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初次卖鱼
想当年秦始皇派遣五十万精锐部队征战百越之地,最后也扛不住这百越之地的瘴气(各种热带疾病的统称)。现在的刘征虽然对这些东西也有一定的了解,但他完全没有信心能够做一个合格的医生,包治百病就更不用说了。
即便是两千年后的新加坡,一个对蚊虫零容忍的国家,每年都会花费巨资消灭蚊虫,但是依旧有上万人通过蚊虫感染各种疾病,有些疾病甚至还没有任何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比如登革热。
更不用说在这个时代了。
万一伤口感染个什么细菌、病毒之类的东西,或者来个破伤风,刘征可不敢想象会发生什么严重的后果。
“夫君,婵儿又不是三岁小孩子,不过是被螃蟹夹了一下下而已,到晚上就好了。”
刘征小题大做,但邱婵却是超级感动。
她可不能就这样认输,她也要为这个家付出她的那一份努力。
“我不管,以后凡是有危险的事情,婵儿就必须得听我的。”
刘征带着无赖而又霸道的口气在邱婵耳边道。
“好好好!婵儿听夫君的还不行吗?夫君赶紧去洗漱,一会儿就要开饭了。”
邱婵转过身来,双手摁在刘征的胸膛上,一边将他往外面推,一边说道。
家里也没个水缸啥的,唯一可以用来装水的木盆,昨天还用来装了鳝鱼,现在还有一股腥味。
两人洗脸啥的,也只能去小溪边解决。
对于邱婵来说,这一顿早餐无疑是两人这几十天来吃得最幸福的一顿超级大餐。
“夫君,咱们的鱼你打算卖多少钱一枚啊?”
很快两人便开启了饕餮盛宴。想到一会儿就要去镇上赶集,邱婵好奇地问道。
“这个不好说,我还没有跟这偏远山镇的人打过交道。不过咱们县城里像咱们筷子这么长的鱼一般能卖个12到15文的样子,我估计在这一带咱们随便卖个10文应该不成问题。”
沿海县城的水利都十分发达,而且靠海,鱼价自然不会像咸阳、洛阳、长安这些地方那么离谱。
越是偏远的地方,占族人和各种乱七八糟的部落就越多。
这些地方的物价和城里又有很大的不同。
也得亏了近百年来从中原迁徙或者流放而来的汉人对这些地方的改造,否则刘征他们现在要去的镇子恐怕也还只是一个原始部落。
“能卖到十文一枚也非常不错了诶!早上的时候我略微数了一下
咱们鱼池里最少有二十枚鱼,要是每枚十文的话,
咱们就可以卖到200文了呢。还有要是竹篾里再捕到一些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卖到三百文!”
现在邱婵觉得两百文已经是一笔非常庞大的财富。对接下来的小镇之行倒格外憧憬了起来。
十文一枚,这是刘征最为保守的估算。
“夫君,夫君,咱们快点准备出发吧……”
三两下解决完所有的食物,邱婵已经迫不及待了。
“婵儿不急,我先去弄一点棕榈叶垫在背篓里。不然待会儿鱼儿会把我们身上弄得黏糊糊的。”
背篓背干货很方便,但是要把刚从水里捞出来的鱼背到镇上去,不做一点防护措施肯定是不行的。
其实也不一定非得棕榈叶不可,像大片的桐树叶子也是可以的。
还得加上一些树枝盖在上面,然后用绳子捆起来,否则这鲜活的鱼儿放进去,还不得蹦出一大半?
“夫君,你说为什么昨天我们在这个地方已经捕捞了这么多鱼,今天还能抓到这么多啊?”
当夫妻二人来到河边拉起篾笼时,邱婵蹦跳着问道。
“第一,咱们这水域里的鱼,数量是无法想象的。虽然也有人经常捕鱼,但是他们的效率没有咱们这种方式来得巧妙,对鱼群的伤害基本上是可以忽略的。
第二,鱼大多数时候都不会待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它们会到处觅食,咱们这里位置又绝佳,可不就这样了吗?
