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朱薯产量
这种于民有利,造福百姓的事,许行丰自是不会想着藏私,于是仔细将图纸和配方都给准备好了送给了危知州,由危知州递上去。
“许大人,本官听说你近期在忙着培植一种新鲜的东西?好像叫什么朱薯。”
许行丰也没纳闷危知州知道朱薯的事,不过倒是没想到危知州会问起这个。
“回大人,确实是,只不过这朱薯距离成熟还差上十来日,到底成与不成的,还得到了时候才知道。”
“到时要是成了,你定要差人去告知本官一声,要是有何难处了,也尽可找本官。”
“多谢大人挂念,到时要是真成了,定是第一个便派人让您知晓。”
“好好好,这是差事紧要,否则本官定是要留下来与你痛饮几杯的,也好跟你学学那些新奇的点子。”
“大人抬举下官了,但凡大人有何事差遣,下官义不容辞,必效犬马之劳。”
送走危知州,许行丰真就直接每天往红薯地里跑,就盼着红薯成熟,能收获。
终于到了十一月八日,许行丰中午来的农庄,随意指了几处,让佃户挖开瞧瞧,看红薯长成了没。
说实话,许行丰现在心都是揪着的,这朱薯虽然看着同红薯一般无二,但到底不知品种是不是适合种植。
加之现在气候也不适合,许行丰为了种成,不仅搭了大棚,每天有太阳就掀开,没太阳就立马盖上,还直接在红薯边上挖坑生火。
反正整个农庄的佃户加上府衙的人这两个月是见天的忙活,为着这红薯地就没歇过。
别说许行丰紧张,府衙的,几个县衙来做记录的,还有佃户,就没一个不紧张的。
“成了成了,大人,居然这苗底下真长出了朱薯。”
许行丰他们听着声音,立马上前查看,就看见一个红薯藤底下连着三个大的红薯,还有两个小的。
“原来这朱薯居然一根藤能结这么多,我还以为是一根苗结一个朱薯呢。”
“可不是,谁能想到一根细藤,地底下居然这么这么大一坨朱薯呀。”
许行丰听着王熹几个的感叹,心境却与他们截然相反。
因为他记得红薯藤底下,一般的都是能结十来个的,差不多二十来斤,这瞧着产量至少少了一大半呀。
不过许行丰安慰自己,到底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毕竟是第一次,加上气候不对,减产也是正常。
“公子,这一个藤瞧着估计就有五六来斤,那当初小的记得一亩地是种的三千根苗,那岂不是产量能有一万多斤?”
王熹算着数,自己都把自己吓到了,连忙又算了一遍,发现居然真是一万多斤。
“天呐,公子,一万多斤,一亩田只能产四五百斤稻谷,二三十倍呀。”
“想多了,那也得都能成才行呀,你忘记了中间好些枯死的都被拔了?”
”公子,那也不少呀,咱们不能贪心,一千斤都是惊喜呀。”
对于王熹这话,许行丰倒是赞同,就算是一千斤,对老百姓们来说也是莫大的幸运了,至少以后基本不会有饿肚子的了。
“接着挖,你们轻些,别太靠近根部,松动周边的土,而且要是连着挖两处朱薯都没长好,那块就先别动了。”
“是,大人。”
佃户们是最爱粮食的,看见这沉甸甸的朱薯,一个个喜上眉梢,干劲十足。
随着佃户们不停挖,越来越多的红薯从地里露了出来,不过也有好些苗的红薯烂了,或是个头小得可怜。
最后经过一整个下午的努力,许行丰粗略估计了下,亩产量应该在一千五百斤左右。
产量比起现代的五六千斤,实在是可怜,不过许行丰还算是高兴,至少看到了希望不是,而且明年春季种,肯定产量多些。
而其余众人已经被震惊得全懵了,亩产一千五百斤,相当于三四亩水田稻谷的产量呀,那要是以后地里种上这朱薯,他们岂不是再也不用怕饿肚子了。
除了王熹他们,其实其余人都认为许行丰这次种朱薯是成不了的,特别他们都是完全不抱希望的,只不过是拿着钱干事。
但他们没想到不仅成了,还是这样惊天动地的成功。
这朱薯简直能让整个大南朝的百姓都吃上饱饭呀。
佃户他们只要一想到第一批朱薯是她们种植的,这种历史性时刻他们参与了,心里荡气回肠,满是激动。
“那些还没成熟的,你们过十来日再把它们翻出来,至于这些朱薯,刘都头,都抬到府衙,放在西边库房,那里通风,都是要留着做种的,一定要小心。”
“是,大人。”
“你们呢?这朱薯从育苗到移植等的全过程都记好了吧?”
“大人放心,都记好了。”
“嗯,拿回去交差吧,后面用得上的。”
红薯种植成功,这样大的事,许行丰自然是要上传的,而且是要直达天听的。
许行丰将自己在三月后便派木冬等人去福州,一直到今日朱薯出土的全过程都仔细写了下来,递了上去。
一同送上去的还有两百斤红薯,其实按道理应该多送些的,因为官家肯定是要送些给王公大臣的,这样一分下来肯定不够。
不过这些红薯,许行丰都是要留着做种薯的,哪里舍得,就这两百斤都是咬着牙齿,才忍痛割出来的。
当然未免官家不喜,许行丰也在奏折里说明了缘由。
另外,许行丰又立马派王熹去给危知州送信,告知红薯成了。
并且为了避免危知州同自己开口要红薯,许行丰特地在信里说,这批红薯会全部作为种薯种植下去。
许行丰就不信了,为了政绩,危知州能舍得从自己这讨红薯。
许行丰相信,现在最希望自己把红薯发扬光大的,一定是危知州。
果然危知州在看完信后,高兴得不行,什么也没讨要,反而直接拨了五千两银子下来,让许行丰要尽全力将红薯多种植些出来,还说银子少了,就接着拨。
对于危知州的大方,许行丰自然是高兴,也得领情,因为确实再种植红薯,就得大量的田地同人力了,桩桩件件都是烧钱的。
虽说府银不少,但经历了天花和洪涝,许行丰是越发知道银钱的重要性了,所以谁还能嫌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