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婚后生活有点碎 > 第31章 千里之外

第31章 千里之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反正也睡不着了,还不如坐起来。

    窗外的天空呈现铅灰色,那是黎明之前的颜色。

    远处的路灯和小区楼外墙上的灯像是一条腰带,让不算明朗的天空有了新的面貌。

    突然就想到了奶奶的腰带。

    奶奶一辈子没有用过街上卖的腰带,更没有买过商场里昂贵的腰带。

    她的腰带是一条绳子。

    很多年了,那是一条用各种颜色的布条拧在一起编织而成的腰带。

    如果说以前是因为家里穷,那么,等后来经济条件稍微好一点之后,奶奶依然用着她的绳子腰带。

    她说已经习惯了,用了几十年了,也不愿意换了。

    千里之外,我的亲人们依然在贫穷里挣扎。

    西明庄,我出生的地方,承载了我为数不多的回忆。

    到现在为止,村里的人加起来我认识不到十个。

    除了同一胡同里的几个邻居,别人基本上不认识,连混个脸熟都做不到。

    现在,恐怕连邻居也认不出来了——因为都不在家了。

    对西明庄的记忆,大概是从矿区回来之后开始的。

    六岁之前尽管也生活在西明庄,但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记忆了。

    唯一记得的,就是很小的时候跟着奶奶回她娘家的时候拍过一张照片。

    那是我跟奶奶为数不多的合影,不过,早就找不到那张照片了。

    可以说,我对于爷爷奶奶的感情要大过父母。

    读初中的时候是爷爷去送的我,初中毕业的时候是爷爷把我接回来的;

    读高中的时候是爷爷送的我,高中毕业的时候也是爷爷把我接回来的。

    高考的时候,六月份,烈日炎炎,奶奶在考场外等着我。

    我们借宿在一个亲戚的家里,谨小慎微。

    那个时候我就明白了,没有钱,在任何人面前都会小心翼翼。

    九几年的时候,也就是我跟明理回到西明庄之后,是日子最不好过的时候。

    父母的生意每况愈下,往家里寄钱的次数越来越少,钱也越来越少。

    最穷的时候,家里只剩下五毛钱。

    奶奶自嘲,说那是看家的钱,不能动。要放好,以备不时之需。

    在矿上的那几年,我跟弟弟一天的零花钱都不止五毛钱。

    真不敢想象,两个地方,竟然像是生活在两个世界。

    穿过好衣服好鞋的我,在镇上读书的时候常常感到自卑,那是无论多么优异的成绩都无法抹平的一种自卑。

    脚上洁白的旅游鞋换成了小碎花的千层底布鞋;

    黄色柔软的丝绒裤换成了缝纫机做出来的粗布裤子;

    大花领的时髦外套换成了手工缝制的大棉袄,又肥又大。

    就连秋裤,也换成了在集市上买来的扎腿的便宜货。

    作为一个爱美的女孩子,我是无法接受的。

    最苦恼的,家里竟然连洗发水都没有,更别提什么让头发看起来油亮亮的摩斯了。

    用什么洗头?用洗衣粉洗头。

    就是洗衣粉,奶奶洗头的时候也只肯用一点点,因为洗衣粉还要留着洗衣服。

    头发没有以前好看了,也没有以前顺滑了,变得毛糙、发黄,皮肤也变得粗糙了许多。

    最害怕过冬天,因为会冻手、冻脸、冻耳朵,奇痒无比。

    好几年,一到冬天我的手背就肿的跟个面包一样。

    镇上光秃秃的校园里面更是奇冷无比,没有空调,没有暖气,连喝口热水都要去开水房排队。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家里的贫穷,冬天的寒冷,还有泥泞不堪的小路。

    那些狭窄的土黄色的小路,不管是遇上雨天,还是遇上雪天,都会变得泥泞不堪。

    尤其夏天,雨后的小路根本没法骑自行车。

    走不了三五步就要找个树枝把轮子上的泥刮干净,不然,寸步难行。

    离开西明庄这么多年了,这些记忆依然稳稳地存储在我的脑海中。

    如今,时过境迁,西明庄早就不是先前那个泥泞不堪,灰突突的西明庄了。

    路早就换成了干净宽敞的柏油路,路的两边也都竖起了明亮的路灯。

    自行车基本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汽车、电动车、电动三轮。

    当年为数不多的土房子已经不见了踪影;

    随处可见的四处漏雨的砖房子也不多了,

    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明亮的楼房,是焕然一新的新时代平房,还有各种新时代的电器。

    家里有了电视,有了电脑,安装了空调,还有热水器。

    生活慢慢好起来了,村里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年轻人去了城市,上学也好,上班也好,做生意也好,都往外跑;

    村里的小学早就没有了,就连隔壁村上的小学也没有了。

    孩子们越来越少,村与村之间的学校都合并了,就这还招不来人。

    有条件的人都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景山市虽不是什么大城市,但对于西明庄,或者镇上的人来说,也算是个不小的城市。

    理所当然,景山市的房价水涨船高。

    现如今,奶奶已经八十多岁了,爷爷跟她同岁,也是八十多岁。

    两位老人依然留守在西明庄,孩子们时常回去照顾一下。

    我的父母从江北市回到景山市也有这个原因。

    爷爷奶奶年龄大了,需要人照顾,孩子离家近一点,哪怕不是时时刻刻守在身边,心里也踏实。

    尤其爷爷身体不大好,生活不能自理,已经离不开人了。

    明理还没结婚,爷爷奶奶吃药也要用钱,我父母自己也有六十岁了,到处都离不开钱。

    回到景山市的他们并没有什么清福可享,在镇上又开了一家小餐馆。

    好在离村子比较近,骑电动车十来分钟就到家了。

    他们一边挣钱,一边要照顾老人,一边还要操心明理,操心我,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做了几十年的生意,手里还没有多少钱,尤其生病之后,又耽误了做生意,房租可是一分不少要交。

    “都怪你,要不是你年轻的时候吃喝玩乐,这个家也到不了这个地步。”

    一向勤俭节约的我妈时常埋怨我爸几句。

    又有什么用呢?

    我爸自己也明白了,年轻的时候不该这么混,现在已经无济于事了。

    最好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现在的他们焦头烂额,整日为钱奔波。

    眼下,不光爷爷奶奶吃药的钱紧张,连他们自己吃药的钱都紧张了。

    钱,让人欢喜让人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