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封神之我是玉石琵琶精 > 第3章 局势分析,四面楚歌

第3章 局势分析,四面楚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却说轩辕坟三妖出了女娲娘娘宫,便就地施展法术架起一阵妖风飞回轩辕坟,一时间又是悲风飒飒,惨雾弥漫。

    玉昆山皱了皱眉头,前身野路子出身,修行的法门不甚高明,甚至还吃过人,体内法力十分驳杂,施展起这乘风驱雾之术卖相实在是不好看,一看就不像好人。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

    你这一施法就愁云惨雾的,一副邪派中人的架势,不打你打谁?

    “小妹,你那离魂之症可是已经痊愈了?”九尾狐轻声问道。

    “多谢大姐关心,我如今已然痊愈了。”

    三妖相处几百年,早已情同手足,与前身神魂相融的玉昆山与这九尾狐自是亲近。

    “那就好。”九尾狐松了一口气,“不过小妹,你今日在女娲娘娘宫中实在太过大胆,圣人娘娘何等天威,一个眼神就能让你魂飞魄散了,下次切不可如此鲁莽行事了。”

    “是呀小妹,我跟大姐当时魂都被你吓出来了。”九头雉鸡精也在一旁附和,娇艳妩媚的脸上也是一副心有余悸的模样。

    “大姐,二姐,非是我鲁莽。”

    玉昆山嘴角泛起一丝苦笑。

    “娘娘法旨,让我们三妖前去迷惑商王,可你们可知,那商王乃天下共主,朝中更有贤臣良将辅佐,这些文武百官还有不少乃是截教门人,很是有些道行在身上,若不争取些筹码,怕是到时候一个照面我们就身死道消了。”

    岂止是身死道消,到最后简直是人人唾骂,遗臭万年了。

    他和雉鸡精还好,两个炮灰死得早也没留下多少骂名,这九尾狐可就惨了。

    她虽然聪慧却道行浅薄,不识天数,附身妲己祸国殃民,弄得民不聊生,以为这样就算完成女娲娘娘的命令。

    完全忘记那句不可残害众生,是怎么残暴怎么来,结果到了封神结尾,不仅亮出女娲娘娘身份也没保住小命被姜子牙砍了脑袋不说,更是留下了千古骂名。

    九尾狐一族在远古时代还有祥瑞之名,涂山氏中更有狐女女娇嫁给了帝王大禹,也算是贤名远播。

    但在妲己之后,狐族的名声算是彻底臭了,王朝更迭带来的滔天业力加诸狐族,原本的祥瑞神兽跌落神坛,被百姓唾骂为淫祇妖邪。

    而造成这一切的九尾狐妲己,按玉昆山的猜测,这九尾狐的下场必是凄惨无比。

    死后就算化为狐鬼,估计也是被狐族抓回去折磨了,毕竟这是害自己一族失去尊荣的罪魁祸首。

    可如今自己与九尾狐做了“姐妹”,几百年的相处她对底下两个小妖也是多有照拂,玉昆山自然不能让对方再落得这么一个结局了。

    好在自己神魂归位得还不算晚,及时薅了一把圣人的羊毛。

    这几样东西可能在女娲娘娘看来算不上什么,但对于三妖来说,简直有脱胎换骨之能!

    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这一点点小小的改变,玉昆山对于将来改变三妖的命运也算是有了一点信心。

    “嘶……那商朝之中竟也有截教门人?”

    九尾狐一听心下暗道不好。

    要说当今天下仙神大能无数,开宗立教的不在少数,但最负盛名的要数这四大教派。

    太清老子圣人所创人教,玉清原始圣人所创阐教,上清通天圣人所创截教,以及西方接引、准提二圣所创西方教。

    老子奉行无为之道,底下只收有一徒玄都大法师。

    西方二圣因脱离道门自创西方教,被玄门排斥,基本上无法染指东方道统。

    所以要说道统最为兴盛的,就是玉清圣人元始天尊的阐教和上清圣人通天的截教了,几乎把持了整个东方的玄门道统,也是本次封神大劫的主角。

    截教通天教主主张有教无类,万物皆可修道,收弟子只看缘分不看跟脚,因而门下门人众多,更有万仙来朝之胜景。

    单说那商朝太师闻仲,幼年曾拜师截教碧游宫通天圣人座下四大弟子之一的金灵圣母。

    习得一身金木水火土遁变化,座下墨麒麟须臾千里,执雌雄双鞭,头生三眼,中间一目神通,白光数寸,可辨奸邪忠肝、人心黑白。

    真要被他神通一扫,那以三妖现在这一身驳杂的妖气,也不用迷惑纣王了,直接架到三昧真火上做烧烤吧。

    “你我三妖先前跟脚低劣,又是野路子出身,气息驳杂,真要被人识破真身,也必会被认定为邪修。好在如今有娘娘赐下机缘,两位姐姐,不如我们先各自闭关炼化机缘,将这一身妖气化去,提升跟脚,再以待后事如何?”

