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生产线
鲁竞和他们一起回城,路上又联系了两个当年的战友,一起吃了顿饭,一直到晚上九点多钟才散场,李明过后就要回部队。
回到家里,已经十点多了,圆圆给他开门,李虹正在做睡前瑜伽。
曾凡打个招呼,进卫生间洗澡,准备睡觉。
“跳伞好玩儿吗?”睡前躺在床上,李虹问道。
“从云层上面往下自由落体,老过瘾了,我今天跳了五次,已经能独立跳了,以后有时间带你去体验!”曾凡兴致勃勃,很想分享一下心情。
李虹用手捅他一下,不满的说道:“你还真有瘾呀,一次还不够,连着跳五次!”
“人家李明专门从部队回来一趟,就为了教我跳伞,我不得抓紧时间学会?其实没那么难,有胆量就行!”曾凡耐心解释道。
“不说那个了,说工作的事,大伙儿让你当董事长,是让你干活儿的,你倒好,就去开了一次会就不去了,人家徐灿好几项工作,也不像你这么自由散漫!”李虹唠叨。
“这都什么时代了,工作好坏不是看考勤,我在家里就能工作,没必要每天去那里耗时间,没有意义!”
“你天天在家宅着就有意义了?”
“那当然,家里比较自在,想干啥干啥!效率更高!”
“算了,说不过你,睡觉!”
曾凡在鲁竞的冠峰跳伞俱乐部办了个年卡,一年内可以不限次数的跳伞,当然价格不菲,现在他对这个不敏感,就为了体验。
后面的一个月,他隔三差五的就去跳几次,很快就凑够了次数,拿到了a级的跳伞执照,有了这个证,以后在大部分的跳伞基地,都可以独立体验跳伞了。
a级执照只是初级,后面还有bcd三个级别,到了d级才能带新人跳伞,当职业教练,d级执照需要五百次以上的跳伞次数,还要完成指定课程训练,这个需要时间比较长。
他想要亲自带着李虹跳伞,还任重道远,这次数就不是一时半会能凑够了。
当教练也不是他的目标,他只是想体验失重的感觉,新鲜劲头过去,跳伞的积极性就大大减少,去的没有那么勤了。
这时候他的工作开始多了起来,脑波机器人公司成立一个月,各项手续都办差不多,正式开展工作,他再不愿意也得去时常露面,出席一些活动,在一些文件上签字等等。
现在公司最重要的实物资产是惊云智能入股划转过来的制造工厂,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施工,工厂一条生产线改扩建完毕,可以投产,他这个老大一次还没去过,有点不太像话。
工厂位于上地开发区,和惊云智能的办公楼不远,原先为他们代工客服机器人,得到脑波科技授权后惊云智能飞速发展,挣了不少钱,将这家占地面积不小的代工厂买了下来,他们的研发和生产都在这里进行。
新公司组建后,这家工厂开始改扩建,今后将专门生产人形机器人,未来理论产能将达到年产百万台以上,只要上游部件供应跟上,这里以后每天可以制造出将近三千台机器人。
现在这家厂董磊兼任厂长,机器人的主要设计者贾晓辉是总工程师兼副厂长,整个改造扩建都是由他主持,现在已经改造完成一部分,可以小批量进行试生产了。
高华,石鑫,曾凡带着各自的秘书,还有各自试用的机器人来参观工厂,开启新的生产线,正式投入量产。
他们和董磊,贾晓辉组成了脑波机器人的董事会,在曾凡的邀请下,董磊将担任公司的总裁,以后为他分担大部分工作,这家新公司董磊的股份不多,可是比他原先的惊云智能更有前途,那家公司交给副手就可以了。
工厂的所有生产管理流程都不再有人类参与,而是由各种机械手操控,在流水线上进行,原先最繁琐,最耗费时间和人力的组装,走线工作,由自家生产的智能机器人来替代,这些机器人将极大提升产品合格率,提高生产效率。
在场的都是自己人,也没必要太多繁琐仪式,董磊介绍完情况后,贾晓辉在众人见证下按下启动按钮,上百米长的生产线运转起来。
一块块锻压成型的金属骨骼,在机械手和机器人的配合下组装在一起,一个个部件往上面添加,一条条的线路开始布置,最后贴上一块块的硅胶皮肤,种植上头发眉毛,整条流水线细分为上千道工序,在精密的流程设计下,短短二十五分钟后,第一台智能机器人组装下线。
机器人下线后,会自动进行个个关节的活动,有一套专门的体操进行检验,规定的时间内做完整套动作,然后进行器械练习,测试身体强度,力量等级,灵活程度,接下来跳进一个水池清洗和进行防水测试,合格后上岸烘干,穿上准备好的制服,进入一个单独的房间。
这里将进行视力,听力,其他各种传感器以及发声测试,这些都通过后,进入下一个房间进行笔试,需要机器人在触控答题屏手工填写几套卷子,只有按时完成并且达到一定成绩,才能进入最后一项测评。
最后一个环节是五名机器人考官进行面试,一系列的提问,了解测试机器人的认知,特长,兴趣等等情况,最后评估合格,所有生产测试数据录入数据库生成唯一编号,机器人进入待分配区域,生产完成。
整个制造过程只有二十五分钟,后面的测试过程却有一个半小时,好在测试也是流水线进行,过程用时都有考虑,不会产生大的堆积等待,生产线启动两个小时后,第一台机器人通过测试进入待分配区域,十分钟后第二台通过测试,九分钟后第三台通过测试
几位参观的董事里面,只有高华技术上是外行,了解有限,曾凡也是第一次来这个工厂,但是整个生产流程他都心里有数,很多环节设计他都在线参与了,最后的测试环节大部分题目都是他出的,当然,圆圆也出了不少力。
“我看生产速度并不快,这条全自动的生产线也需要一定时间磨合吗?”高华奇怪的问道。
按照现在的速度,一个小时五六台,一天不停也就一百多台,比改造前生产速度提升有限。
贾晓辉扶了扶眼镜回答道:“有这方面的原因,后面熟练度提升,能达到三分钟一台,我们过后还会调整产线,增加智能机器人参与数量,理论上可以达到每分钟下线一台!厂区面积够大,等后面两条新增生产线建成,到时候保守估计,日产三千台!理想状态能达到五千台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