第三,现在很多的鱼儿开始准备洄游产仔,咱们这里是其中一条支路。婵儿可别小看了这洄游的鱼群,一群少则成千上万枚,多则几十万几百万枚。再想想,咱们这一点又能算得了什么?”
在这些水域,你经常可以见到鲤鱼在水草里产仔的画面,一个个的都是肥美无比。
刘征还在想,目前逮到的最大的鱼可能也就五到十斤的样子。相比起这河里的大鲤鱼来说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
或许是他的篾笼口设计得太窄了?
“这也太神奇了吧?”
邱婵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对啊,自然界就是如此的神奇。”
“鲤鱼泛滥”这个词,在这个时代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想想那些贵族为什么那么喜欢垂钓?
在鱼钩如铁钉一般粗细的年代,还能乐此不疲,这跟鱼多以及喜欢咬钩不无关系。
“夫君,这按不住啊!”
刘征用棕榈叶将背篓铺垫好。鲜活的鱼一进入背篓就开始不断蹦跶,邱婵在一边手忙脚乱的帮衬着。
“嗯,等下次我编一个盖子就好了。今天就让它们先蹦跶一下,蹦跶累了也就老实了。”
两人忙活了好半天才把所有的鱼全部装进背篓里。
邱婵半背篓!鲫鱼、蓝刀、黄骨鱼都有!其中鲫鱼最多!
刘征满满的一背篓全是大货!
把篾笼重新装上鱼饵,放入河中,两人这才拿着木棍、带着长剑一前一后,向着最近的镇子方向出发。
山西镇。
因为在林县的西边,又隔着几座大山,而得名山西。
这也是百年来象林县开发的最远的集镇。但随着近些年来的祸乱不断,山西镇已经基本脱离了掌控。
这里经常会有一些商贩在此从土著居民那里收购一些山里货,然后转运到县城谋取差价。
当地的土著居民则是除了种植水稻外,最热衷的便是狩猎大型豺狼虎豹、犀牛野猪之类的动物。
不过这并不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
相比百年前的“袒胸露乳,不以为羞”来说,这些年经过汉文化的不断侵袭,现在他们身上至少都会挂上几件像样东西。
“婵儿,累不累?”
两人经过好一段艰难的山路,一路磕磕碰碰这才来到大道上。
刘征的背篓本来就很大,一背篓活鱼的重量起码也在百斤以上。以前作为儒生,虽然也注重武艺的培养,力气也还不错,但哪里干过这种活?
两个肩膀被篾条做的篓带勒得血红一片。
“还好!主要是我这背篓小,又没装满。我说分一点给我,你又不肯!”
邱婵小嘴崛得老高,幽怨地看着刘征埋怨到。
“呵呵,夫君可是大力士,这一点东西完全不在话下!”
刘征觉得这种时候必须得展现一下男人的雄风。
稍作休息,两人继续向着山西镇的方向出发。
走着走着,路上的行人也渐渐地多了起来。
有人扛着野猪,有人牵着山羊,有人拎着鸡带着蛋,也有人用牛车拉着粮食……
热闹非凡!
“哇!比我上次来的时候热闹多了诶!”
进了镇子集市,邱婵惊呼道。
“这集日和冷日是完全不一样的。通常情况下,人们只有在非常迫切的时候才会选择在冷日来碰碰运气。集日,则是大家约定好了买卖交易日,很多人都会在这一天上街买卖,自然不一样的。而你上次来的时候,应该就是遇上冷日了。”
之前邱婵跟刘征说起过这事儿,刘征知道姑娘一定是遇到冷日了。
两人跟着那些扛猪牵羊的一起来到一个拥挤的路边,将背上的鱼放下,解开背篓上的绳子,将覆在上面的棕榈叶和树枝取下来,露出背篓里大条大条的鱼。
“夫君……”
邱婵跟做贼似的,生怕有人过来把她们抓走。
“婵儿,别怕,看我的。”
两人好不容易穿山越岭来到这里,岂能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