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逆天神医 > 第47章 古针方物

第47章 古针方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今天,王晓斌特地跑到医院,就是要为这些日子来的治疗划上一个句号,将老人的身子调理到他医术范围内的最高状态。

    王晓斌双手握成拳头,以指节处轻柔的按着老人的膝盖。

    不多时,老人便发出了轻微的鼾声。

    确认老人沉睡后,王晓斌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老人已到风烛残年,这些日子所做的一切,仅仅是拖住死亡的步伐,并没有太大的功效。

    依老人的家庭情况,恐怕日后仍然会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自然又会引发原有症状并发,到时候就回天乏术了。

    王晓斌深明此理,叹息了一声:“算了,走一步算一步,尽人事吧!”

    只希望老人在日后的日子能轻松点,少一些病痛的折磨。

    针为药之辅,药为针之本,药针同施,起死回生。

    《古针方物》开篇总引,深辟地阐述中医领域药与针并施的相辅性,以求达到去病的目的。

    王晓斌凝神而立,双手紧握四枚长短粗细相同的银针。

    口吐一声“疾”,双手快速推出,瞬间便将八枚银针扎在老人双腿膝盖周围内膝眼、犊鼻、阴陵泉、鹤顶四处大穴。

    上述四处大穴控制的是上至大腿根部,下至小腿处的血液流动,骨骼内的气流流动强弱,起到舒缓经血运行的重要作用。

    双手收回后的瞬间,又从针袋中抽出八枚银针,快速扎在老人双脚内庭、陷谷、冲阳、中封四处大穴上。

    这四处大穴本身起到足部养疗的作用。

    而王晓斌扎下去则起到连接膝盖逼下来的骨骼内寒气,并从足部泻出的功效。

    王晓斌进针入穴后,大耗神力,用毛巾擦了下额头的细汗。

    八针同施入穴,已是高级针灸师的水准。

    而他师傅谢正平则可以同施十六支针,接近登峰造极。

    针灸入门,首先要认穴,人体穴位近千,想记住起码要一年。

    其二是进穴,先用粗针扎穴,以求认穴准,进穴准,出穴准。

    完成上述步骤后才能在人体上扎针。

    一切过程繁琐复杂,非一般耐心和悟心难以成为针灸大师。

    王晓斌机缘良好,得有名师指导,又加勤学苦练,方才大成。

    短短的八针,蕴涵了太多的辛苦泪水,如有针灸师在一旁,恐怕立即崇拜得五体投地。

    整个十六针功效是通血活络,追风祛风,并非简单扎下去那么简单。

    揩了额头汗水后,王晓斌双手食指与拇指并拢,轻轻捻动双脚同一穴位的两根银针。

    速度奇快,每秒钟七转,然后轮转下去。

    而在捻针过程中又深有学问,不同的针施力力度不同,运转方向不同。

    一组针捻三秒钟立即轮转,以起到缓冲效用,给足够时间让针中汇集联合。

    药针不同一般银针,其中所用药物全是珍贵药材,经过了碾、煮、真空晾晒、分离去除杂质后,剩下的是最精华部分,然后用特殊仪器,用特殊方法灌注进银针中。

    如人参,一公斤人参其中最精华部分也仅仅只能灌注三枚银针。

    真正能灌注到银针中的药材,价值远高于人参。

    这十六针施下去,虽然可以驱除骨骼中的风质,却不能解除其它病患,也不能拖缓人体固有的身体机能老化。

    整个捻针过程持续了十分钟,分为十次。

    如此下来,做完后早已被汗水全部湿透。

    “呼!”

    王晓斌轻轻地呼出一口气。

    转身打开针箱中的夹层,取出一根长一米,如同普通缝衣针般粗细的钨金线。

    在金属中,钨属于传热比较快的金属,而且不会生锈,有利于长期保存,锻成金线非常不容易。

    王晓斌非常仔细地用钨金线将十六支银针的上端系在一起。

    并且要保证这些钨金线不会和老人腿部皮肤接触在一起。然后用一个只有巴掌大小的小功率发电器连接在钨金线的末端。

    这种小功率发电器,产生的电流电压,根本不会为大脑感受到。

    但是对心脏来说还是有些作用的,用以对心脏进行微电流电击。

    电击除了在心脏起博上使用或驱除淤血和偏移血管中骨碎的作用,在医学界并不常用。

    中医更基本上不会用到电。

    所以这种电击针灸,是王晓斌两位师傅研究指导出来的。

    借以刺激心脏跳动频率,致使人体肌肉紧缩,血液加速流动,用以加速药物运行和吸收。

    对施用药针来说,可比用手快速捻动银针来得直接快速多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