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国:我,陶应,浪子战神 > 第492章 冬天春天,乱世哪有青天

第492章 冬天春天,乱世哪有青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陶应倒也没有再让沮授他们久等。

    在送完三样礼物给沮授后没多久,也混在川流不息的羊群里来到了柳亭关。贾诩、沮授、赵云、田楷、公孙续等人尽皆上前拜见。

    挥了挥手,陶应让众人都起来。

    一起进入营房内,首先问公孙续道:“出征乌桓战果如何?”

    公孙续道:“末将倒也是打了几个胜仗,杀了上峭王乌延和汗鲁王苏仆延,以及斩杀乌桓胡人八万余人,夺得战马三万多匹,俘虏乌桓青壮男女两万多人。不过……”

    “不过如何?”陶应问道。

    公孙续道:“不过,却让袁熙和楼班跑了。末将有负主公重托,请大将军治罪!”

    “何罪之有?”

    陶应笑道:“这是大功一件,该当重赏才是。白马将军后继有人,本将甚是高兴。”

    想了一下,又问:“那袁熙和楼班逃去了何处?”

    公孙续道:“据说是逃到了辽东,投靠了辽王公孙度。”

    陶应转头看向贾诩,笑道:“这事……你没有帮忙处理吗?”

    “有啊,主公。”

    贾诩道:“属下让人给公孙度送去了两个木匣子。”

    “空的木匣子?”

    “是的。”

    “恐怕还不够。”

    “属下又让甘兴霸带着庞大的水师第三舰队,大张旗鼓地去辽东湾转了一圈。现在,公孙度那边还没有回信。

    不过,用不了多久,公孙度必会将袁熙和楼班的脑袋切下来,放在属下送给他的空的木匣子里,让人送来蓟县。”

    “很好。”

    陶应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是以势压人!

    让甘宁的水师去辽东湾沿岸转一圈,不劫掠,不进攻,只是转一圈就回来,就是在向公孙度表明自己的态度:自己可以用强大的海船运兵攻打辽东,不想开战,就将袁熙和楼班交出来。

    而送给他两个空木匣子,就表示自己不收活人,只要人头。

    陶应手下现在也有不少袁氏旧将,若是送活人回来由陶应处理,不杀就是祸害,杀了又会让袁氏旧将心中不快。

    由公孙度杀了,就省得很多麻烦。

    而对于公孙度来说,现在的袁熙和楼班是没有多少利用价值的,他会知道怎么做出选择。

    量他也绝不敢冒着开战的风险,庇护袁熙和楼班。

    ……

    随后,陶应又问贾诩道:“曹操可有什么动静?”

    贾诩道:“曹操似有放弃冀州之意。这一段时间,曹操一直在迁移冀州百姓,同时也在打击并州的胡人。很明显是想凭太行山之险,而退保并州。

    自从公孙续将军大败乌桓,和主公你大败东部鲜卑的消息传出之后,曹操迁移百姓的进度更快了。”

    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从实力方面看,陶应在大败乌桓和东部鲜卑之后,获得了大量的马匹,这些马匹加起来达十七八万之多。

    不全是战马。

    有些是马驹,有些是只能用来耕地和拉车的老马或伤马。

    但至少有八九万是战马。有了这么多战马用来组建骑兵,陶应的军队将会更加强大。

    再从地缘战略来看。

    幽州北边的胡人再也不能牵制陶应的兵力。意味着陶应从此没有了任何后顾之虑,可以放心大胆地对他曹操开战了。

    大汉十三州,陶应已据有八州。

    总兵力达九十多万,已非他曹操所能抗衡。曹操能做的就是依据山川之险守着他的并州和关中。

    山川之险,在战争年代都有非凡的战略意义。

    大汉十三州,数千年来,倒腾来倒腾去,其实都是依据山川之险而成割据势力。

    大致可成七大块,如图所示。看我画得对不对。

    ……

    (附录:中国七大地块。)

    ……

    其一,江东(江南),凭长江天险而割据

    其二,巴蜀云贵,凭四周山高路险而割据。

    其三,关东中原,包括冀、幽、青、徐、兖、豫六州,凭人口密集,物产丰富,组建人数众多的军队。

    其四,并州和关中,凭太行山、中条山、崤山、秦岭等高山围绕而割据。

    其五,辽东,凭燕山、大兴安岭、渤海围绕而割据。

    其六,北边草原。

    其七,西凉及西域。

    ……

    而曹操现在的形势,只有进行战略收缩,退入“地块四”……并州和关中,才能山川之险而割据一方。

    这也是他明智的选择。

    “看来,这冀州之战也没什么好打的了。”

    陶应想了一下,又道:“天下百姓战乱多年,也该让他们好好地休养生息一下了。内战一直这样打下去,对百姓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了。每多死一个百姓,我大汉民族的元气就多消耗一份。”

    一旁的沮授闻言,却主动开口道:“也不能任由曹操这样强迁百姓增强实力。应该让曹操尽快退出冀州,这样,才会尽可能多地减少冀州人口的流失。”

    “这倒是个道理。”

    陶应看着沮授,笑道:“不过,这却并非幽州民政。你沮公与主动为冀州的事情献计献策,莫非有了认主之心。”

    “大将军你想多了!”

    沮授坚决地摇了摇头道:“沮某跟大将军还有个三年之约。三年之后,蓟县高台……希望大将军建高一些。沮某若是得不到幽州百姓好评,就从那高台之上一跃而下!”

    娘的,这么猛?

    看来,这厮是铁了心想要名留青史了。

    不过,这倒是个好办法,值得推广。在陶应看来,让各州的刺史向上级述职,还不如让他们接受百姓的评价。

    也就是……百姓支持率。

    通常,在古代,专制的封建政权,是不敢面对“百姓评价”和“百姓支持率”的,他们不敢让百姓说出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只能接受千篇一律的赞美。

    但是,终有一天所有的人都会明白,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绝不是赞美者,也不是所谓的正能量者,更不是岁月静好者。

    而是那些敢于提出不同看法的人!

    最好的民政治理,应该是……不要让有钱者有势,不要让有势者猖狂;不要让猖狂者有权,不要让有权者贪腐,不要让贪腐者……践踏勤劳者的尊严!

    那么,沮授的这种想法。

    显然具有一种……超越封建时代的先进!

    ……

    沮授的这句话,让陶应感触很深,甚至,心中感到一阵刺痛。

    默默地起身。

    走到关城的关楼之上。

    起风了,乌云遮蔽了天空。看着那乌云密布的天空,陶应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喃喃自语:

    “冬天的时候我们盼望春天,可是,到了春天,这天……为何还这么阴暗?”

    ……

    贾诩走过来。

    轻声说道:“郭嘉送来作战计划。”

    陶应转过身,脸上的惆怅早已不见,大笑道:“你们自己去玩吧,老子要回郯城,跟妻妾们聚一娶,好好地浪他一番。

    说罢,便转身走下城楼。

    一边走,一边对典韦许褚道:“恶来虎痴,传令备马,咱们回徐州,即刻出发!”

    ……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