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对话虞国
“但你抗击反贼有功,死罪可免,剩下的不需要本官来说了吧?”
虞国看似平淡的话语中透着无穷的杀伐,可脸上还是那般的轻描淡写。齐志有一种感觉,只要自己一个没有处理好,恐怕这项上人头随时都可能落地。
不过好在自己还有一线生机。
“多谢大人!下官这就请辞,同时自愿捐献全部家产。”
虽然选择了赌一手,但是齐志也并不傻,早已做好了多手准备。
他在象林的全部家产原本有良田数万亩、金银数万两,这些东西早在前两天该转移的就已经转移,该转手的也已经转手。剩下的不过是一小部分罢了,捐了也就捐了,只要性命无虞便是不幸中的万幸。
虞国并不是好杀之人,只是三言两句便轻松卸去齐志的县令之职。
这要是换在几十上百年前,郡守其实还没有权利去任免一个县令。但是随着汉末的政权不断地旁落,郡守已经拥有了辖区内军、政、财三大实权,要拿下一个县令还是不成问题的。
不过新官上任的虞国,背后没有家族支持,行事自然不可能那般刚强。
处理完县衙的事情,虞国这才来区达的府邸。
“虞大人莅临寒舍,有失远迎,失敬失敬。”
这几天下来,刘征早已将区家的豪宅里里外外都清查了一番。该替换的都已经换下来,特别是有关区家标志的一些门牌之类的东西。
“你这要是寒舍的话,那天底下怕是没几间可以住人的宅子了吧?”
在走访的这段时间里,虞国没与刘征发生太多的交集,但是刘征这个名字可谓是如雷贯耳,想不了解一下都难。
“鸠占鹊巢罢了,虞大人里面请。”
刘征对这位儒雅清廉的传说级人物也是备有好感。乱世之中还能有这种清廉之士绽放光芒,实属难得。
“虞大人今日来此,不知所为何事?如有用得着在下的地方,还请大人尽管开口,在下定当在所不辞。”
一番闲谈过后,刘征率先开口道。
“此行一来是代表朝廷对刘氏的遭遇表示歉意,若不是象林县衙的不作为也不至于闹出这一番悲剧。”
“二来刘公子发现区家的谋反之心并及时上报,并灵活变通借得救兵解了象林之危,此番功劳巨大,我虞国代表全日南上下谢过刘公子仗义出手。我之前查阅县衙备案,发现齐志已经将区家所有的产业归入你的名下,程序上有些不合规,虞某在此以郡守的名义正式将区家之前掌握的所有产业划归刘氏所有。也算是弥补一下刘公子在此次行动中的损失。”
“这三来,刘公子才学斐然,而且见识高绝,虞某一路行来这满街都是刘公子的传说,好奇得心痒痒。想要和刘公子探讨一番不知刘公子以为如何?”
虞国道明来意后,微笑着看向刘征道。
“不过一介儒生,能得虞郡守如此赏识和抬爱,征受宠若惊。见识谈不上,都是年轻的狂妄之言罢了,当不得真,何谈入得了郡守大人的眼。不过今生能幸得郡守大人指教,不知是征几辈子修来的福缘,敢不应命?”
这种机会刘征不可能错过,当即客套一番后,马上应下。
“哈哈哈……好!据我所知,刘公子只是短短十来日功夫便拥有了良田五万余亩,成为象林当之无愧的最大良田拥有者,不如刘公子就以这田地为中心说说你对此的看法,如何?”
虞国口中的良田指的是那种水利和肥力都上佳的田地,那些稍微次一些的田地以及其他县城的还未计算在内。
“君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天。当今天下动荡、民生凋敝,其根源还要追究到此。
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给予了豪强们兼并土地和人口的可能。
土地被兼并,绝大多数人在年年的天灾人祸面前只能背井离乡。
瘟疫也随着这些人的流动从一个地方被带到另一个地方。瘟疫这个东西,是一种足以威胁到全人类生命安全的东西。它的可怕之处,常人很难理解。
随着土地向豪强们集中,以及人口不断的流动,随之而来的各种生产、赋税、兵源等问题相继暴露出来。
天下刀兵四起,国库所存钱粮甚至不如地方豪强,就算是想要征兵,也难以维持正常消耗。
在我看来,欲安天下,必先安地,再图安民。想要长治久安,首先就要解决耕地的耕种问题。而我此前承受了神帝恩泽,知晓人类未来千年的变化,我有信心能够让手中的土地发挥出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功效,进而养活更多的人。”
刘征随便说了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