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突然开了挂 > 第722章 探讨和研究

第722章 探讨和研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跟随他们几个参观并做介绍的潜艇驾驶员说道:“这艘潜艇的驾驶方式和游艇差别不太大,但水下航行和水面有所不同,有经验的人学起来更快一些!”

    曾凡好奇地问道:“潜艇上有那种可以抓水里东西的机械手臂吗?”

    “前面左侧可以伸出一个高速电锯,用于物体切割,右侧有一个可操控机械手用于抓取物体,不过前面的存储空间很小,不能超过一米长度,宽和高不能超过半米,使用的机会不多,后面有水密舱,舱内人员可以穿上潜水衣出去进行操作,这两个机械装置主要还是出于自卫考虑,水下的大型生物太多了,有这个安全一点!”潜艇驾驶员解释道。

    说完,他还坐到驾驶位置启动潜艇电源,操作了一下这两个装置,潜艇驾驶员座位后上方还有一个小型电视机,后排乘客可以通过艇外摄像头拍摄画面,清晰的看到这两个装置的动作,不知道谁设计的这个潜水艇,考虑的还挺周到。

    直径半米的高速钜片转动起来悄无声息,通过粗壮的三关节液压金属臂杆进行多角度移动,却可以想见它的威力,那些巨型鲨鱼都挡不住它一击吧?

    “这个潜水艇价格不便宜吧?”耿厉问道。

    “电动潜艇是选配装置,二公子多花了九千万港币,比上面那架直升机还贵一千万!”对方笑着介绍道。

    “潜艇在水下怎么样定位,可以和外界实时通讯吗?”曾凡又问道。

    “陀螺仪,加速计,主动声呐,卫星导航,卫星电话,无线电等必要设备都有,还有一套和游艇联系的专用通讯系统,水下十公里范围内,水面一百公里范围内,可以实时语音通话,大部分情况都能应对了,潜艇标准续航十个小时,我建议每次出航不要超过六小时,或者电量低于百分之五十就要立即返航!”潜艇驾驶员认真的说道。

    参观完游艇已经是中午时分,薛燕并没有跟随他们参观,曾凡几人来到食堂,看到她坐在往常的位置已经吃上了。

    几位随游艇一起过来的驾驶员,由耿厉和张也几个人负责招待,曾凡选完餐端着餐盘还是坐到薛燕旁边,这也成了半年来的习惯,其他人很少这时候凑过来打扰他们。

    即便是怀孕挺着肚子,薛燕的胃口也没有曾凡大,哪怕两人选择一样的食物,最后她还是吃不完,需要曾凡最后打扫战场。

    “游艇好玩吗?你怎么突然又想弄一艘游艇了?”薛燕抬头看了他一眼,疑惑的问道。

    “那天跳水后产生的想法,我既然研究海洋生物,不能只在实验室里,还需要近距离的观察了解,有更直观的认知才行,游艇只是一个载具,更重要的是它携带的那个电动潜艇,可以潜航海底,等耿厉他们操练熟了,带你去水下参观!”曾凡笑着说道。

    “那得等我生完孩子再说,现在我可不想冒险!”薛燕一点不动心的回道。

    “你说的对,安全第一!”曾凡附和道。

    “你应该不只是想去海底参观吧?”薛燕问道。

    “当然不是了,亲自采集一些不同的生物标本,比从实验室渠道获取的更有价值,还有我培养的一些新型物种,看看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实验室模拟再真实,也和实际环境有差别,做这些事情都离不开潜水艇,以后我还打算自己设计一艘潜艇!”曾凡对她没什么可隐瞒的。

    两人的谈话并不影响吃饭,薛燕突然笑了一下,说道:“看来你养的那两只黑猩猩对子雯的爷爷刺激不小,老爷子兴冲冲的走了!”

    “不是黑猩猩给他的刺激,是那种药物给他带来的希望,他非要召集董事会讨论这件事情,看样子是有点等不及了,不知道讨论出一个什么结果呢!”曾凡不以为然的说道。

    “你得换位思考,这几位董事平均都八十多岁了,时日无多,当然不像你那么有耐心,可以不紧不慢的等待实验结果!”

    “那你推测一下,他们会提出什么样的方法加快动物实验进度,是不是像你堂姐猜测的那样,增加黑猩猩的数量?”曾凡问道,揣测人心方面,尤其是这些老狐狸们的想法,不是他所擅长,他更愿意相信薛燕的判断。

    “黑猩猩是最像人的动物,现在既然已经验证有效果,增加再多数量又有多大用处?不外乎就是像你那次抗癌病毒一样,直接人体临床实验嘛,香港澳门几百家养老院,安养院,大多数都有他们的资金支持,潜在实验对象可比癌症晚期人群多多了,对他们来说,挑选一批愿意签署免责协议的人并不是多难的事情,只要服用几个月不产生明显严重的副作用,他们之中肯定有人就会亲自上阵了!”薛燕十分笃定的说道。

    曾凡身在局中,一直没有想到这方面,他潜意识里不想让这种药物太早应用,薛燕直接点明了出来,并且她说的很快就会得到验证。

    不是对药物没有信心,而是曾凡感觉还可以做得更好,至少可以不用像现在这样必须持续服药,还有就是对这种药物将带来的社会变化有疑虑,他不确定这种变化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相比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变化,这种社会变化的推演对他来说难度更大。

    每个人能力范围都有限,他也不可能什么都管,暂时想不清楚就不去想,让专业的人去想吧。

    吃过午饭后,曾凡回实验室继续工作,薛燕继续去编纂那几本常识教材,耿厉和张也则是带着几个有经验的退伍兵去学习操控那艘游艇,当然也包括上面的直升机和电动潜艇,对他俩来说,总算是有了点正经事情可做。

    珊瑚生态系统的改造有所进展,各种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它们的生长速度确实有所增加,但是距离曾凡期待的效果还差很远,几十万年长成和几万年长成,速度有了十倍的提升,实用意义仍然不大。

    他的变异蓝藻已经更新到了第五个版本,它们体积比原先更加微小,繁殖速度更快,互相之间生物电信号传递速度也更加快捷。

    曾凡不再满足刚开始时候那样的简单控制,让它们像体操表演一样按照设定队形生长繁殖,一次实验要好几天才能看到效果。

    他正在试着让一定数量的蓝藻形成一个个独立功能的群落,这些群落功能互相配合,搭建一台最初级的信号收发器,可以完成最简单信号传输。

    蓝藻自身的生物电信号实在太微弱了,一次次不同个体间传输的延迟叠加到一起,慢的出奇,接受一次它们的信息要十几分钟,在机房内部都这么慢,以后怎么组建更大型更复杂的系统,就算组建出来也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必须让它们能高效的互相合作,不需要一个个去训练,把想让它们做的事情写入它们的基因就行了,蓝藻的基因足够简单原始,经过多次用超算的演化模拟,他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自由编辑。

    就像曾凡最开始编写的那个点点用户端程序一样,任意两个互相之间都可以建立联系,不同的蓝藻细胞既有一致性,每一个又能做到唯一,多个联系到一起就可以自动组建成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型网络,实现预设的功能。

    曾凡的难题就是蓝藻基因组体积太小,他想要实现复杂的功能,必须让基因组包含的程序足够精简,想要蓝藻快速繁殖还能保持基因组关键部分稳定性,还要主动的压缩精简这个基因组的碱基数量,这个工作的难度,全世界只有他一个人能完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