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日本使臣(二合一)
到了此刻,朱标显然是也没有太多的兴致,当即打道回府。
在车上,朱标微微思索着李善长的话语,仍旧是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过联想这自大明建国以来,和日本在邦交方面发生的事情,朱标心中有了几分猜测。
大概、也许这来的日本使者心里没憋啥好屁。
这是正常的。
这日本使者要是诚意满满的前来,那倒是有问题了!
因为如今的日本,虽说正处于南北朝时候,可是,对于新立起来的大明,并没有太多的敬畏。
毕竟,在此之前的大元,曾经两度泛海攻击日本,皆是遇到了台风,最后都遭遇到了失败。
由此,日本认为,自己受到天神庇佑,不管是大元,还是所谓的大明,根本奈何不得日本。
说实话,这种“赌国运”的行为,朱标也是有些哭笑不得。
貌似……这好像成了日本的传统了!
不过,朱标早已打定主意,这日本最好能自己跳起来,这还省得自己找理由了呢!
你要是直接躺平,直接表示爸爸你说什么都是对的,那朱标反而是不好下手了!
毕竟,中华自古以来就和那些蛮夷不一样,讲究师出有名。
这侵略别国这种事情,一般来说是不肯干的,都只能说是自卫反击。
攻略日本,也许不一定要将日本划归为自己的一个省,但是,一定要令其在自己的势力笼罩范围之内。
这里,将是日后大明前出世界的基站,同时,也算是一道保护链。
这样的想法,当从朱标脑海中升起来的时候,就几乎无法抑制了!
当然,如果撇除掉这方面的因素,攻略日本,不算是一步好棋,毕竟这日本,实在是没啥好图谋的。
穷都穷的要死,要不然,也不能弄出那么多的倭寇不是?
这日本国内的资源,可以说相当的贫瘠,一直需要外在的资源补给,才能够正常的发展。
这或许,也是日本敢跳的原因。
毕竟,有时候穷到对方对你不产生想法,也算是一种对于自身的保护。
朱标摇了摇头,撇掉这些想法,管他呢!
先走一步看一步再说。
翌日,朝会按时举行,不过与往日朝会不同的是,这一次,多了一名日本使者。
老朱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晴不定,几次向日本派遣使者,结果都不是很美妙。
这派出去的,几乎就没有囫囵个回来的。
当然,这理由也是千奇百怪,有说是遭到劫匪了,有说是在旅途病死了,还有其他等等。
可这些理由,他么的说出去谁信?
真把老朱当傻子哄呢?
一次两次你可以说是意外,是不凑巧,可怎么次次如此?
日本使者来到了奉天殿正中央,看着周围大明的文臣武将,脸上满是倨傲之色。
随即对老朱拱了拱手,用极为生硬的汉语说道:“大明皇帝,外臣……来自……海外之国,不通王化,不识礼仪,还望大明皇帝陛下不要怪罪。”
听到这里,礼部官员脸色一变,实际上,这日本使者来京城时日也不算短了,针对汉语方面的教授训练,是有的。
且观察效果来说,这汉话纵然说的不是特别流利,但也绝不至于如此。
今日大庭广众如此表现,分明就是有意如此。
老朱眼帘微垂,这日本使者究竟是什么情况,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实际上,安排在这日本使者周围的人就是他让毛骧安排的。
吃喝拉撒睡,最后都会报到老朱这儿来。
是故,此刻这日本使者怀揣着什么小九九,老朱是一眼就能看明白的。
不过在礼节这方面,老朱倒是不是太过计较,当然,这也没有计较的必要,太过于苛刻,反倒是有些显得他这个皇帝有些小家子气。
老朱当即就摆了摆手道:“算了!”
“日本使者此番初次来我大明,难免有些不适应,不过,下次,切记不可如此。”
朱标就静静的看着下方那名日本使者,他也不说话,只不过,心中的怒意值已然在悄悄的积攒中。
别说你闹事,就算是你不闹事,朱标都想找个茬儿,逼你翻脸。
只不过看如今的情形,应该是不用找茬了!
