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神国战神·孙有谋
经此一曲,虞国也彻底相信刘征的帝子身份,连称呼都直接变成了“帝子”。
“不瞒您说,此番前来还真有事要拜托大人。”
刘征不是一个拐弯抹角的人,他了解虞国的为人,知道他也是一个耿直的人,也就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
“帝子但说无妨,只要我虞某人能做到的,万死不辞!”
虞国此刻哪还有什么郡守的气势,完全就是一副如看仙神的模样,拱手郑重道。
“虞大人自上任以来,虽治理有方,日南五县尽皆安抚。但象林叛贼区达之子区连的势力仍在,像这等乱臣贼子,一日不死,象林就会一日不得安宁。日南初定,又不适合立马劳师出征。过几日征要出趟远门,归期未定。想到家中情况,实在放心不下。万一区连率贼兵来犯……”
没等刘征说完,虞国便表态道:“帝子尽管放心!以象林县目前的防守兵力以及六米高的城墙来看,就算区连来一万人,恐怕也是拿不下的。这样,不日我就再调两千人驻守在象林,以防万一。另外,在卢容屯兵五千,以作后援,若象林一旦有事,最迟半天即可支援到位。我也会经常亲自巡视,以保无恙。”
“此番恩情,征铭记在心。如此,征的身家性命就全托付给虞大人了。”
深知虞国的为人,对于郡守此番部署,刘征非常满意。站起身,郑重抱拳回以一礼。
“身为郡守,保护郡县百姓安危是我的本职工作。不知帝子刚才那一首曲子能否谱写下来?”
虞国很喜欢刚才的那一首曲子,虽然他不能弹奏出来,光是曲子里蕴含的那股子意境就足以流传千古,这很难让他一个爱书如命之人不动心。
“这有何难?虞大人,借笔墨一用。”
刘征没有丝毫迟疑。
等虞国取来纸笔,刘征一番提笔,略作思量,一篇千古奇文就此诞生。
说起来,这还是虞国第一次看到刘征写的字。
笔走龙蛇,点墨有神,落落大方,字体刚劲有力,笔锋遒劲。
通篇下来,行云流水,回雪流风。
当得是“一笔一生花,一墨一世界”!!!
“没想到啊!没想到!没想到帝子不仅丰神俊朗,音律无双,文采超绝,这笔墨功夫更是登峰造极、出神入化!这要我说,仅这一手便足以傲世天下,俯瞰芸芸学子,吊打书坛一众大儒。”
虞国何曾见过如此瑰丽的字迹?就连京师洛阳那些有着“大家”、“大儒”称号的老家伙们也没有帝子这此番造诣!
笔走游龙,妙笔生花,便是这一手笔墨的真实写照。
刘征很无奈,那个梦境带给他的记忆,不但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模糊,反而一天天的变得越来越清晰!就像一个无穷的记忆宝库,只要他想,仿佛任何事情都能信手拈来。
就好比这字画。
刚才闭眼沉思,只是在思考哪一种写法更加适合虞国的心境罢了。
真要他来写,甚至可以把《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每一个字都单独用一种字体来写。
这很奇怪!!!
以前的他,是绝对没有这个能力的!!
“能得虞大人的垂爱,也是征的荣幸。”
刘征谦虚说道。
“帝子,这‘孙郎’是谁啊?”
将刘征书写出来的文章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以后,虞国这才开口问道。在虞国看来,能够在神国引起如此偏爱的人,定然非同凡响。
“额,这个……”
说起这个,刘征有点不知如何开口。
孙郎,当然就是孙权,这个刘征还是知道的。
不过对于孙权这个人,后世对他的评价不太友好。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孙十万”这个响当当的大名。
不过他肯定是不能这样说的。
“嗯……在神国,有一个叫做神将孙有谋,三岁能吟诗,五岁能做赋,八岁能杀敌,九岁徒手搏巨虎,十岁开始统兵,到十六岁时,大小战斗共计九十九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将破碎的神国从深渊拉回正轨,称为当世最年轻的战神级风云人物。
从那之后,纵横捭阖、横扫八荒,无人能敌。
人生最大三次辉煌战绩:六渡淮水!七战血河,曾亲率八百英雄儿郎击破敌方十万上等精锐,差点活捉敌方御驾亲征的皇帝!湘淮之战,以五千兵力,击退敌方百万大军。最后掘开天河,水淹七军,活捉敌方主将,降卒无数。盖世功勋,威震神国上下五千年。就连敌国的帝王都赞不绝口道:‘生子当如孙有谋’。
关于他的故事,在神国那可是家喻户晓的存在!
传说,有一代神国帝王总是做噩梦,梦到有凶人要害他。后来这个孙有谋入神宫去探望,当此人来到神帝的寝宫后,便看到妖邪作祟。也不见孙有谋有什么动作,只是一个瞪眼,妖邪瞬间灰灰湮灭。当晚神帝便病情转好。从此,孙有谋便被神国百姓做成了门神,贴在门上驱逐邪祟。
总而言之,在神国,孙有谋就是他们的民族英雄。”
没办法,要对得起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刘征只能给这个“孙郎”化化妆了。
希望苏老先生不要怪罪我剽窃不当,还恶意篡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