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汉末诛国 > 第17章 准备卖鱼

第17章 准备卖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哈哈哈!我的婵儿真厉害!”

    刘征随着邱婵的所指的方向看过去,也被惊了一大呆!

    这一簇鸡枞菌起码也得有好几斤了吧!!!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运气啊!!

    “嘿嘿!夫君,夫君……这边还有这个,皱巴巴的东西能吃吗?”

    刘征刚刚捡完鸡枞菌,就听到邱婵又拿了一个皱巴巴的野山菇过来问道。

    “羊肚菌,外观看上去很像羊肚,属于食药兼用菌。羊肚菌的质地较酥脆,香味特别,适合炖汤吃。这又是一种好东西呀!”

    这一路行来,两人恩恩爱爱,敲敲打打,不多时便捡了一大半背篓野山菇。

    遇到有松树流出的松油,刘征便会用剑将之削下来。然后在其另一边用剑刻上几个“v”字型的伤口,方便产油。那些没有油的松树便会每棵刻上三五个这样的伤口,这也是松树采油的最常用的手段。

    暴雨之后的森林,简直就像一块大大的宝藏,捡蘑菇其乐无穷!

    “婵儿,咱们该回家了,背篓都快装不下了呢。”

    刘征算着时间,可不能走太远了。

    这深山老林里万一遇到点啥,刘征真怕护不住身边的姑娘。

    猥琐发育,安全为主。

    “好的呢,夫君……”

    邱婵感觉今天又是特别开心的一天。

    上午收获了一筐子河鲜,下午把草屋给翻新了,傍晚还能捡到一背篓野山菌。

    最重要的是自己最喜欢的男人一直陪在自己的身边。

    天下还有比这更值得开心的事情吗?

    “婵儿,鳝鱼不好杀,要不咱们改天吃?我们先去看看篾笼里有没有其它渔获?”

    下山时,刘征又顺了一捆松树枝。

    想到鳝鱼的难搞,刘征决定还是暂时吃点别的。

    最主要的是,邱婵也害怕那玩意。而且没有料酒等调料压它的腥膻味,做出来的鳝鱼还是不好下口的。

    “好哇!夫君刚才跟婵儿想到一块儿去了呢。”

    邱婵摇晃着刘征的胳膊,眼睛里全都是这个男人。

    “那婵儿把这个野山菇倒出来,放到石板上铺好,松油块放到一堆,等会儿回来夫君再来做一盏油灯。现在夫君去挖一点蚯蚓以备待会儿下篾笼。”

    山上的野山菇那么多,晚上把野山菇放到门外的石板上应该不会有什么动物来偷吃吧?

    安全起见,看来还是要在这周围给这个家也安装一个栅栏才好!

    “好的夫君!”

    邱婵对这些野山菇可是喜欢得紧。

    之前一个人上山摘野菜、采野山菇,担惊受怕,又认不得几种,加之季节和雨水的缘故,每次收货只能算一般,勉强能够维持两个人的生活。

    两人分工,很快便各自完成了手上的活计。

    将蚯蚓段和草料混杂在一起,做成草料包,放到背篓里。两人带上工具,携手来到河边。

    “夫君,我听到有鱼在跳的声音了!!!”

    对这种事情,邱婵总是最兴奋的。

    不管怎么坚强和成熟,总归还是只是个十六岁的姑娘。

    感受到姑娘的激动的心情,刘征心情格外舒爽。

    “我感觉这一次的要比早上的那个还要重很多诶!”

    这一次刘征没有让邱婵帮忙,猛然一个发力便将几十斤中的东西给提了上来。

    “快快快!我看看!”

    邱婵总是第一次把脑袋凑上去的。

    “哇啊哦,哇啊哦……夫君你快点来看啊!比早上的还要多!还要大!!!”

    邱婵退后,拉着刘征兴奋不已的说道。

    刘征将脑袋凑过去一看,好家伙,有一条起码有三四斤重了!

    还有一些不认识的鱼!

    “婵儿,今晚上你打算吃什么?”

    两人抬着篾笼一边往小水池跑,刘征一边问道。

    “额……要不还是做个螃蟹粥吧?”

    邱婵扶额,这鱼她也很想吃啊!可关键是没有烹饪工具啊!

