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恐怖小说 > 绿河镇:狐仙与奇案 > 第3章 颜天昆拜狐仙

第3章 颜天昆拜狐仙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站在大少爷颜玉觞的尸体旁,看着大少爷的骷髅头,颜七细细盘算了一阵子,觉得还是如实说出自己的猜想,至于老爷信不信,就听天由命吧。

    颜七进案发现场前,大帅颜天明已经赶走了闲杂人等,并命心腹小将守在门外。

    此时的书房,只有颜大帅、颜七主仆,因此,颜七也不避讳什么,走回大帅身边后,询问大帅是否记得张家茶铺案。

    “怎么能不记得?加上我那个大舅子,连主带仆,张家死了十五口子人。”颜天明叹气道。

    “是啊,十五口呢,”颜七略感害怕,唏嘘道,“一年前,张大离奇死亡,头成骷髅,躯干完好,死得不明不白,其状和咱们大少爷一模一样,至今,张家案没有找到凶手,本地居民传说是鸠盘鬼所为,俗称中邪,为此,还有人编了童谣。”

    “中邪?哪里有什么鬼魅?都是有心人编出来吓唬人的了。”颜天明不信鬼神,愤愤地说道,“警局的那些个探长无能,就顺水推舟,不肯出力破案罢了。”

    “大帅您一身浩然正气,自然不怕鬼祟,可是,张大不是旁人啊。”颜七说道。

    是啊,张大不是旁人,而是自己的大舅哥,是颜家大太太的亲哥哥,是颜家大少爷颜玉觞的亲舅舅!

    这难道是巧合吗?必然不是啊。

    看着儿子“身完好头骷髅”的死状,颜天明气愤的神色渐渐平静下来,他受过西学影响,不大信奉中国的佛道之说,可他已故的父亲笃信轮回,还在颜家祠堂专门辟了个供奉神佛的地方,临死前千叮万嘱,一定不要断了香火。

    难道真有邪祟?颜天明神游了一会儿,走到书房外间,坐到一把太师椅上。

    这个书房分为两部分,外间是一个小厅,日常用作待客、进食、休息等,里间才是书案、书架等物。

    “人有复仇之念,难道邪祟也有?大帅,会不会是咱们颜家冲撞了什么?”颜七随大帅走出来,站定后,见大帅神色平静了,才出言问道。

    “小祠堂里的香火一直没断过,逢年过节还有大庆,颜家规规矩矩,能冲撞什么?”颜天明不解地说道。

    “大帅,不管冲撞了什么,咱们都得谨慎起来,一年前,张家茶铺案,张大只是一个开端,此后陆陆续续死了十五口子人。”颜七说道。

    言外之意:颜家大少爷颜玉觞之死,会不会也是一个开端?

    颜天明估摸片刻,猜到这个层面后,吓得面如土灰,细长眼先是眯成两条缝,而后惊醒般瞪得溜圆,急急询问颜七“有何对策”。

    “大帅,原来的张家茶铺变成了绿河酒楼,您可还记得?”颜七问道。

    “记得,五月初五那天酒楼开业,听说还请了舞狮子的。”说着,颜天明看向颜七,问道,“你提他作甚?”

    “大帅稍安勿躁。”说完,颜七把胡荔白天在东十桥上听到的那段唱词“三月三,阴了天,绿河山里有狐仙,狐仙不修长生道,我命已过两千三;五月五,建高楼,狐仙你驱我,狐仙你赶我,狐仙你家桥头恨不休,恨不休,恨不休”念给颜大帅。

    “大帅,这是今日新流传的童谣,从东首桥唱到东十桥,又唱到咱们西首桥,而后一直唱到西十五桥,整个沿着咱们的内河唱了一大圈。”颜七说道。

    “这是要全镇的人都听到啊。”颜天明说道。

    “是啊,大帅,童谣里,‘五月五,建高楼’‘狐仙你家桥头恨不休’,这几句话好像是说自己和胡荔有仇,”说到这里,颜七看向大帅,问道,“胡荔新来的外地商人,能跟谁结仇呢?”

    “老七你的意思是,鸠盘茶在张家茶铺作案,是为了赶走张家人,而后占据茶铺子,结果冒出个胡荔,把鸠盘茶赶走了,所以鸠盘茶怀恨在心?”颜天明猜测道。

    自张大死后,“冬瓜鬼,鬼鸠盘,丑老太婆食人气,人气不足归黄泉,黄泉路上尸骨寒;尸骨寒,寒尸骨,死不瞑目留怨气,怨气难消又难散,咕噜咕噜头骷髅,骷髅骷髅养鸠盘”这个童谣就流传开去,整个绿河镇,没人不知道鸠盘茶。

    当初,有些迷信的百姓自主集资,准备筹建一个鸠盘庙,要供奉鸠盘鬼,以祈求鸠盘茶不要伤害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可是,颜天明不信邪,阻止了这件事。

    “虽然没有什么依据,但如果鸠盘茶之说属实,那新童谣里的狐仙应该就是指绿河酒楼的新老板胡荔,不然,谁敢在死了十五个人的鬼宅做生意?谁又有能力驱赶杀人于无形、来去无影踪的鸠盘茶?”颜七说道。

