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一触即溃
在场的每位藩王都知晓。
在平原上与蒙骑作战,没有重步兵及战车掩护,是不可能战胜蒙骑的。
这不是夸夸其谈,而是实力使然。
无论是太高祖皇帝还是太宗皇帝当年北伐大漠时,都是选择大规模军事用兵。
几万以上骑兵,外加几十万步兵协同作战,在强大的军事差距面前,多数蒙古军阀望风而逃,连一战的勇气都没有。
这也是为什么大明屡屡剿灭不尽蒙古人的根本原因。
蒙古人即使打不过明军,还可以纵马向西奔逃!
而大明北上的重型军阵,机动性很差。
加上大军那庞大的粮草消耗量,注定这种大型军事行动,无法长期维持。
只待大明军队退出草原后,这些蒙古部落又会卷土重来,重新统治这片辽阔无边的草原。
反观历史上,中原汉族对草原部落的几场经典反制战役。
全都是建立在以强大的骑兵队伍为基础下,将游牧民族打得抱头鼠窜,四散奔逃。
最为著名的西汉名将霍去病,封狼居胥!
打出大汉王朝的无上风采。
但是,在其璀璨耀眼的光辉战绩下,是与西汉王朝那强大的后勤补给密不可分。
正因有西汉王朝充足的后勤补给支持,霍去病才能率领数万精骑横穿大漠二千里,深入到单于老巢,发动了那场震古烁今的漠北大决战。
漠北大决战!
是汉朝与匈奴互赌国祚的战役,双方都为此押上所有的“王牌骑兵”。
最终汉朝取得绝对性的胜利。
野蛮不驯的匈奴部落,因此变得“人丁凋零”,从不可一世走向“漠南无王庭,漠北走穷狗”的窘境。
仅剩的匈奴人,不得不悲伤怆然地吟唱起那流传百年的屈辱之歌: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遥望着平原上的两队急速逼近的骑兵,随时都会碰撞到一起。
朱祁钰横举极目镜的双手不禁沁满汗渍,开始微微颤抖起来。
他怎能不激动!!
这支他花费十几万军费打造出的骁骑营,能否洗刷大明历往之耻辱,能否一战成名,全在此刻。
与此同时,在数十位藩王手持极目镜眺望之下。
他们看到出城驰援的数千骑兵,慢慢地与泰宁卫三千铁蹄拉近距离。
所有的藩王心中默默哀叹:这不摆明着去送死吗。
郑王手持极目镜眺看远方,摇摇头,似乎也对当今天子的指挥极度失望。
这五千匹骏马以及上千名大明骑兵的结局,在他心中,早已盖棺定论,有去无回。
辽阔无边的平原之上,就在泰宁卫即将到达明运输队前时,他们同样感知到南方驰来的数千明骑。
黑压压的泰宁骑兵迅速有队制地分列成两股洪流,一股冲着南方的大明骑兵而去,一股则仍是不改路线,继续朝着明运输队而去……
两军交战前夕,还敢分兵。
这种无与伦比的强大自信,来源于蒙古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经历。
但这次不同,他们中多数人的生命,会因首领的失误而终结在这片平原上。
终于,两股骑兵终于碰撞在一起。
下一刻,通过极目镜将两军交战场面尽收眼底的藩王们,彻底被那奇怪一幕震慑住。
他们站在墙垛之上,不少藩王反复用缎袍擦拭着极目镜,然后快速地置于眼眸处。
这一次,他们看得很清楚。
两军接触的瞬间,想象中的明军一触即溃并未出现。
相反,透过极目镜,他们看到明军骑兵里爆发一团团白雾后,不少先与明军接触的泰宁骑兵开始翻身落马,然后被后面源源不断的铁蹄踩成肉泥……
光是首次接触,泰宁卫就有上百位骑兵葬身马蹄下。
而在与泰宁卫接触的瞬间,前排的大明骑兵紧急勒转马头,朝着两侧迂回。
朱祁钰手持极目镜,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幕。
他知道,因为距离太过遥远,视线重叠的原因!
其实骁骑营的骑兵,并没有和泰宁卫真正贴身肉搏。
而是在有着三百步左右距离的时候,率先扣动扳机。
一轮射击之后,骁骑营的骑兵勒转马头迂回,与泰宁骑兵再次拉开距离。
骁骑营的骑兵一边重新装填弹药,一边回头观察着战局,为后续第二轮射击做着准备。
与此同时,另一队奔向运输队的泰宁卫骑兵则是惊恐地发现。
五千匹高原骏马的运输队中,突然有近两千名士兵翻身上马,并朝着自己所在的队伍袭来。
“有伏兵!”
前排的蒙骑刚将这道信息喊出时,随着明军队伍中集体爆发阵阵白雾,他当即翻身栽落马背。
同样翻身栽落马背的,还有他身后的泰宁骑兵们。
两千名骁骑营的鸟铳一轮骑射后,抢夺马匹的这支泰宁卫骑兵队伍,霎时就损失了近三百名战士。
领头的首领见状,面色大骇,他急忙拿出腰间的号角。
随着雄浑的号角声响起,急速冲锋的泰宁骑兵突然调转方向,朝着西北山脉疾驰而去。
藏匿在运输队中的两千名骁骑营骑兵见此,并未追赶。
在赵辅的带领下,他们快速地装填着弹药,朝着南方剩下的那队蒙骑冲去。
此刻,远在西北处卧牛沟山顶,观察战局的革干帖木儿看到蒙骑溃败的这一幕,惊得瞠目结舌。
这……
这怎么可能啊???
为何在两军快要接触的瞬间,泰宁卫的儿郎纷纷栽落马背???
明骑兵队伍中那一团团白色的烟雾,他最清楚不过了。
那是大明火铳,但是其装填缓慢,射程短小,根本不可能对高速疾驰的蒙骑造成有效伤害啊。
这到底是为什么??
“革干帖木儿酋长,贡达帖木儿大人率部众返回了”
革干帖木儿闻言,这才猛地回过神来,遥望着袭击运输队失败而回的数千蒙骑。
“遭了,河帖腊儿要背腹受敌了!”
长长金色的极目镜在晨光照耀下,更加的熠熠生辉。
朱祁钰站在高大的墙垛上,遥望着迂回的骁骑营重装骑兵,与运输队方向驰来的两千轻骑兵,渐渐将另一支泰宁卫骑兵包围,切割。
如此,大局已定。
在骁骑营鸟铳又一轮骑射下,越来越多的泰宁卫骑兵翻身栽落马下,被混乱的马蹄践踏成肉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