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定价论语
刘义知道最近一段时间刘征都在做一件十分神秘的大事,而这件事就事关四书五经。没想到拿到手的时候,依旧被震撼到了。
稍微翻看了一眼里面的内容就被彻底震惊住了。
每一页上的文字大小如一,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分明,排列工整有序,可作楷模!
刘义活了四十多个年头,但从未见过任何一个人能够将字写到如此水准!
这也难怪!
楷书是汉末时期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这个时期的楷书还只是停留在发展演变的初期,真正盛行成熟还得是几百年后盛唐时期。
刘征的这一手雕版楷体可谓是汇聚了几个时代的智慧,与标准楷体也相差无几。
这个时代纸是一种奢侈物,普通人因为不识字,也不会写字作画,根本不会买这玩意。
一部分大家族则是用它们作为信笺使用,多数时候依然是使用羊皮、布帛等来通信。
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人会用它来写字作画。
做成书本则是相当罕见的了。
也就只有在隋唐时期造纸业经过两晋长达几百年的发酵,造纸业才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书籍才得以在各个世家之中普及开来。但就算是在唐宋元明清时代,书籍一样是贵得离谱!根本不是寻常百姓可以买得起的。特别是那些四书五经之外,又受人追捧的书籍更是如此。
此时此刻,一本《论语》卖五千(五两银子),一点不过分!
“每天五十本没有任何问题。”
刘征其实还是相对保守了。
相比于拓印,刘征的最终印刷版则像是一个大型的印章。只要把这个印刷版往特制的“印泥”上一放,然后将其往一个装有书纸的特殊盒子里一按就好,甚至都不需要去校边。
印完之后,会有人专门负责抬起盒子的上面部分,取出印好点纸,叠放好。
等一个模板印的数量足够的时候,再换下一页的字模构建新的模板。
整个过程也就是在换下一页的模板时会浪费些时间。
人手足够的话,一套字模一天印个几百上千本《论语》也是可以的。
等有了钱,再买一艘十来丈的三层楼船,到时候整个印刷线全部转移到海上。找来一批不认字的员工,吃喝拉撒全在海上作业即可有效防止核心技术外泄。
交州这一带的水利非常发达,船舶技术相较与巅峰时期的东吴虽然有所不如,但是却远不是其他地方能比拟的。
二层、三层楼船在这一带虽然不是随处可见,但在一些以长河大海为生的世家大族里却是他们身份地位的象征。
之前刘家就有一艘三层和两艘二层楼船。
造价一般在几万钱到几十万不等,售价则要比造价高出两到三倍。
郑和下西洋时期用到的三十四丈宝船造价也才二三千两,也就是二三十万钱。
“好!以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渠道,这每日五十本完全可以不在话下。”
刘义对此信心十足。
“嗯,对了。你回头可看看有没有稳重一点的楼船,两层或者三层的皆可。另外,再买几个不识字、本分、手脚麻利干净的下人回来,最好身世也要清白的。”
不管转不转移生产线到大海之上,这可靠的人手都是第一要素。
以楼船将生产线隔离在大海之上,安全是安全了,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大风翻船、海贼掠夺!
想要规避风险,就需要找特别有经验的掌舵和水手,遇到可能的大风天气就及时退到避风港。
“喏!”
现在刘义的账面上已经有十多万的鱼款结余,想要买一艘二层楼船还是没有问题的。
刘义走后,刘征突然想到另一种比较安全靠谱的方式。
将生产线转移到扶南国(今天的柬埔寨,老挝南部、越南南部和泰国东南部一带等地),然后用大船运往各个海口城市进行销售!
翻过西狩山,继续向西不到十公里便是扶南国地界。
扶南国,广袤三千余里,有大江水西流入海。其先有女人为王,名柳叶。又有激国人混填,梦神赐弓一张,教乘舶入海。混填晨起于神庙树下得弓,即乘舶向扶南。柳叶见舶,率众欲御之。混填举弓遥射,贯穿一面通中人。柳叶怖,遂降。混填娶以为妻。恶其裸露形体,乃叠布贯其首。遂治其国,子孙相传。
而人皆丑黑拳发,倮身跣行。性质直,不为寇盗,以耕种为务,一年三熟。又好雕文刻镂,食器多以银为之,贡赋以金银珠香。
国法无牢狱。有罪者,先斋戒三日,乃烧斧极赤,令讼者捧行七步。又以金镮、鸡卵投沸汤中,令探取之,若无实者,手即焦烂,有理者则不。又于城沟中养鳄鱼,门外圈猛兽,有罪者,辄以喂猛兽及鳄鱼,鱼兽不食为无罪,三日乃放之。鳄大者长二丈余,状如鼍,有四足,喙长六七尺,两边有齿,利如刀剑,常食鱼,遇得獐鹿及人亦啖之
有山出金,金露生石上,无所限也。
想到扶南国,刘征的脑海里突然冒出这样一段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