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恐怖小说 > 辅导夫君考状元 > 第53章 人生如逆旅

第53章 人生如逆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此时, 就连熊峰都听出了纤纤言语间明显地考校意味。

    熊峰的内心充满了懊恼。刚刚纤纤说的这段话,听得最认真的人就是他。不过, 熊峰并不知道该如何接上纤纤的话茬。

    他有心向肖平和解鉴请教, 偏偏没有机会,心中懊恼不已。这东坡先生和那位欧阳文忠公,到底有什么事迹,他并不清楚。

    为了促成此次登山,他算是煞费苦心,眼看着赢得纤纤好感的机会即将错失, 他的内心不由涌动起强烈的念头:我要证明自己!

    熊峰看了看肖辩,送上了一个请求支援的表情。

    到文峰书院的时间不久,熊峰就和肖辩成为死党。为了熊峰, 肖辩在促成这次郊游上,也颇费了一番心思和气力。

    肖辩明白, 熊峰想要在纤纤面前表现自己。如何表现, 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肖辩认为, 熊峰要做的,最重要的就是表明自己的勇气。

    想到这,肖辩道:“老大是我们几个人中最有学问的。你问她, 她回答起来,我们甚至无法理解那些包罗万象的内容。换句话说,纤纤姑娘若是问老大, 得到的答案肯定是最复杂最深奥的。这个问题, 不妨由我们来回答。最近熊峰读书特别认真, 书院的先生还夸赞过他。不如,熊峰你来给大家讲讲?”

    说完,肖辩看向熊峰,示意他不要怕丢脸。

    纤纤微不可查地摇了摇头:都这个时候了,还要帮着这个金玉其外的曾公子说话。

    熊峰张了张嘴,咽了一下唾沫,道:“我和东坡先生比较熟……”

    解鉴看到熊峰想要展示自己,也不想落后,便道:“关于欧阳文忠公和东坡先生,我倒是知道一些,不如由我来谈谈看法?”

    纤纤摆摆手,道:“我只想听听曾公子的高论。”

    说罢,纤纤就这样直直地盯着曾芸芸,誓要让曾芸芸露出不学无术、欺世盗名的真名目!

    熊峰和解鉴都不解:纤纤姑娘怎么突然间对老大怀有敌意一般,难道是因为她喜欢肖平,而肖平又和老大亲近才导致的?她是故意用这种方式来让老大出丑?

    纤纤的目光并不曾移开,依然在问:“我就想知道,曾公子如何看待石壁上的这首诗。”

    曾芸芸也明显察觉到了纤纤语气的不对,却猜不出原因。无疑,女人最了解女人,恰恰是了解,有时候才无法低估一个陌生女子内心繁复深远的世界。

    肖平道:“芸芸,你就谈谈吧。大家也就是随便聊聊。”

    肖平说话的时候,神情中含着期待。每一次言谈,芸芸都让他获益颇丰。他满足却又始终充满着渴望,就像人对水的需求一样。

    曾芸芸看到肖平的眼神,也就不去在意纤纤近乎无礼的纠缠。既然平哥哥想听,权且讲一讲吧。

    纤纤看到曾芸芸脸上带着笑,迎风而立,开始侃侃而谈:“说这首诗之前,我想先说说历史上的一个时期,那就是魏晋。谈到魏晋,人们常联想到风度。烟云水气,风流自赏的魏晋风度,至今令人倾倒。晋人嗜好服散、清谈,纵情于山水,耽溺于诗酒,过着惬意无比的日子。举个例子,前几日,先生在社学提到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大家应该还有印象。书圣由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美景,进而思索人生的意义。这种思索既没有儒生社稷功名的沉重,也没有道家一死生的消极,重在对个体生命进程的考量。这种考量,哪怕对我们这些俗人来说,也具有不一般的启发意义。”

    纤纤皱眉,不确信曾芸芸对魏晋的诠释来自何处,也想不清楚她讲解魏晋风度与这首诗有什么关系,却听到曾芸芸继续道:“因为对短暂生命的眷恋和珍惜,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魏晋的读书人往往信奉及时行乐。东汉《古诗十九首》中的这首《生年不满百》在魏晋时期很受推崇和喜爱,原因就是这首诗道出了当时人们的心理。”

    曾芸芸讲到这,哪怕是熊峰也略有所悟。他急问:“可是我总觉得及时行乐太消极。若人人都去行乐,国家岂不是完了?”

