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万里河山 > 第111章 锦衣卫 百姓联络站

第111章 锦衣卫 百姓联络站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陈循闻言脸色大骇,慌忙站起身来,踱步来到窗边,打开一条缝隙,露出那双浑浊的老眼仔细查看一番四周后。

    这才缓缓回到桌前,凝神低语道:

    “贤弟你这是从何得知的消息??

    你我身为臣子切莫妄自揣测圣意,一旦传将出去,你我恐有……”

    “请阁老放心,此事并非贤弟僭越,而是与宫中高总管喝酒时,他喝醉无意透露的消息。

    夺门之变一众逆党悉数被抄家下狱,唯独徐有贞与石亨两人‘家眷’仍处于羁押中,连高总管都未有审讯权利,可见陛下留着两人,另有目的……”

    “哦,原来如此,那贤弟打算怎么做?”

    “这两人留不得,若是就此放过,对我等以后仕途……”

    陈循微微坐直身子,大有深意地瞥了一眼王文。

    我们以后的仕途!

    老朽都七十好几了。

    这个岁数半只脚已迈入黄土坡里的人了,还在意什么仕途。

    倒是徐有贞这厮,属实是个阴险狡诈之人。

    自己对他一直是照顾有加,没想到他暗地里居然干出这等大逆不道的事,差点因此牵连到自己。

    毕竟夺门之变之前,他和徐有贞走得较近,这是满朝文武人尽皆知的事。

    陈循此刻尤怕其他人,拿此事来做文章,极有可能令自己晚节不保……

    徐有贞,属实是个隐患,必须想办法剪除。

    他心里略微一分析,便得出陛下对于这两位囚徒的态度。

    夺门之变后,两人对于陛下来说,已然属于鸡肋一类,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即使除掉这颗隐患,陛下也不会太过苛责,毕竟这两人犯的可是诛九族的死罪。

    但如何巧妙地除掉此人,则成为陈循所思考的问题。聪明如他,断不会令自己再立危墙之下。

    沉默良久,陈循慎重地望向王文:

    “贤弟,你想怎么做……”

    “这两人不能留,京都武将谋逆若是被宽恕,将会助长京都武人风气,这如何得了!!”

    陈循面露担忧,心里还是有点拿捏不准。

    “两人是陛下钦定要留之人,我们这么做,会不会触怒到圣上?”

    灿黄烛光映照出那张阴沉似水的面庞,一抹狠厉之再次浮现在王文脸上。

    这两人在夺门之变当日,又可曾念及一丝旧情?

    决不能放过铲除两人的最佳良机。

    夺门之变当日对簿公堂,令得王文彻底看清徐有贞那阴险奸诈嘴脸,若是让此子逃过此劫,无异于放虎归山。

    “这两人本就犯有弥天重罪,陛下留着是迫于无奈,我等身为臣子的,理应将这祸乱朝纲的乱臣贼子诛尽,替君王排忧解难啊!”

    陈循点点头,没有再言语。

    为什么一定要将这两名主谋铲除!

    其实两人都心知肚明,根本不是为了所谓的替君分忧。

    这两人一人为京都第一武将,与文官集团历来便不对付,如今更是犯下如此重罪,文官集团自然要借机削弱武将势力。

    第二位徐有贞!对两人都产生了极大威胁,成为两人心中不除不快的郁结。

    陈循顿思片刻,谨慎地问道:

    “贤弟,内阁里有几位是支持我们的?”

    王文和煦一笑,轻声道:

    “阁老请放心,没人反对!!!”

    虽然王文尽量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但在对面陈循看来,他这个笑容依然是无比渗人的。

    皱纹密布的双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鄙夷后,陈循则是点点,对王文轻声嘱咐道:

    “若是行此事,仍需大家同进退,切莫孤身犯险。”

    两人在达成共识后,短暂的沉默半晌后,陈循突然问道王文:

    “贤弟可还知半月前,在金銮殿上那一幕乎?”

    闻听此言,王文脸上微微煞白,他点点头,却是没有开口。

    沉思良久,陈循突然感慨道:

    “自永乐年始,老夫前前后后服侍了四任先帝。

    有马上天子之称的太宗皇帝,五征漠北为大明开疆扩土,为大明缔造几十年的太平生活。而七下西洋的国策,则使大明天朝上国之名,威加四海!

    有宅心仁厚的仁宗皇帝,执政期间仁政爱民,与民休养生息。

    也有雄才大略的宣宗皇帝,亲手将大明的经济推向了繁荣顶峰。

    除了太上皇外,我大明历任先帝,几乎都身体力行,切身做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讲到最后,陈循站起身朝着紫禁城的方向望去,呢喃自语道;

    “太上皇与当今陛下,谁更适合做皇帝,其实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比谁都清楚”

    “经过夺门之变后,天家亦或许经受重大打击,但他并未因此消沉意志,反而迅速打击宦官阉党势力,增收京都商税,改革六部九司,提升在京官员俸禄等等……

    老夫预感,天家未来成就,必定不低于宣宗皇帝”

    “但是阁老,陛下不顾在京官员反对,强增商税,甚至还将几位朝廷重臣杖毙在金銮殿上,如此冲动易怒!

    若陛下往后看上南直隶等地的商税,对我们可是极为不妙啊”

    王文心中担忧的,也是所有文官集团所担忧的。

    陈循闻言,微微一笑。

    陛下增收北京城的商税,虽有多数文官集体默许的因素在内,但这毕竟是北京城,天子脚下!

    陛下执意要收,谁还能阻拦不成??

    那几位被杖毙的愣头青,明显是看不清局势,自然也不会得到任何人的怜悯。

    但陈循也知道:

    江南一带作为文官集团的大本营,不仅常年亏拖欠户部赋税,且文官集团与江南一带世家门阀,早已暗通款曲,共同组成一个巨大攻守同盟。

    南直隶商税,绝不是陛下想收就能收的。

    所面临的阻力,是大明所有的文人士大夫、世家大族等。

    但是陈循心里却是隐隐有股兴奋感,他期待着天家能将南直隶商税增收入库,用于治理国家。

    而且,当今天子的所作所为,深得他心。

    随着半截身子已经踏入棺材板,陈循早没有年轻时的那股趋附名利,但也渐渐丢失了求取之心。

    毕竟曾经坐过内阁首辅位置,文官的天花板级别也不过如此。

    他这一生追求的功名利禄都有了,如果说还想为后世留下点什么,除了诗词歌赋,他还想做几件天下文人想都不敢想的事。

    那便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