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天下共种朱薯
“没有,没有,家中都好,是清柏,中了,还是院案首。”
许行丰听到这个消息倒是意料之中,不觉得惊讶。
清柏自制力极强,行事有规划,读书又有天赋,得中院案首也在情理之中。
“那想来岳父岳母他们都高兴坏了吧?”
“嗯,清柏亲自来报喜的,他下月初九的流水席,你到时要同我一起去吗?”
“那是自然的,不过我现在忙着桃子和梨子的事,只怕只能提前一日回去,再同你去云广县。”
“我知道的,听王熹说朱薯也快到成熟的时候了?”
“嗯,六月底应该就可以收了,就最多半个月的事了。”
徐云容自然是知道朱薯的重要性的,只劝许行丰要注意身体,别累到了自己。
“夫人你帮我在爷爷奶奶面前尽孝,又抚育三个孩儿,才是真辛苦。”
“我们别道谢来道谢去的,怪怪的。”
“好,听夫人的。”
六月底,朱薯基本都到了收获的时候了,整个封府都忙碌了起来。
“回禀大人,这次大多数田地朱薯亩产达到了四千斤。”
户书汇报的时候声音里还难掩激动,四千斤呀,一亩朱薯都快抵得上十亩稻谷了,这么高的产量,百姓们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而这朱薯还是在封府培育出来的,此等大功,整个封府官员都要升官了,这里面自然包括了他。
“嗯,让底下县令监督着,将种薯处理好,七月种下去,要卖苗的,到时候留一半,其余都卖出去。”
户书没想到许行丰居然有这个打算,微顿了一下,然后立马应是退了出去。
等户书退了出去,王熹这才没了一本正经的样子。
“公子,您听到了没?四千斤呀,亩产直接翻了倍,这朱薯可真是个宝贝呀。”
“听到了,别激动,这朱薯我瞧着亩产还可以高些。”
王熹听了不可思议,还能高?都四千斤了,他是想都不敢想这个可能性,但公子说了他就信,他觉得这天底下就没自家公子办不成的事。
“朱薯的事我得看着,秋梨膏的事就全部交给你了,你仔细着些。”
“公子放心,都准备着呢。”
七月初,种薯刚种下去,时顺帝便送了私信给许行丰,将姚次辅出一万四千两银子为天下百姓买种薯的事告知。
而之所以是以私信的形式,是因为时顺帝到底不知道具体情况,便私下问许行丰银子够不够,如果不够缺多少银子,如果够,又如何分配种苗。
许行丰拿着官家给自己写的私信,说不懵是假的,但更多的是感激。
官家这般是怕自己为难,许行丰只能说官家想对一个人好时,真是处处妥帖,让人恨不得肝脑涂地才好。
但他也是疑惑,官家为何这般对他好,难道是因为自己提出的建议?
许行丰想不通,但心里有隐隐觉得同护国寺那事有关。
“拜见大人,不知您唤卑职来,有何吩咐?”
“你派人去底下各县,让他们将还没有种下去的种薯停止育苗,我有用处。”
“停止育苗?”
“嗯,你下去通知他们便是。”
许行丰刚拿到信,便算了银子,一万四千两从封府买种是足够了的。
而许行丰之所以让停止育苗,是因为有些州城距离平江州有几千里,自然不可能摘了藤过去。
那便只能运了种薯过去,然后让会种植的农户们过去教了,这样也算是让农户多了份收入,一举两得。
不过这怎么往各州各府分苗倒还真是个难事,现在整个大南朝共有十七州。
而经过第三次种植成功,现在大概有五千亩地的苗了,五千亩地的苗,许行丰打算给自己府城就不留一半了,留三分之一。
那么便大概可以分出去三千三百亩的苗,许行丰也不打算庸人自扰,府如何分他不管,直接分给州城,各地知州如何安排,那就是他们的事了。
这样算起来,直接根据州的大小大约分苗即可,倒是也不是难事了。
许行丰想得容易,但危知州估计是已经得了消息,生怕其他州同他来抢苗,一脸笑嘻嘻来找许行丰,希望许行丰匀出苗来,让全州城种植。
许行丰一个头两个大,危知州是自己顶头上司,肯定不能得罪,而且还为了支持育苗,出了不少银子,于情于理,他都不能推辞。
最后许行丰没办法,答应匀出五百亩地的苗来。
许行丰怕危知州不答应,还将现在只有五千亩地的苗的情况说了出来。
危知州算着得了十分之一,已经不少了,知道自己占了便宜,见好就收,不过最后让许行丰得出种植人员。
“行丰,你放心,都不是无偿的,州衙会给种植的农户发工钱的。”
就这样一到七月底,朱薯苗培育成功,许行丰就直接给危知州连着送了五百亩地的苗,还连带着三千个种植的。
这些种植的,都是许行丰让底下知县仔细挑选出来的当地最贫困的。
种植这事要等朱薯成了才能回来,相当于能拿三个月工钱,着实是帮着解决了不少农户的困窘。
而其他州城的,也早就到了封府住下了,就等着挪苗,至于距离远的,也早就带着种薯走了,一同带走的还有封府的农户。
因为这次朱薯,封府百姓不仅家家户户得了两百多文铜板,而且好些农户还得了个好差事。
原本三年都不一定能恢复的经济,就这样直接起来了。
封府百姓现在脸上都笑开了花,因为知府大人告诉他们,等这批朱薯成熟了,肯定其他州府还会来买苗的,到时候还能赚一笔。
但没等他们高兴多久,就都一个个忧愁了起来。
因为也不知道是谁发现的,许行丰在封府居然已经有三年了,也就是马上就要调任了。
许行丰在封府百姓眼里就是活菩萨,大好官,只要有他,就会带着大家赚钱,让大家过好日子。
但要是走了,说不定下个又是狗官,那他们又得鱼肉。
就这样许行丰说不定要调走的消息在整个府城都传了开来,百姓们一个个的都愁得不行,甚至还组织起来,在府衙前跪着求许行丰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