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齐头并进
“妥了!”
虞国走后,刘征再无其他顾虑。
自己名下的所有资产全部合法化,而且综合刚才的谈话,恐怕就算未来刘征搞点过火的生意来,虞国那边也不会有太大的意见。
占城那边的区氏残余势力,这个倒也不急于一时。
现在自己最需要的就是发育时间和空间,没了后顾之忧,现在剩下的就只是大力发展实力。
首先就是要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那住房问题得优先解决,不过这个可以承包给那些大世家去做。自己的建筑团队只需要负责好自己的工厂建设就好了。正好西狩山那边的工程也已经快要完工了,拉过来正好无缝衔接。
然后就是煤矿的开采、泥砖的制作、高炉的改进、土法炼焦厂的搭建、酒曲的制备、酒精提纯设备的打造、棉纺流水线的制备、瓷窑的建造可以并发进行。
煤矿的开采没什么特别的,一个十几里长的露天无烟煤矿,随便找个有经验的老师傅主管开采就好了。
泥砖则更不消多说,现阶段纯人力干就完事了,风干之后便可以入窑烧制。
如果想要烧制红砖,只需泥砖和煤块相互间隔着叠加垒筑于窑,现阶段的焦煤成本过高,烧砖所用的煤块直接使用无烟煤即可。再点火开口烧就完事了,烧的时间长短则需要根据砖窑里的泥砖的数量和烧制的温度来决定。
若是青砖的话,只是需要在关键时候封住进气口,从出气口注水,水在高温的情况下迅速汽化产生大量的气体从而排空窑内空气,再适时封住出气口彻底隔绝窑内氧气,在窑内高温的情况下铁会不完全氧化生成氧化铁呈现青色。待砖窑冷却后,开窑取砖即可。
高炉改进的话,则细节要多上不少。首先就是鼓风设备,此处肯定得考虑水转鼓风机,还鼓风机的转速还得有一定的保障才行。不过这在水系发达的日南任何一个县来说都不是什么问题。其次便是高炉壁炉结构改进,以及耐火砖的制作。这两样的东西直接决定了铁水的日产量。作为第一阶段的目标,刘征的要求并不高,日产五到十吨铁水就好。
所谓水转鼓风机,简单理解就是将几块木板作为叶片固定在一根圆木上。然后在湍急的河水两边支架起两个固定架,必要时可以找金刀弄几颗铁珠结合木匠工艺做一个半木半铁的滑轮以减少摩擦,增强水转效率,进而提高风力。叶片在流水的冲刷下,进而带动圆木做循环滚动。圆木的另一端则需要考虑加上大小齿轮以改变转速。刘征只需要将自己的想法表达给手底下的工匠们,他丝毫不怀疑,只要能找到一处合适的水源,这种方法建出来的鼓风机的转速达到几百几千转也是可以的。
土法炼焦厂,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挖上一排排长方形的池子,四周顶底都用耐火砖密封。炼焦时在点火口点燃一段时间后,密封住所有进出气口,把煤气全部烧完,不再冒烟,就炼成焦炭了。不过此法炼出来的焦,比较污染环境,而且成焦率也不高,煤焦油等废气也几乎完全得不到合理的利用。作为暂时的应急手段,刘征也只是过渡使用一下罢了。
酒曲的话,刘征记得一种叫做倪氏酒曲的制作方法:杜仲150克、当归150克、川穹250克、黄岑100克、檀香40克等45味中草药,加上优质稻谷和小麦为原料,经粉碎、加药汤水、拌和、揉粿、滚粉、晾曲、装缸、发酵、上毫、晒曲等16道严密手工工序。再让工匠师傅制作一套蒸馏设备,反复蒸馏成品酒或者自己酿的酒水就可以得到医用酒精。这将是一笔非常客观的经济收入,如果经营得好的话,甚至不比卖书来得差。
棉纺流水线经过刘征这段时间的研究也已经基本有了雏形,再结合这个时代的资深工匠师傅的聪明才智,刘征甚至只需要在一旁指点几下就可以弄出来。
瓷窑,这一项顶尖的赚钱门道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不管是往哪个方向出口,都将为刘征带来无穷无尽的财富。不过刘征暂时只想做纯白的瓷碗、瓷杯、瓷盘、小瓷盆、瓷勺。其它的则是留作技术泄露后的竞争手段。
烧瓷的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高岭土、温度、上釉!只要掌握好了这三个要素,在这个时代发家致富简直不要太容易。
不管是是瓷窑也好,砖窑也罢,更高效的炼焦方式也可以通过特殊结构地窑来提高效率,盛酒的酒缸酒坛也需要陶窑来烧制,还有之后的玻璃制品也是需窑来完成。
所以,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同步去操作的。
刘征打算将这几样赚钱的门道弄出来以后,就开始研究钢铁工艺以及肥料的生产。
不管肥料有多难搞,这都必须要去攻克的。他的目标是在未来五年里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