    熊峰的疑问,肖辩和解鉴也有。他们蹙眉想了片刻,却囿于年幼,缺乏见识,得不出答案。

    倒是肖平最近苦学,又与曾芸芸亲近,反倒有了主张,道:“我感觉,诗中的为乐,并非酒池肉林、歌舞升平的纵欲,而是文人雅士寄情山水、把酒赋诗、抛却烦忧的生活方式。”

    曾芸芸点点头,道:“这种行为固然是因为生活看不到太多的希望,但是其根源还在于人们的旷达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想法,现今看来或许有些消极,甚至会受到很多人的质疑,但是在汉末那个动荡不安、命如草芥的社会环境下,是十分自然的。”

    不知不觉,曾芸芸已经将话题引到了古诗上。

    解鉴问:“先生曾经说,读书人是天下的喉舌。那个时代的读书人,为什么不敢发声?”

    曾芸芸道:“在魏晋,士大夫的生存环境十分险恶,无论是曹魏还是司马氏,都诛杀了许多文人,所以有‘孔融死而士气灰,嵇康死而清议绝’的说法。所以,文人往往被迫依附于政治集团,不敢也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只能通过率真放荡的行为来达到自赏的目的。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言:‘礼岂为我辈设也!’他有一个癖好,就是常常一个人驾着牛车驮着酒,漫无目的向前行,直到牛车停住,前方无路,随即嚎啕痛哭。所以,生在大明,读书人无疑还是幸运的。”

    熊峰又问:“那时候没有科举吗?”

    肖平道:“科举是隋朝才开始的。芸芸前段时间带着我读了《晋书》,我才知道,那时候选官,靠的是九品中正制。看似家世和德行是考察士人的两大标准,但寒门子弟机会实在太少了。”

    曾芸芸点点头:“这个世界,想做到绝对公平很难。可无疑,科举考试给大多数读书人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机会。这是天下所有读书人的福祉。”曾芸芸说这番话的时候,不由想到了前世的高考、考研和公考,这些相对公平的机会,改变了许许多多人的命运,她就是其中一个。对这些考试制度,她是心存感激的。

    几个人的言谈虽短,但内容却足。曾芸芸选择了过去给学生上课的方式,旁征博引、归纳总结,题旨在不知不觉中便浮出水面,听在纤纤的耳中,让她觉得震撼。她不由又开始质疑刚刚自己产生的念头:这个“曾云云”,真的是空有皮囊吗?若是没有真才实学,能生发出刚才这番精妙的议论吗?

    她之前有过多次和白鹭洲书院的学生交流的机会,那里的学生也常常谈古论今,但多数都比较浅显,且常常为了标新立异,盲目地去吹捧或反对一切,并不像曾芸芸和肖平这般博古通今,娓娓道来,既鞭辟入里,又探究人性。

    曾芸芸之前那番话,也并非单纯为回答纤纤或者为熊峰和解鉴解惑。来到这个世界,她始终在思考自己这个生命存在的意义到底在哪里。这是一个深奥的命题,短时间内,她也无法给自己一个准确的答案。还好,眼下的生活让她心安,她还有足够久去体验人生。

    即使如此,她依然无法彻底消磨掉内心最深处的伤感。天地玄黄,其间广漠;四方远大,命运无凭。曾芸芸听着松柏间的风声,情不自禁吟哦出《古诗十九首》的另外一首《青青陵上柏》: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馀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曾芸芸的声音并不大,吟诵得也不快,但她言语中的情感却将在场的所有人都感染了。

    肖平想到了父亲失踪又与母亲别离后,他与曾芸芸相依为命的日子,愈发感觉到人生中有曾芸芸在,对他来说是莫大的幸运和慰藉。他也想到了曾芸芸的遭遇,认为曾芸芸大概是忍不住自伤身世,心有戚戚之余,他告诉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辜负了她。

    阿丰不懂这些诗文,但并不妨碍他从曾芸芸的言语中听出对生活的追问。他想到了在福建老家时悲苦的生活,想到了成为流民后可怜的境遇,也想到了在流民中感受的扶持,更想到了从曾芸芸和肖平那里得到的关心,心中不由涌动着温暖的力量。

    解鉴想到了父母为了支撑这个家庭付出的辛酸,想到了他们在自己身上寄予的期望,他暗暗给自己鼓劲:一定要好好读书,出人头地,扬眉吐气。

    熊峰和肖辩的生活相对优渥。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他们不约而同开始反思自己过于安逸的生活。尤其是在和其他人的对比中,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觉得自己应该奋起,不能继续懈怠了。

    月儿情不自禁想到了饥荒来临时,为了避免易子而食,父母将其忍痛卖出的经历,不由有些想家,泪水忍不住泫然而下。

    纤纤也有颇多感触,不过她已经很少将内心的情感在人前展示。默默地感慨了一番身世,她看着长身玉立的曾芸芸,思绪中再度充满了迷雾。她不由嘲讽自己:差点就误会了曾公子。

    她认为,一个人再会伪装,也伪装不出这种真挚的情感。此时,曾芸芸在她的心中愈发神秘,愈发吸引她靠拢和探究。她发觉,自己被对方深深迷住了。

    纤纤不由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曾公子,人生过客虽多,但我等愿常伴左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