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峰回路转,殷祥之妻甚美
在陶应看来,程昱的谋划是极其歹毒和深远的。
第一步:结识殷祥,投其所好。
利用自己渊博的知识获得爱好中原文化的殷祥的崇拜,得到他的好感和友谊。
第二步,结识金大壮,投其所好。
在获取了殷祥的好感和友谊之后,再通过殷祥结识归化汉军将领金大壮,并通过投其所好,拉拢金大壮。
第三步:弄死殷祥。
通过送给殷祥大量倭女,以及五石散、助情药,使殷祥精尽人亡。
第四步:调开周泰、尹礼。
让周泰带兵送殷祥回辰韩郡,并建议由尹礼暂代辰韩大守,以稳定辰韩局势。与此同时,顺便建议周泰亲自押送倭岛的白银、倭女、阉割的男奴回中原。
这一来一回,足可耗时半年。
并且,要到九月份之后,飓风季节结束,周泰才能渡过辰韩与倭岛之间的海峡回到倭岛。
这大半年的时间,足够他程昱干很多事情了。
那么,接下来,程昱可能会这样做:
第五步:掌控军队。
设法杀死吴敦,用岛上白银引诱、腐化基层将官。
如果不行,就干脆联合金大壮,用计将两万汉军全部杀死!
第六步:联合倭岛倭人。
将汉军对倭人的暴行,全部推到陶应身上,再以“救世主”的身份,号召倭人团结起来反抗残暴的陶应。并组织倭人敢死军,发给他们武器,用汉军的方式训练他们。
第七步:建国。
建立辰韩军、倭军、汉族叛军联盟的国家,割据一方,共抗陶应。
……
当然,这还只是陶应的初步想法,因为从理论上来说,以他程昱的智谋,完全可以做得到这样。
但陶应又有些不太确定
因为如果程昱足够聪明,他就不该这么做。他应该清楚,倭岛只是一隅蛮荒之地,以一隅蛮荒之地对抗水师强大的陶应,灭亡只是迟早的事情。
可是,也很难说!
因为……如果程昱极端仇恨自己,也有可能挺而走险。
……
就在陶应沉默不语,思绪万千之时,却见周泰又掏出一根铜管,双手呈交给陶应。
恭敬地说道:“主公,程缺德托末将带来密信一封,说是要主公亲启,不可让外人得知。”
陶应接过铜管,看了看蜡封。
随手递给典韦。
典韦掏出匕首,启开蜡封,从里面抽出一块绢布。
陶应接过绢布,但见上面第一句写道:“汉大将军如晤,罪官程缺德稽首。”
好嘛。
自己都称自己为“程缺德”了。
蛮有自知之明的。
陶应的嘴角勾起一丝笑意,接着往下看:“辰韩大守殷祥,声称为报父仇而率军入倭岛,却又以运送军粮为名,迁辰韩归化汉人百姓两万余人入倭岛垦植,恐其所图非小。
昱遂假意与其交好,得知其心中所图,乃是倭岛沃土。
罪官窃以为,殷氏一族,世代为辰韩国王,在辰韩百姓中深孚众望。让其父死子继担任辰韩太守,已是埋下祸患,若再让其迁辰韩百姓入倭岛,则祸患更大。
再有大将军岳父吕布。
恕程某犯颜直言,乃反覆小人也。而吕布又是殷祥干祖父,殷祥是吕布干孙子。
现今天下板荡,诸侯混战未休。
如果他们祖孙割据一方,必给大将军您带来很大的麻烦。
再退一步讲,大将军的长子乃是吕布的外孙,如果将来大将军……不立长而立贤,吕布又会怎样?
吕布必然恼怒!
当是时,如果其干孙子殷祥在辰韩和倭岛势大,难保他不携其外孙赴倭岛自立。若果真如此,则大将军子嗣之间兄弟阎墙,天下亦复大乱矣!”
看到这里,陶应差点惊出一身冷汗。
程昱这种说法,还真有可能。
尤其是以后立嗣……其实那时应该是立太子。陶应的想法并不是一定要“立长”,而是要“立贤”。
立长有什么好?
司马家的晋朝立了一个白痴做太子做皇帝……也就是那个“何不食肉糜”典故中的司马睿,然后天下大乱,导致了五胡乱华、永嘉丧乱、衣冠南渡的惨剧。
通常情况下,乱世“立长”比较好。
但承平治世,则必须“立贤”。
到那时,万一立的不是吕布的外孙陶安,吕布心中肯定是不高兴的,难保这人没其它心思。如果自己健在,或许他闹不出什么幺蛾子。但凡事得考虑个万一,万一自己出了什么差错,则子嗣之间难保不兵戈相见,天下大乱。
忧患积于忽微。
从……防微杜渐……的角度来看,弄死殷祥倒是一着好棋。只不过,程昱真的有那么好心么。
想到这里,又接着往下看:
“故,罪官斗胆谋之。殷祥之妻甚美,有子年方五岁,幼儿不足以继辰韩太守之位。昱建言暂以尹礼代辰韩太守,而将殷祥之妻儿接入郯城供养,如此,则隐患尽去矣。”
这也是个好办法。
至于……“殷祥之妻甚美”,倒要看她有多美。
再往下看:
“辰韩大将金大壮有军两万,罪官故意说倭女害死殷祥,让金大壮留在倭岛剿倭报仇,不归辰韩,以利尹礼顺利掌控辰韩军政。”
嗯嗯,这也对。
如果金大壮将两万大军带回到辰韩,必然不利于尹礼抓权,甚至可能将尹礼完全架空。
因为对辰韩百姓来说,尹礼终究是外来人。
而金大壮,无疑是最大的地头蛇。将这条地头蛇留在倭岛,自然有利于尹礼掌控辰韩。
再接下来:
“已设下圈套,杀金大壮嫁祸倭人!”
娘希匹!
这些汉末谋士,都这么狠么!
再看:“杀金大壮之后,再将其麾下两万人分散驻于倭岛之上,如此,隐患尽去,辰韩无忧,倭岛亦无忧矣!
征东将军不在倭岛期间,倭岛军政交由吴敦将军负责,罪官绝不染指。乞盼主公信任,罪官此举并无私心。
叩首!
罪官程缺德敬呈。
建安八年春,三月二日于倭岛。”
……
陶应看完这封信,脸上的神色明显好看了很多。
让亲兵晃亮火折子,将绢信点燃。
直到看着绢信烧成灰烬,才冷哼一声:“算他识相,否则,本将安排在倭岛上的黑狼卫,可不是当摆设的!”
然后,又释然地一笑。
却绝口不提绢信之事。
而是对周泰笑道:“幼平这次从倭岛回来,看样子收获颇丰,快跟本将说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