    颜天明回味片刻,觉得合理,前提是童谣里的“冬瓜鬼”“鸠盘鬼”确实存在。

    “大帅,咱们阻止百姓供奉鸠盘鬼,会不会因为这个,冲撞了邪祟?”颜七猜测道。

    话叙到此处,颜天明自己也有这个推测,但他性子倔强,惯常是不服输,虽然心里信了几分,但面子上还硬撑着,不肯承认“有邪祟作乱”。

    “你去把警察局的副局长李无思叫来,让他带人勘察现场,限期破案。”颜天明说道。

    “是,大帅。”说着,颜七作揖告辞。

    出了书房,颜七忍不住叹气,觉得大帅“不信邪”会误事,靠警察局,估计查不出大少爷的死因。

    颜七不知道的是,他走后,不大一会儿,颜天明就给堂弟颜天昆打了个电话。颜天昆和颜天明相反,非常迷信,佛、道、鬼、怪、妖、魔……他都信。

    次日,颜天昆备了厚礼,合计八个大红实木箱子,叫十来个家丁抬着,恭恭敬敬地到了东十桥,进了绿河酒楼,拜谒胡荔胡先生。

    胡荔有先知之能,已经获悉昨晚颜大帅府案,并遥听了颜天明、颜天昆兄弟的对话,知道他们有求于自己。

    不过,胡荔不敢暴露身份,假装不懂,寒暄过后,把颜天昆请到二楼的办公室,和他吃茶聊天,一步步引着他说出来意。

    “颜镇长的意思,我明白了,但所谓人有人道,鬼有鬼道,不管是鸠盘茶,还是别的什么夜叉鬼,通常不会选择像你们这样的高门大户下手,不然,难以脱身,此事,只怕另有隐情。”胡荔说道。

    “胡先生此话何意?”颜天昆问道。

    颜天昆和他堂哥颜天明的长相、身材、性格都大相径庭。

    颜天明是军阀头子,练家子,自幼习得一身好武艺,又会使双枪,五十来岁了,除了一张脸被皱纹占据,显出老态,其他方面,身材、心性,都还像个年轻人。

    颜天明狠毒,但也磊落。

    颜天昆则不然,他比颜天明小十岁,年轻些,自幼爱文不爱武,大约是看的史书太多,他养成了内敛阴狠的性子,俗称“笑面虎”。

    他头大,但个子不高,人到中年,发福得厉害,特别是近两三年,越发胖乎,若是缩起头来,就是一只能前后滚动的大球。

    因为胖,本来浓眉大眼的颜天昆如今也成了小眼睛,当五官做出紧张、担忧、高兴、悲伤等表情时,最显眼的就是那粗黑如墨的眉毛,这是他最典型的特征,一些阿谀之辈奉承颜天昆是“御眉神”。

    所谓“御眉神”,字面意思就是驾驭、抵御“眉”的神,这个“眉”,一方面指实际的眉毛,赞美颜天昆墨眉好看;另一方面则谐音“霉”字,能够抵之御之,那颜家还不得再兴旺发达个几百年?

    为了获取镇长颜天昆的青眼,某些人恨不得连他放的屁也夸一夸。

    刚才,胡荔话音一落,“御眉神”颜天昆就明白了几分,但不确定,于是五官挤在一处,翘起墨眉,紧张地看向胡荔。

    “鸠盘茶靠吸食人的精气而活,咱们绿河镇,最不缺的就是人,本地的,外地的,往来的茶商就不说了,单就镇里镇外的乞丐就有不少,此外还有数百个乡村的村民,加在一处,不知名不知姓的人,数之不尽,鸠盘茶若是图一个安宁,合该秘密些,何苦非要招惹掌管绿河镇军政大权的颜家?这不明摆着找虐吗?”胡荔解释道。

    “确实,上仙所言在理,定是有小人作怪,只是,我们该怎么应对呢?”颜天昆问道。

    “捉鬼拿妖,我不在行,给颜镇长推荐一个人吧。”胡荔说道。

    不是不在行,是胡荔不想正面接触鸠盘茶,否则,又把他们吓跑了。过去的两个多月,鸠盘茶没少害“不知名不知姓的人”,胡荔每每闻迹赶到,不等过招,鸠盘茶就逃了。

    若要逮住这群鸠盘鬼,自己需使个障眼法。昨晚,鸠盘茶再度进城犯案时,胡荔已经感知到了,他没有立时去追,为的就是利用颜家的力量转移鸠盘茶的注意力。

    “什么人?请上仙明示。”颜天昆问道。

    “西三桥有个白事铺子,掌柜的叫朱盛开,是玄武门的天师,三十年前,他们玄武门曾经大战鸠盘族,将鸠盘族赶入深山老林,三十年不敢出头害人。”胡荔说道。

    颜天昆大喜,急忙拱手称谢。

    “不过,朱盛开能施法捉妖,却未必查得出案件背后的故事。”胡荔说道。

    颜天昆转忧,急忙拱手求问。

    “省城有个叫唐征年轻人,是私家侦探,据说有神力,能破奇案,颜镇长可重金聘请他,在警察局给他个探长的名号,他自当尽力。”胡荔说道。

    “多谢上仙指点迷津,我这就去办。”颜天昆喜笑颜开地说道。

    他不知道,胡荔所说的唐征其实就是胡荔自己,唐征相是一个二十四五岁的西洋留学生,学的刑侦专业,擅长破案,这是胡荔的变身之一。

    颜天昆离开后,儒生打扮的胡荔摇身一变,成了唐征,短发、白西装,从背后看,倒也风度翩翩。

    不过,转过身,一看脸,就不大讨喜了。

    胡荔故意给唐征淡眉、小眼、塌鼻子这样突出不了帅气的五官,嘴巴还算正常,但上唇点了一颗小小的朱砂痣,身高七尺,还略微有些胖,一看就是不注重身材管理的“废宅中青年”。

    左手的手腕上,槐树叶手环还在,不过被白西装盖住了;右手常持的狐毛拂尘变成手掌心的一根掌纹,横在爱情线上。

    “鸠盘茶们,大侦探唐征来也!”说话间,胡荔右手一扬,给自己变出一顶内红外黑的绅士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