    “好!就听婵儿的!”

    刘征也知道家里的难处,对螃蟹粥表示很喜欢。

    “夫君,这条鱼超级大诶!还有这个好像叫蓝刀鱼吧?这个丑丑的不认识,不过它的肚子好鼓啊……”

    刘征一边往鱼池里倒鱼,邱婵守在篾笼口,捡螃蟹出来。

    看到什么稀奇的都要说上两句,真是块大活宝。

    “婵儿,那个是牛尾鱼,肚子大,可能是因为要产仔了吧?”

    刘征真想说一句:“我的傻姑娘诶……”

    可面对这么可爱可敬可亲的好姑娘,他怎么说不出口。

    “夫君,这个池子好像有点小了诶!感觉有点装不下的样子。它们会不会在这里闷死啊?”

    看到整个小鱼池都快装满了,邱婵忍不住担心起来。

    “应该没啥问题,要不咱们明天把多余的鱼儿背到最近的镇子里去卖掉?”

    刘征用带着询问的口吻问道。

    以后肯定是要走出去的,但那是以后,当下家里必须得添置些东西才行。

    目前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只有新捕获到的这些河鲜和山上采摘的野山菇了。

    这个时节,野山菇虽然价格也不错,但这种东西刘征可不会拿出去卖掉。

    就算自己把这一背篓全部背过去,也只能换到三五十文的样子,感觉不是很合算。

    而如果是一背篓鱼的话运气好价值直接翻出几十上百倍都可能。

    《孔子家语本姓解》里有一则记载:鲁国国君鲁昭公一向非常尊重孔子,在听说孔子家喜添一名男丁之后,以国君的身份送去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作为贺礼,这在当时是非常到位的赏赐,而孔子在收到鲤鱼后,也十分感激鲁昭公,特地将自己这位新出生的儿子取名为“孔鲤”。

    孔子是什么身份?圣贤之人,区区一条鲤鱼,竟然可以让孔圣贤感激到如此地步,可见鱼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远远超出食材的范畴了,更像是一种社会尊贵地位的象征。

    汉朝的鱼一样非常珍贵,豆腐的发明者,西汉淮南王刘安在他的《淮南子》中写道::“上求材,臣残木;上求鱼,臣干谷。”翻译过来就是,皇上你要木头,我就去砍森林,你要是想吃鱼,我们这些臣子就去把河谷抽干。

    虽然这只是一个比喻,但也侧面说明了在西汉时期,获得一条新鲜的鱼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那具体鱼价是多少呢?

    《风俗通义》里记载:西汉末年一石稻谷220钱,约等于羊肉10斤,约等于鲜鱼2斤。用今天的米价横向对比,一斤鲜鱼折合人民币210元左右,妥妥也是高消费了,不是达官显贵估计吃不起。

    根据《汉晋春秋》的记载,三国时,金一斤约1到12万钱,一匹良马大约需要2万钱,一斗酒(10升)只需要50钱,但一条“鲍鱼”需要大约30钱。

    此处的“鲍鱼”可不是后世的鲍鱼,而是用盐腌制起来的臭咸鱼。若是新鲜的鱼应该还要贵上不少。

    但是地域的不同,鱼的大小、种类、鲜活程度不同,其价值肯定是不同的。

    这一时期相比以往,朝廷所征收的鱼税有所上涨。

    往年一般都是十税一,近几年已经上涨了三倍,变成了十税三!

    也就是说渔民所捕获的鱼共十条的话,负责征收鱼税的水官要从中抽走三层!

    不过刘征是新晋茂才,原则上倒是可以不用缴纳赋税。

    不仅如此,挂靠在他的名下的佃农、奴隶、杂役等也都不需要缴纳赋税。

    这也是世家大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垄断经济,藏富于民的原因之一。

    但是这类免税的人却是不允许做生意的。

    可在这万里之外的荒芜之地,山高皇帝远,加上天下乱局横生,早已没有几个人会去遵守这一条。

    心照不宣,该干嘛干嘛。

    一般都是家中有人做官,手底下人会给做官的人打点生意,并不直接挂自己的名字。

    而且就算是要交税,他刘征也不在乎,交就是了。

    “也行。”

    想想刘征的话也很有道理,邱婵也就不再坚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