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群起攻之
俯瞰着大殿上逐渐失控的局面,朱祁钰心中快速思索着应对办法。
瞧着越来越多的文官出列,他只得将目光移向于谦、肖铉等人身上。
期待几人能替君王解围。
此刻的于谦,一脸暗沉地凝向王直、王文等人,他万万没想到,几人竟似事先说好一般,在此刻齐齐向陛下发难。
迎上朱祁钰那略显慌乱的目光后,于谦转过头望向肖铉几人,察觉到好友脸上那黯淡下来的眸光时,于谦明白。
他们同样支持处决石亨、徐有贞!
其实,于谦心目中对于石亨的判决,随大部分文臣是一样,都认为:
谋逆重罪不可饶恕!当满门抄斩!!
说句实话,皇帝也根本没有任何理由去赦免石亨。
他造的可是你们老朱家的反啊,这样的乱臣贼子都能宽恕!那以后京都武人纷纷效仿,这大明不就全乱套了吗!
但是,于谦在知晓朱祁钰心中想法时,同样明白北境边防对于大明的重要性,他开始慢慢尝试理解这位帝王的心情。
若是北境真被南下的鞑子攻陷,这石亨就更有理由启用。
此人,暂时杀不得!
只有石亨,才拥有与鞑靼、瓦剌丰富的作战经验,也只有他石亨,才能拒蒙骑于关外………保大明北境安宁。
这种事情,他于谦不是第一次做了。
如今朝堂之上这嘈杂的情形,与当年王骥情形如出一辙啊。
但是两人所犯罪责却是天差地别。
当年王骥是因为三征麓川,拖累国库!若不是被于谦庇佑,早就被朝堂百官弹劾问罪下狱了。
做臣子的,理应理解和支持帝王圣明的决策。
而陛下留着石亨以御蒙古铁骑的策略,实乃大义之举。
位于大殿左侧的于谦,正苦思良策时,大殿上方的朱祁钰,却是面色阴沉地注视着逐渐失控的场面。
到了最后,甚至连三司机构的部分官吏,都转过身来,朝着龙椅上的那道身影,躬身谏言道:
“石亨当斩,望陛下敬重大明律法!”
清冽的双眸霎时间布满一层寒霜,面对百官高涨情绪,朱祁钰心中结下一团难以化解的郁结。
不吐不快。
看来这石亨,今日是保不住了啊!
“陛下怎可因边境有警,就赦免石亨这等大逆不道的乱臣贼子呢”
“那是不是作战勇猛,精通军事的武将们,日后都可以……”
嘈杂纷乱的大殿中,朱祁钰居然听到如此胆大的诳语。
冰冷的天光扫视大堂,试图找出此话是从何处发出时,那紧皱的剑眉却是高高竖起。
因为此刻的大殿上太过纷杂,群臣义愤填膺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大有压倒皇权的意味,别说找出口出诳话之人,就连让百官闭嘴都成了奢望。
朱骧伫立在大殿右侧,瞧见眼前这不可控的一幕后,透过人群,他望向大殿另一边老丈人于谦。
于谦对视上小胥那略显担忧目光后,微微点点,通过眼神交流,安抚了一番朱骧。
大殿上方的王诚见到如此嘈杂的一幕,顿时气急,面露不悦地朝着大殿厉声道:
“尔等何故嘈杂???莫不是将奉天殿当作菜场一般?”
随着王诚那阴沉的声音透过大殿,纷杂的群臣渐渐平息下来。
他们只是为了宣泄心中不满,以此来明示陛下石亨不可饶恕,可并不是想在朝堂上聚众闹事。
随着群臣的偃旗息鼓,王诚再次冷冷地道:
“在场的皆为朝廷栋梁,倘若再明知故犯,扰乱朝纲者,一律拖出大殿廷杖三十大板!”
群臣闻言,默默地望向龙椅右侧的王诚。
紧接着,他们眸光偏移,再窥视到圣上那毫无波澜的冷峻面庞时,所有人都悄悄低下头。
皇帝默许王诚这番话,那就意味着廷杖三十大板的话,可绝不是说说而已。
朱祁钰扫视着安静下的群臣,毫无感情的天光,注视到这些臣子双瞳中的那股坚决之意。
这群臭酸儒,真是令人头疼啊。
正在朱祁钰心烦不已之时,清冽的眸光却是瞥到于谦缓缓出列,背对自己,朝着群臣朗声道:
“我等作为臣子的,理应支持天子圣明的决策。
这石亨是此次夺门事变中主谋不假,但他的军事才能亦是十分突出的,倘若能世代镇守边疆,保我大明一方太平,也算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矣”
此言一出,引起不少大臣唏嘘。
同时碍少保大人的威望,也有不少大臣在心底,认真思索起其中利弊来。
但并不是所有大臣都会卖于谦这个面子。
自京师保卫战以后,于谦的威望无论在朝野还是民间,都升至前所未有的巅峰。
以致于少保,成为当今朝野上下名副其实第一人!
甚至还被一些官员背后控以专权独政的帽子。
因为在当时朝,六部提案,军事改革、农政改革等,连皇帝,都要事事征询于谦。
当时几乎朝廷所有的用人,全是于谦一人说了算。
这在无形中,得罪了很大一部分人。
现在,于谦既然犯下这个致命的错误,那就由不得他们了!
一位年老的阁臣出列,先是对着龙椅上的天子微微行礼,这才对着于谦,对着满朝文武,高声道。
“那么敢问于尚书于少保,若是犯下谋逆如此重罪,都能轻易赦免的话,那我大明律法,大明三司,还有何公正可言???”
龙椅下方的三司闻言,几位主审核官当即站起身来,目光炙热地盯向于谦。
倘若再这三百多位官员面下,还有人出面替石亨求情,未免太不把三司放在眼里了吧。
他可是此次政变中的主谋啊!!!
说道情急之处,那位年老的阁臣眼眸泛起泪花,径直瞪向于谦。
于谦瞧见此人,面色微怔,过了半晌,才眸光黯淡道:
“张少师所言甚是,但眼下边关告急,陛下出于大局考虑……”
张少师闻声,颤颤巍巍地转过身来,当着三百多位朝廷要员,当场打断于谦的话语,颇为激动道。
“陛下出于宅心仁厚,但是我们做臣子的,却是不能置律法为儿戏,置三司如同虚设。
大明,还有律法!”
听着这句熟悉的话语传进耳畔,于谦整个人都懵了,他呆呆地立在原地,一时竟不知所措。
三司中,大理寺寺卿、刑部尚书、督察院左都御史,齐齐站出来,望向落寞的于谦,都没有开口讲话。
无形的威亚笼罩于谦,似乎在场的百官都站在了他的对立面。
因为他们要捍卫的是三司威严,而不是遵从个人的意愿。
而石亨,他心如死灰目睹着这一切,眼角留下那蕴含无尽悔恨的泪水……
朱祁钰冷漠地俯视着这一幕,眼睁睁地看着其他阁臣出列,对着于谦一阵怒斥,他却没开口说话。
“于大人,您枉为三公,置大明律法如同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