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海上贸易规划图
光是北平城的商税便是如此可观,那将整个北直隶的商税收拢上来,该是何等的恐怖。
至少翻几倍!!
对应的,大明曾经的旧都:
有着十里秦淮之称的南京城。(旧名应天府)
别忘了。
大明疆域内最为昌盛的地区,可一直都归属江南一带。
以南京城为中心的南直隶辖下六大布政司,一直都占据着大明将近三分之二的经济。
北直隶加上南直隶,大明一个月能有多少钱银进账??
?
简直不敢想象!
凭借着目前单个北平城的商税数据,朱祁钰就已经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
那便是全国的商税加起来,绝对有机会超越全国田赋额度。
而且随着海上贸易的开启,海禁的解除!
大明商税有着极其广阔的上涨空间。
翻倍……
理论上,翻十倍都是可以的啊。
想到这里,朱祁钰的眼眶顿时变得猩红一片。
那殷红的赤色瞳孔,就好像……好像苍蝇嗅到屎壳郎般,异常疯狂……
呸呸!
怎么能拿自己和屎壳郎作比较呢!!!
如果将这南北直隶,相当于全国商税整改入库后,六部九司岂不是有了用之不竭的钱银!!!
待得海上贸易发展起来后,源源不断的钱银入账,整备军事,挥师北伐,指日可待……
李贤窥见陛下直直立在御案后,手中执笔而不落,猩红的双眼仿佛多日未曾休息一般,面色还洋溢着一股莫名笑意。
“陛下……”李贤出声。
他有些惊惧地目视着此刻的天子,那猩红的瞳孔和诡异笑容。
即便身处灯火长明的御书房内,他也感觉到一股渗人气息,直入心底。
朱祁钰猛地回过神来,这才发现李贤正一脸惊诧地盯着自己。
失态了!失态了!
“李爱卿,上到近前,观摩一番朕描绘的大明堪舆图……”反应过来的朱祁钰不以为意,还示意李贤走到近前来,观看自己补绘过的地图。
李贤点点头,依身上前。
入目之处,一幅巨大的万国堪舆图映入眼帘,令其脸色微震。
俯瞰着地图上:
大明京都的位置,赫然出现在地图东南边蓝色图案不远处。
这蓝色的位置想必便是大海无疑了吧。
李贤低垂着眸光,压下心头那丝震惊,继续扫视起京都下面的天津卫。
图中的天津卫,几乎已经和蓝色汪洋图案连接在一起。
看到这里,李贤更加坚定这蓝色图案定是大海无疑。
因为堪舆图上,天津卫旁边的蓝图中出现了‘渤海湾’几个字。
李贤知道,渤海湾地区的海岸线北起北直隶永平府乐亭县,南至山东济南利津县黄河口,地跨永平——顺天——河间——济南四个府级行政区。
自明成祖迁都北平时,渤海湾曾一度成为京师唯一出海口。
其军事地理位置与交通优势地位显赫。
此外,渤海湾内海岛上丰富的盐业资源,一直是海盐的原产地之一,受到朝廷的极度重视。
李贤诧异的是,这地图上的天津卫头上,为何会有一座大大‘仓’型图案呢?
陛下特意绘制这个图形,代表着什么???
还有京都那两条白色的直线,笔直地导向天津卫,这是否代表着两城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
本身,京都离天津卫就不远,这两条笔直的白线,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什么。
但皇帝没说,李贤自然也不好贸然提问,他只能继续看下去。
越往下看去,李贤心里越是震惊不已。
天津卫临靠蓝海图案后,一条银色的长线带着数艘宝船的图案,从渤海湾内一直向西,穿过金州卫与登州府中间的湾口,再绕过威海卫,一路南下抵达南京位置。
除了这条银线外,以天津卫为起点,更有着七八条颜色各异的长线,沿着同样的路线,龙飞凤舞地导向江南一带。
只是和银线不同的是,这些五颜六色线条虽然都是从同一个起点出发,但南下途中,他们却是串联了多个沿海地区。
如灵山卫、安东卫、淮安府、杨州府、苏州府、上海县等、松江府……
无一例外,这些五花八门的长线,均是连接在沿岸边的重要港口城市。
这些龙飞凤舞的扭曲笔线中,每条长线上,均带着的众多的图案:
大炮、丝绸、农作物……
根据这些图案来分析,李贤的内心顿时热血澎湃,他渐渐猜到一个可怕的消息。
陛下……陛下这是要……要解除海禁的意思啊!!!
出于对经济贸易这方面独特的研究。
李贤看完堪舆图后,猛地抬起那炙热的眼神,无比震惊地看向皇帝。
朱祁钰微笑着直视其目光。
平静地对视上这位四十多岁的能臣:
在某些方面,这李贤的能力甚至比于谦还要优秀不少,但就是其人品欠佳。
于谦是集才干、忠诚、清廉为一身,他几乎拥有一位肱骨重臣应有的所有完美形象。
这也是朱祁钰为何能放权给于谦的重要原因。
一个忠诚、清廉、且有才干的官员为榜样,才能为整个朝野树立起一股浩然正气。
当然了,历代以来,君主都怕臣子功高盖主。
他也不例外。
但此刻的朱祁钰丝毫不担忧这点,毕竟于谦在朝野上下的威望已经达到顶峰,接下来便是开始走下坡路了。
加上朱祁钰刻意安排其筹备审计司这个部门,为的就是限制于谦的威望,进一步提升。
审计司发展到中后期,势必要同江南一带的文官集团彻底决裂。
于谦若是想更进一步的做出成就来,那就必须踩着无数贪官污吏的尸骨上位。
而这么做的结果,无疑会令他与文官集团彻底撕破脸皮。
届时,满朝文武中!除了势弱的勋贵集团外,于谦唯一能仰仗的,便是攀升至顶峰的皇权。
无论于谦怎么做,是踏着累累贪官尸骨上位,亦或者坐在审计司这个位置上碌碌无为,继续放任自己威望进一步衰退。
这两个结果,都是朱祁钰乐见其成的。
他并不想针对于谦这个人,相反还大量释放军权交付在其手上。
对他的信任自然是没话说,但是,为君之道!驱使着他不得不这样做。
即便于谦知道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相信他亦会支持自己的决策。
就像他明知道夺门之变后,自己必死的结局,但他依然选择什么都不做。
于谦不仅忠于皇帝、更忠于整个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