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苏家往事2
那时候的苏长卿苏长志两兄弟都已经十几岁。
大家都没想到一直缺席自己成长的父亲,一见面会是这样的场景。
苏清瓷对那时候的事情知道的不多,只是小时候从大人的谈话中大概知道一些。
反正到后面,这场大战差不多是两败俱伤。
苏长志走丢。
而秦湘湘肚子里面快足月的孩子也没有保住。
经过组织上的介入,也不知道后面是怎么谈的。
李月娘与苏毅办了离婚手续。
之后相传秦湘湘那一胎流产伤到了底子,多年不孕。
而苏毅也没有委屈李月娘和苏长卿。
在原主的记忆中,差不多是把李月娘当成了亲娘孝敬。
也尽全力的培养苏长卿。
痛失二子的李月娘消沉了几年,在长孙苏金东出生后突然是看开了一切。
重新振作了起来。
她干的最多的事就是揍苏毅。
知道秦湘湘又怀上孩子后更是斗志勃勃。
两人在京都斗了半辈子了。
用李月娘的话说,“你丈夫都是我奶大的,你公爹公娘都是我伺候走的,要不是新出了个什么婚姻法。”
“你都得跪下喊我一声大夫人。”
更何况,苏毅把苏家的财产败的干干净净,他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苏家垫的基石。
而苏长卿是苏家的长子,李月娘固执的认为,苏家的一切都是苏长卿的。
她就算不为了自己,也要为了儿子孙子争取。
不然凭她一个民国时代,传统礼教教养出来的童养媳。
怎么可能把苏长卿培养出来,甚至送出国留学?
而秦湘湘更是恨毒了李月娘,甚至在长子苏长安出生后排除万难,让他以老二而居。
为的就是时时刻刻提醒着所有人,她为此失去过一个孩子。
在苏家。
不但李月娘与秦湘湘斗法。
苏长安也与苏金东斗。
苏美芳则是盯上了苏清瓷。
所以苏清瓷在听到苏美芳的声音后才会一声不吭的挂了电话。
提着包裹走到一个没人的巷子,把包裹收进了农场,苏清瓷就朝着粮站走去。
刚到粮站门口就遇到了李丽和罗松三人。
“清瓷,你的事办好了?”李丽提着不少东西,远远就朝着苏清瓷招手。
“办好了,粮食看的怎么样啊?”
“大米一毛2,红薯七分,不过都要票,其他的就比较紧俏。”
李丽默了默,“我们打算都买一些参着吃。”
“再买一些面粉,偶尔蒸馒头做面条改善一下伙食。”
苏清瓷点点头,她其实都无所谓。
“那我们就一起买吧,先买一个月的。”
“我们四个人,一个人按一天一斤算,也最少要4斤,一个月就是120斤。”
“我们就先买140斤吧?”
“等吃的差不多了在买,免得放在家里潮了或招老鼠。”
罗松和卢林平在心里大概算一下,当即转头和李丽苏青瓷进了粮站。
几个人合计买了50斤的大米,70斤的红薯,20斤的面粉。
四人在粮站就把账给算清了。
其他三人脸上都不怎么好看,粮站的粮食价格不贵。
但是都要凭票购买。
大家虽然手头上有些积蓄,可他们带过来的粮票却一下子去了一大半。
这么算起来,好像还是在大队支借粮食更划算。
苏清瓷倒是无所谓,因为原主本身就是一个土著小富翁。
罗松与卢林平两人把粮食扛到粮站门口的屋檐下,对着李丽两人交代。
“李丽,你和小苏在这里看着粮食,我和林平在去转转,看能不能弄一口锅。”
李丽点头,“铁锅现在可不好弄?”
苏清瓷想了想,“要是实在不行,就弄两个瓦罐吧。”
卢林平有点头疼,现在供销社买铁锅不但价格贵的离谱,时常缺货,还要特定的工业卷。
他们打算去饭店后厨房公社食堂或者废品站看看有没有别人淘汰下来的废弃铁锅。
然后拿去修补一下。
“我们尽力吧。”
“陶罐应该好弄,要实在弄不到铁锅,就只能陶罐了。”
苏清瓷点头,随后指着墙角的麻袋。
“李丽先看着吧,我还要去一趟供销社。”
“我东西还没买,而且还有一个包裹没有带过来,我得去提过来。”
“没事没事,你去吧,我在这看着就行了。”
几人约定好后,便各自散去。
不同于后世的高楼大厦,这个时代的供销社从外观来看也就是一个比较大的平房。
不止房大,门也够大。
大门的上方挂着五个大字,“桃花供销社”异常显眼。
门口时不时的有人进出。
苏青瓷满脸好奇的走了进去。
入眼就是一个个分门别类的小格子,有点像后世那种小卖铺。
东西种类倒是比较齐全。
苏青瓷一个一个小格子慢慢的看着。
日常用品她倒是不缺,她农场的超市里面要啥有啥。
不过很多东西是不能拿出来的。
所以在明面上,日常用的,哪怕她不用,也得放一些,不然就显的太奇怪了。
说不定陈海英那个脑残还会借此找事,说自己的东西被人偷用了呢。
很快苏清瓷就转到了调味品区。
这个时候的调味品,酱油呀醋啊,都是散装的。
基本都是自己带一个瓶子过来,要多少,售货员才会接过瓶子收了钱给你打。
把供销社大概逛了一圈,苏清瓷买了一些草纸,最便宜最硬的布料买了一大块。
又买了一些针线细小的麻绳以及桃酥零食糖果肥皂雨伞等日用品。
等她大包小包的提着从供销社出来的时,远远就见着卢林平和罗松朝着粮站而去,怀中抱着一个土灰色的大陶罐。
苏清瓷知道,他们这是还没有弄到铁锅。
用意念查看了下自己空间,农家乐外面一排排的露天灶炉,没有任何现代化的标志。
这是农场里面专门给找野趣的客户准备的,让他们自己动手野炊。
看来等会得找个机会去撬一个锅子出来才行。
“公社食堂我们也去了,回收站也去了,我们再去国营饭店后厨问问。”
卢林平把陶罐放下,对着李丽解释道。
“实在没有的话,到时候找大队长,让问问看谁家有没闲置的。”
李丽几人都知道,这句话也就是自己安慰自己。
这时候的铁锅可是奢侈品,村里大部分人家里也就一口铁锅。
一些条件差的甚至都没有,一家三代就靠着一个砂锅。
民间更是相传,铁制品都被国家收上去造导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