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对话张昕
“欣姐,来到刘氏可还习惯?”
出了门,刘征找到张昕,聊起了工作。
“多谢家主关心,张昕很满足。说起来,这还得多亏家主的信任和重用,才有了张昕的今天。”
张昕这段时间忙前忙后,基本都将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几万亩田地之上。
原本就伤痕累累的脸上,如今更是多了几分风雨之色。
“再过一个月学府就要完工了,届时年满七岁的孩子都可以报名小学一年级,三到七岁的孩子也可以报名托儿所。欣姐你有两个免费入学名额,回头你准备下,莫让孩子错过了。”
对于核心骨干,刘征还是很用心的。解决了他们子女入学问题,以及托儿所的设立,无疑可以将他们牢牢绑定在自己的战船上。进而凝聚他们对刘氏的归属感。
“多谢家主!!!”
张昕的声音有些哽咽。自从她男人被杀,自己沦为奴仆婢女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再也没想过有朝一日能够得到如此待遇。
如今刘征不仅给了她想都不敢想的地位和待遇,更是以平辈对之,甚至在她外出的时间里,还派了专人负责照顾她的孩子。
“欣姐不必见外,你也知道我刘征在这个世界上没几个亲人,自从提拔你以来,我可没把你当外人。我本人非常欣赏欣姐你的才华和忠贞,只是舍不得白白流失你这样一位女才子,不然早就撕了契约还你自由了。如此倒是刘征下作了,还请欣姐莫要怪罪才好。”
张昕这样的才女,也是命运多舛,刘征很是同情她的遭遇。
“家主能够看得起我张昕,那是张昕的福气。张昕也因有一个您这样的家主而感到欣喜和自豪,甘愿为家主奴。”
听闻刘征的坦率直言,张昕不但没有反感,反而对这样的刘征更加钦佩起来。
以前也时常暗自叹息自己的命途多舛,而从这一刻开始,张昕的心态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什么奴不奴的,说这个就见外了。如果昕姐哪一天想离开了,或者是找到了自己的归属,随时可以问我拿回契约。这只不过一张纸罢了,切莫太当真。最近工作可还顺利?有没有遇到什么阻碍?”
刘征随即问道。
“所有手续交接正常,地契上的佃户也都已经认可了我们。我们自己的保留地目前正在除草、追肥以及排水管理等工作。”
张昕所说的追肥指的是农家肥。
“有几点你要注意普及下去。”
“第一、所有的农家肥尽量经过堆肥处理,也就是将猪牛羊等粪便、植物秸秆等堆放发酵后至少一个半月再使用。这样能够避免灼烧农作物的根茎。”
“第二、我已经让吴泰把咱们的直辕犁都改造成了曲辕犁,你们以后不管是种植什么,都要将田地翻犁两寸半的深度。犁耙则可以帮助你们将翻犁过后的田地平整细化。另外,挖锄、点锄、铲锄等农具,金刀那边正在全力打造,这几日就会送到。你要确保耕种咋们土地的每个人都有农具可以使用。如果是佃户拿不出购买的钱财,你可以先赊给他们,也可以让他们来我这边打工挣钱抵账。每日可抵工钱二十到五十不等。”
“第三、木薯、甘蔗、棉花、高粱、小麦、油菜等要酌情使用垄沟技术种植。及时除去田地里的杂草,避免杂草抢夺农作物的生长资源。该做的排水和灌溉一定要及时跟上。”
“第四、可以适当将你的团队规模扩大一些,闲暇之余可以多修建一些梯田出来。灌溉方面,我设计有一款筒车,回头让吴泰带人帮你们落实此事。”
“第五、粮仓方面,也要提前进行准备,做好雨天抢收的方案。”
“第六、田地之间的路预留宽大一些,方便日常劳作。”
“第七、我随时都可能在其它郡县购置土地,你要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以便随时可以分派人手出去打理。”
“最后,如果有任何困难,需要武力支援的,你可以直接找刘信,让他派人协助你,莫要自己受了委屈。”
刘征一连说了好几条。
而后又对每一条做了详细的解释,毕竟有些诸如堆肥、垄沟技术之类的词,张昕是完全不理解的。
至于让佃户们家家有充足的农具这一点非常有必要,农具普及了,他们的生产效率和产能才能得到有效提高,自己作为收租子的也才能收得更多。而且还能通过这种手段获得一部分民心。
要知道这个时期不是每个家庭都买得起农具的。很多家庭都只能共用同一套农具。有的甚至想还处在刀耕火种的阶段。一整套农具下来,也要好几千钱,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不过现在有钱的刘征财大气也粗,直接将工人的工钱提高到了最低二十钱每天。也就是六百一个月,高的甚至可以拿到一千五。在如今普遍的行情里,这可是绝无仅有的。要知道寻常工价才三四百一个月。
至于为何要强调除草,这其实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通过刘征的观察,很多人的农田是种植以后就让其自生自灭,然后直接等着收割的。这对于一个有着两千年记忆的刘征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古人亩产低下不是没有原因的。这农作技术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刘征要的就是尽可能将所有的农作技术传播下去。只有产能高起来了,他才有更多的利润可图。
讲到筒车,刘征直接带着张昕来到院子里的一流水处,给她看了他和吴泰几人搞出来的成品。
有了实物演示,张昕顿时了然。对之后的很多梯田用水也有了全新的理解。开垦荒地的时候也更加清楚如何解决水源问题。
“张昕记下了,我这就立刻集合众人吩咐下去。”
张昕的记忆力惊人,听完后对刘征又产生了新的认知。
眼前这个少年一次又一次刷新了她的认知。
从未想过一个人能强到这种程度!
帝子,名不虚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