既然如此,那朱标也是乐得等待,等这满朝的文武,都见识了之后,都不约而同的心中产生了愤恨,那自己出手就顺理成章了!
眼前这一幕就很好!
老朱虽说不在意,可是,这奉天殿中立着的不少人,眼中已然是有了几分冷意,礼部的一些官员,此刻更是脸色发黑。
老朱也没说其他,望着日本使者,当即道:“日本使臣,尔国臣民,常来我大明滋扰,劫掠民财,掠我大明百姓,咱希望你回去之后,立即陈说此事,好生约束尔国臣民,不可再恣意生事,原先掠夺我大明百姓,当即刻送还……”
别的暂且都没什么好说的,这倭寇一事,必须要提。
只有这件事解决了,这接下来的问题才有谈的必要。
这也是为何老朱几次派遣使臣去日本的缘故,倭寇在沿海一带猖獗,这事儿,总归来说,还是要找到日本方面的朝廷。
当然,老朱心里也清楚,这事儿,八成还有日本官方暗中怂恿的缘故。
只不过,在这方面,他老朱没证据。
所以,老朱就权当不知道,先和你谈了再说,你今后要是能约束好自己的臣民,那过往的事情,大可既往不咎。
要是不行,那只能新仇旧账一起算了!
此刻,日本使臣躬身拜道:“大明皇帝,外臣……对于我国臣民……滋扰大明百姓一事……深表歉意,外臣回去,定会……禀告我家主上怀良亲王。”
“只不过,我国臣民出海,外臣觉得,我方亦是鞭长莫及,无法约束,还望大明皇帝……见谅。”
朱标此刻也是发现了,这日本使臣在这件事上虽说表现的客气,没有方才那般倨傲,可是,这实际上,已然是将老朱提的要求给拒绝了!
这连回去禀报都没禀报,就直接拒绝了!
分明在来之前,这件事情上就已经有所商议,所以这日本使臣此刻表露态度,也是无疑了!
老朱面色微沉,他很想说一句“给脸不要脸”。
此刻,老朱微微沉吟,道:“此事,还望日本使臣能够竭力敦促此事,咱大明并非无法解决此事,只不过念及是你国臣民,才未有所动作,若是尔国真不愿意约束尔国臣民,届时,我大明兵发之日,尔不要后悔莫及。”
老朱此刻也是不给脸了!
实话实说了,这事你管不管?
你不管我就揍你丫的,现在这事儿,老朱说起来也有几分依仗的,毕竟北伐刚刚胜利的消息已经传回来,这三五年内,北方就算有战事,也只是偶尔的零星摩擦,大规模的仗,打不起来。
这你要想打,也得先问问北元那些残余的家伙愿不愿意。
实在是这段时间被打怕了!
而北伐没事,那接下来用兵主要就是云贵、巴蜀一带,不过目前来说,还没用兵,这日本要是敢跳,先动日本也不是不行。
说起来,这江浙沿海一带,算是他老朱的基本盘,而且还是大明最为富庶的粮食产区和粮食税赋的缴纳地。
维持这些地方的稳定,至关重要。
日本使臣轻微一笑,他自是听懂了老朱话语之中威胁的含义,不过他可是一点都不怕。
说起来,他也是个中国通,要不然,这一次怀良亲王也不能让他出使不是?
在来之前,对于大明的态度,他们就有了一些猜测,如今大明的皇帝表示要动武,这在正常不过。
毕竟他们也是知道,这大明皇帝,乃是开国皇帝,在马上取得天下,兴兵动武,对于这样一个皇帝来说,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也因此,他们也有了相应的一些安排。
日本使臣此刻右手缓缓伸进怀中,从中掏出了一份信件,道:“大明皇帝,此乃……我家主上亲手所写书信,还请大明皇帝过目。”
信件转呈到老朱手中,此刻日本使臣亦是开口道:“大明皇帝若要兴兵动武,日本国虽小,然骨气还算是有几分……”
此刻,日本使者说出去的话语,浑然一星半点的卡壳,显然,早已是能用汉语熟练对话,先前,那不过是装的罢了!