    九尾狐和九头雉鸡一听也觉得小妹说得有理,打从玉昆山在女娲娘娘行宫大胆出言为三妖谋来好处,两位女妖心下便隐隐对这个年纪最小的小妹佩服不已,不说言听计从,但原本以九尾狐为首的三妖组合,现在竟是隐隐以玉昆山的意见为主了。

    如此言罢三妖便各自入了洞府之中炼化各自机缘,将来的事还是以待来日再说吧。

    却说这纣王自从那日在女娲宫进香题诗以来,非但不将首相商容的劝诫放在心上,自打见过女娲娘娘美貌,更是朝思暮想,寝食俱废。

    见识过那般风华绝代,再回头看自己六院三宫种的这群妃嫔,虽也燕瘦环肥,各有风姿,但与古之神圣女相比,那真如尘饭土羹,不堪谛视。

    犯了相思病的纣王终日沉浸于自己的淫思,也无心朝政,只每日待在寝宫之中郁郁不乐。若是往日太师闻仲还在,岂可任他这般任性,必是早就提着打王金鞭过来劝谏了。

    只是如今北海由袁福通带领七十二路诸侯一起造反进犯大商,其兵力之强,再加上北伯候崇侯虎实在无能,太师闻仲奉敕平北海,带兵远征,已经久不在朝歌城中。

    没有这位先帝托孤,手持打王金鞭,上打昏君,下打佞臣的定海神针在,纣王也被压了多年的骄奢之气也是日渐复苏过来。

    近些年来不仅大兴土木,建宫阙,造湖泊,修林场,劳民伤财以供自己享乐。还逐渐疏远朝中贤臣,更是发落了好几个劝谏的忠臣,宠幸起了费仲、尤浑两名奸诈小人,盖因两人谗言献媚,支持纣王的一切不智之举,甚至还时常出谋划策,可不使得龙心大悦,简在帝心嘛。

    如此亲小人,远贤臣的行径,无形之中滋生一缕缕劫气,融入大商气运之中,成汤五百年基业颓势渐显。

    再说费仲、尤浑二人,想当奸臣讨好纣王获得宠幸的人不是没有,但这两人能够从众人之中脱颖而出,并且深得纣王宠幸,没两把刷子还真不行。

    却说这天二人来到显庆殿,见纣王眉头紧锁,神色烦躁,心思一转便知纣王心中所想。当即进言说道:“大王乃是人王,为天下共主,富有四海,德配尧、舜,普天之下,都是大王之产业,还有什么东西得不到呢?大王想要寻求绝世佳丽,何不明日传一旨,颁行四路诸侯:每一镇选美女百名以充王庭,何忧天下绝色不入王选。”

    纣王一听,是啊!想我富有四海,天下子民何止亿万,这后宫之中没有绝色美人,难道这亿万百姓之中还出不了几名绝色佳丽吗?

    纣王顿时大喜,心下对费仲、尤浑二人更添几分满意,当即说道:“爱卿此言甚合寡人之意,明日早朝寡人就颁布旨意,征选天下美女!你们先下去吧,事成之后,有你们的好处。”

    费仲、尤浑闻言大喜,忙恭敬谢恩退出殿外。

    次日早朝,纣王当即宣布自己想在民间选妃的旨意,但此前他骄奢淫逸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又加上女娲宫题淫诗的事,早已引得满朝文武大为不满,这些臣子倒是真的忠君爱国,其中以商容为首当即跳出来劝诫纣王放弃这个决定。

    站出来劝谏的虽然只有商容,但纣王好歹当了这么多年的帝王,何尝不知他背后站着多少能臣。

    即便身为帝王也不得不顾及这些臣子的想法,当即只得安耐下心思,暂且作罢。

    此事虽然被按下不提,但纣王被百官这么一逼,加上费仲、尤浑屡进谗言,心下不由得对这些屡次坏自己好事的臣子更为不满,对他们更加疏远。

    他贪图享乐,奏折也不怎么批阅,每日只在行宫、猎场玩乐,朝中事物俱都交由费仲、尤浑处理。

    百官虽然心中焦急,但他们可没有闻太师的超然地位和打王金鞭,有心想要劝谏但纣王连见都不见,纵使满腔忠君爱国之言,也只得吞入腹中,在梦中诉说。

    一时之间,费仲、尤浑风头无两,二人把持朝中事物,作威作福,收受不少贿赂。

    所谓上行下效,不少臣子也被纣王的态度伤了心,俱都明哲保身了起来,不再冒头。

    而那心思活络的,也都捧起了费仲、尤浑二人的臭脚,朝中渐渐不复清明之态,又是一缕缕劫气滋生,不断侵蚀着大商气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