走,决不妨碍办学!”彭指挥使口风一转,表决心道。

    刘子彬淡淡一笑,“最后就是人力问题了。建学宫需要大量差役,营兵战备不可轻用,所以只能从榆林卫军户中征发了。”

    杨巡抚皱眉思考片刻,也觉得榆林地处边防前线,营兵虽然人力充沛,但需要时刻保持战备,真不能拉去盖学宫,因而只有动用本地军民户了。

    营兵归总兵镇管辖,本地军民户却归榆林卫,所以还要劳烦彭指挥。杨巡抚便又吩咐彭指挥道:“本地军民户,十户抽一丁,先看看能召集多少差役。”

    副总兵岳嵩同情的看了对面彭指挥一眼,这老哥们也太憋屈了,幸亏自己是不理地方庶务的甩手武官。

    办学名头上是杨巡抚主办、刘子彬主持负责具体事务。但今天这会开下来,银子是卫所筹措,地方是卫所腾出,人力还是由卫所负责征集,辛苦事全包了,但最大功劳都是别人的。

    彭指挥显然也发现了这点,咬牙道:“既然人、财、地全是由卫所负责,那直接由卫所筹办卫学就可以了,然后抚台总揽全局,又何必用其他人多此一举!”

    这意思就是,既然事事都靠榆林卫筹办,那么让他彭清出面主持就行了,还要刘子彬作甚?简直就是多一层手续,毫无用处。

    杨巡抚没有说话,拿起茶杯轻轻地喝茶。对他而言,只要他提出了方向,下面人是谁来挂着主持具体事务的名头,区别真不大。甚至从效率角度考虑,让彭指挥负责具体办理,可能效率还高一些。

    但是官场事情从来就不是这么简单,他要顾及刘子彬面子,不能伤了自己人的人心,所以不能轻易答应彭指挥的请求。

    彭指挥见杨巡抚避而不谈,便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递过去道:“这是张太监写给抚台的信,在下捎带来了。”

    听到张太监三个字,屋内所有人都提起了精神。榆林城里能尊称张太监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延绥镇守太监张遐。

    其他人都不傻,张太监在这节骨眼上给杨巡抚写信,还是让彭指挥亲自送来,只怕说明事情要有变化了。

    刘子彬也微微吃惊,彭指挥能替张太监捎信,这本身就是很有象征意义的事情。原来彭指挥有镇守太监撑腰,难怪十分桀骜。

    刘子彬又迅速想道,看来彭指挥使今天也是有备而来,他知道办学庶务都离不开榆林卫,所以要借着张太监的势前来讨要一个主持事务名头。以后也是邀功请赏的本钱,顺便还能上下其手浑水摸鱼。

    杨巡抚看着信件,沉吟不语。信中内容很简单,张太监劝告他要有公心,不可一味任用私人,彭指挥使作为榆林卫坐衙堂官,绝对是最适合主持办学庶务的人选。

    杨巡抚觉得很讽刺,居然是一个太监劝他大公无私他虽然不畏惧镇守太监,但也不想刚上任时就与拥有向天子密奏之权的镇守太监起冲突,当下有点为难。

    刘子彬察言观色,突然开口道:“彭大人久在地方,确实是办学的最佳主持人选,晚生情愿让贤。”

    杨巡抚十分惊讶,这刘子彬居然肯如此相让?少年人能有这种心境的十分少见。

    随即他又料到,这是刘子彬看出了几分端倪,所以不愿让他为难,主动牺牲自己。

    想至此处,杨巡抚有点感动,询问道:“你可要想好了?”

    刘子彬偷偷对杨巡抚使了个眼色,“晚生确实情愿让贤!”

    他好像真愿意让?杨巡抚叹口气,“那也好。”

    彭指挥使一扫之前的困顿神态,十分得意起来,很不收敛的“嘿嘿”笑了笑。他就知道,刘子彬这种人肯定要把琐事都推到榆林卫,提前做好准备就能打他个措手不及,连主持的名头一并抢过来。

    刘子彬也不想想,他才有多大分量?办榆林卫卫学这种事,离了榆林卫指挥使操劳,肯定办不起来;但离了刘子彬,完全可以继续办。

    若要面临不得不二选一的局面时,是个人也只能选彭指挥,这就是两人之间的差别。

    事情有了结果,众人朝外走去,彭指挥对刘子彬道:“这个世道,以实力为尊,有实力才有地位,只会耍嘴皮子是没有实质姓用处的!”

    “受教受教!”刘子彬笑嘻嘻的回复道。

    他居然不沮丧?这让彭指挥十分不舒服,爽感立刻少了一大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