如今,眼看着要撕破脸了!
索性,也就不装了!
老朱笑了笑,将信件交给身旁的一名宦官,道:“将这封信念一念。”
宦官接过信件,粗略浏览了一遍,就开口念道:“臣闻三王立极,五帝禅宗;唯中华而有主,岂夷狄而无君?乾坤浩荡,非一主之独权;宇宙宽洪,做诸邦以分守。盖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臣居远弱之倭,偏小之国,城池不满六十,封疆不足三千,尚存知足之心,故知足长足也。今陛下作中华之王,为万乘之君,城池数千余座,封疆百万余里,犹有不足之心,常起灭绝之意。”
“夫天发杀机,移星换宿;地发杀机,龙蛇走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尧舜有德,四海来宾;汤武施仁,八方奉贡。臣闻陛下有兴战之策,小邦有御敌之图,论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论武有孙吴韬略之兵法。又闻陛下选股肱之将,起竭力之兵,来侵臣境。水泽之地,山海之州,是以水来土掩,将至兵迎,岂肯跪途而奉之乎!顺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戏,有何惧哉!若君胜臣负,君亦不武;若臣胜君负,反贻小邦之羞。自古讲和为上,罢战为强;免生灵之涂炭,救黎庶之艰辛。年年进奉于上国,岁岁称臣为弱倭。今遣使臣答黑麻,敬诣丹墀。臣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具表以闻。”
当宦官念完最后一句时,在下方的沐英已然是怒不可遏,当即抽出腰间利剑,架在日本使臣脖子上,同时口中亦是怒喝:“尔国大胆。”
锋利的寒芒近在咫尺之间,日本使臣也是被吓了一大跳。
大明刚刚立国,这在朝堂上的武将,有些会佩剑,而有些不会,不过一般来说,能佩剑上朝的,都是老朱心腹之人,沐英作为老朱的义子,自然也在此类。
不过,朱标记得,在此之前,沐英貌似从未如此。
也就今天,特地佩剑上朝,看来,对如今的情形是有了一些预料的。
不对!
朱标又偷摸瞄了一眼老朱,未必就是沐英主动上朝佩剑的,这极有可能是老朱的授意,想给日本使臣一个下马威。
当这个想法出现的时候,朱标越发觉得这个可能性非常的大。
老朱和别人唱双簧,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之前就和自己默契配合了几次,现在和沐英配合,也是在情理之中。
朝堂上的气氛格外的凝重,文臣那边,一些臣子纷纷怒视着日本使臣,老朱让人读的那封信,可能武将不明白其中的一些典故含义,毕竟书可能读的少,也就沐英这种属于例外,能看得懂。
文臣这边,基本不存在看不懂的情况。
这话,越听越让人觉得生气。
表现上看似称臣,可句句都是在彰显不臣,还说什么“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戏”,这是什么意思?
明显就是邀战嘛?
他么的,你也配?
若是此刻北元的皇帝爱猷识理达腊或是王保保来说这话,倒还可以,毕竟虽说这北元连连吃了败仗,可是,这实力是实打实的,的确不容小觑。
可你个日本,蕞尔小国,算个什么几把玩意儿?
也配说这话?
武将那边,虽说对什么汤武、孙吴一类的知道不是太多,可是,大致的意思他们也懂。
他们也不都是纯文盲,真要是纯文盲,是没机会站在朝堂上的。
他奶奶的,够狂的呀!
如今的大明将领,总有一种自信,叫做“老子天下第一”。
这种自信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一仗又一仗的积累,才最终产生的。
尤其是刚刚传来北疆大胜的消息,更是助长了这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