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婚后生活有点碎 > 第93章 挑刺儿

第93章 挑刺儿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一晚上都没怎么睡,把孩子送到学校,回到家之后,脑袋昏昏沉沉的。

    坐在沙发上,想睡一会儿,可又害怕一觉睡到了晚上,要是耽误了接孩子就麻烦了。

    算了,还是在沙发上眯一会儿吧。

    先定好表,两个小时,可能两小时之后还没睡着,也可能两小时之后还没睡醒;

    索性多定几个闹铃,每隔一个小时就定一个闹铃,生怕睡过头。

    不成想,还没睡着,确切地说,还不到半个小时,就接到了我妈打来的电话。

    “明媚,干什么呢?”

    电话那端传来我妈阴沉的声音。

    不可否认,我妈是个劳碌命,这辈子过得也很辛苦,我应该体谅她;

    但是,每次听到她这种阴沉的声音,我就心头一紧,仿佛看见她眉头紧锁地站在我面前一样。

    “没干什么,”

    “小帅上学去了?”

    “去了,上学去了。”

    “你在干什么?写作?”

    “啊!写点东西。”

    “怎么,现在也不知道往家里打电话了?”

    “没有,我爸怎么样了?”

    我妈肯定是在挑刺儿,因为上学的时候,不管是高中还是大学,我都是每个周末都往家里打电话,

    六七年的时间从来没有间断过,我习惯了,父母也习惯了。

    结婚之后还是经常往家里打电话,就是从买阳光花园这套房子的时候,开始不怎么打电话了。

    没想到,有一天亲情也会被金钱给阻断。

    “你爸好多了,这不整天看着他,提醒他不要喝酒,不要抽烟;

    要是有人到家里来喊他出去玩,也都尽量嘱咐他;

    就算是跟别人出去了,也一再叮嘱别让他抽烟、喝酒。”

    “哦,那就好,定期复查,吃着药,还好一点。”

    想起我妈曾经跟我们说,要经常往家里打电话,叮嘱我爸别抽烟别喝酒,

    但是,我爸就是那种特别轴的人,要是听人劝,怕是早就把烟跟酒都戒掉了。

    我读高中的时候,是在景山市的一所职业高中,那会儿父母在外面做生意,我住校,一个月回一趟老家。

    还算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那个年代手机还不是很普遍,尤其在学生中间,有bp机的同学都很少,大多数人是办那种ic卡,在学校门口就有公用电话。

    每个星期都给远方的父母打个电话,心里稍微能好受一些。

    要说学习,我上小学的时候成绩非常好,读初中的时候也还说得过去,后期因为参加了校舞蹈队,经常排练舞蹈,成绩下滑了。

    再加上偏科特别严重,导致整体成绩不理想,于是没能考上好的高中,也没能考上好的大学;

    即便如此,父母也并没有责备我,他们觉得一个女孩子,上学就比不上学要好。

    其实,当时有很多同龄人,学习成绩不理想也好,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也罢,有不少辍学的,

    王月牙就是其一。而我,似乎很幸运,在父母的支持下上了大专。

    虽然学的是法学专业,到现在也没当上什么律师,更没有到法院去工作,但我还是非常感谢那三年上学的机会。

    这都是后话,当时并不觉得父母有什么难处,除了每次交学费的时候有点费劲。

    说起我爸的病,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得的,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好的,

    就像我妈的性格,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变成这样了,她是因为常年的自卑,或者说没有安全感,造成现在的样子。

    想起我爸的病,我没什么好说的。

    就拿喝酒这事儿来说,要是没人搭理他,也就是自己喝上几杯就算了;

    要是有人劝他少喝点,那可就来劲了,非得一杯接着一杯地喝不可,咱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咱也不敢问。

    在矿区生活的那几年,我爸虽然也喜欢喝酒、交朋友,但对家人还是比较不错的,

    尤其每年过春节的时候,我爸都会在家里组织家庭联欢会。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玩成语接龙,唱歌比赛,还有诗歌比赛。

    我爸最喜欢背的就是《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他总是慷慨激昂,抑扬顿挫,让我跟明理至今都记得这首诗词。

    还有,我爸喜欢唱歌,家里有dvd,也有话筒,我爸喜欢拿着话筒,唱着他最喜欢的那首《把根留住》:

    多少面孔,茫然随波逐流,他们在追寻什么?

    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却在命运中交错……

    这首歌的歌词至今仍然印在我的脑海中,也印在明理的脑海中。

    很长一段时间,家里都是和谐的,都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因为我们不缺钱。

    我也早就在斑斓的岁月中明白了一个道理:

    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有钱这件事,真的可以避免掉很多麻烦,减少很多矛盾,甚至可以让一个家庭幸福,让一家人活得更有尊严。

    因为我们家里不缺钱,所以有很多人愿意跟我爸交朋友;

    因为我跟明理的零花钱很多,所以我跟明理的朋友也很多。

    或许小孩子并不懂什么趋炎附势,但是小孩子也知道喜欢跟零食多的孩子一起玩,因为有吃有喝,还有趣。

    人在该奋斗的年纪就不要选择安逸。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用现在的话来说,我爸当时是躺平了,不再努力了;

    以为以当时的财力和人脉应该过得还不错,谁也不会想到日后我们的生活会变得这么难。

    六十岁了,在城市里漂泊了大半辈子的父母回老家了,依然做着早餐生意,但是已经挣不到钱了。

    人最大的可悲就在于,不能挣钱了,但是还需要花钱,而且,比能挣钱的时候花的还要多。

    这就是一件挺恐怖的事了。

    农村合作医疗给了我爸很大的勇气,因为住院可以报销不少,这也是他坚持回老家的看病的原因。

    在江北市生活的那几年,做静脉曲张手术他也是回老家做的,就是因为能报销不少。

    我爸病了,老了,开始知道挣钱难了,开始知道自己脾气不好了。他想重新出发,是悲壮,也是无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