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惊天贪腐
啥?
抄家!!!
众人这才想起今日发生的那夺门之变,惨遭下狱的石亨一众逆党们。
在他们背后,那可是有着几十个世家大族作为靠山的势力群体啊。
无论是太上皇旧臣杨善、王骥,还是兵部右侍郎陈汝言等,都是一顶一的大族啊。
其中张輗张家更是家族显赫,是屹立在明朝几十年的超级世家大族,巅峰时期曾有一门四提督的美誉,是叛贼逆党中最强的大宗族群之一。
只是可惜,这些跟着石亨一起造反的人们而今身陷囹圄,他们丢掉的不止是自己的脑袋,还有整个家族的命运。
这既是投机者孤注一掷的侥幸心理,也是阴谋家失败后的必然结局。
命运的天平从来都是是公平的。
朱祁钰淡淡地目视着众人,心中早已洞悉众人心中想法。
其实六部尚书都不知道的是。
若没有自己这个穿越者的到来,打破了历史的走向。石亨这些投机者和阴谋家们都会过上一段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最后才会坍塌在历史的长河中。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即便没有自己的出现,他们最后的结局也好不到哪里去。
夺门之变三大功臣中,当属徐有贞命运稍微好点吧。
在夺门之变后,徐有贞因为和石亨、曹吉祥不和,遂被两人构陷罢官,闲职在家!这对于一个一心想在朝堂上实现远大抱负的阴谋家来说,无异于最残酷的刑罚,最后他以七十二岁的高龄郁郁而终……
反观石亨和曹吉祥,前者因为贪腐恶劣,被朱祁镇下狱含恨而终。后者则是发动了震惊后世的‘曹石之变’,不过并未成功,反被朱祁镇诛杀了九族。
朱祁钰扫视着沉默的众人,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他们不知道。之所以自己从未表露过对北援粮饷的担忧,则完全来自于对曹吉祥、陈汝言等一众叛贼逆党的腐败程度。
相信抄了这两个贼子的家,定能搜刮出上百万两赃银。
然后榨干张家、石家、孙家等背后的母族势力……
届时,将迎来一笔不小的钱银充盈国库,自己好用这笔钱好好改善一番六部机制。到时候再借助发展起来的商税钱银大力发展农业、改革军工行业……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可以保证每一位大明子民都能吃饱饭,而改革军工则是要强军利国,提前给大明装备上坚船利炮,好为日后的海上贸易保驾护航。
一旦发展到了海上贸易之后,大明基本也就不缺钱了……
六部尚书思虑半晌,还是微微抬起头互相看了看彼此。
对于锦衣卫抄这些逆党的家,他们自然不敢有丝毫异议,自古谋逆便是重罪之一。这个时候自然没有哪个不开眼的敢去触碰皇帝的逆鳞。
他们至多对孙太后和太上皇的安危担忧一二!
但是毕竟犯有这种谋逆的重罪,杀不杀都要凭陛下的心情了。
陛下真要一意孤行,满朝文武谁能阻拦??
阻拦皇帝的下场谁能承受得起
那许彬不就是个活生生的列子吗。
这几位六部的一把手们,心里仍就担忧一个事,那便是抄了这些逆党们的家,真如皇帝所言,三日便能凑齐北援第一波粮饷吗?
那可是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天文数字啊。
瞅着六部一把手们脸上那微妙的表情变化,朱祁钰淡然一笑。
看来尔等还是小瞧了曹吉祥等人的贪腐程度啊。
“锦衣卫指挥使朱骧何在?”
天子圣音刚刚穿透大殿,王诚便小跑着进入大殿,跪在地上恭声回应:
“回禀陛下,朱指挥使此刻正在东华门督促禁卫将一众逆党家眷押往昭狱”
“百官退朝时都看到此景了吧?”朱祁钰端起一杯茶水轻呡一口,淡淡地询问到王诚。
“回禀陛下,百官退朝时均已目睹此景”
六部尚书静静地听着宦官王诚的汇报,他们其实早就得知禁卫将一众逆党的家眷提前押解进京了。
在退朝时,几人便遥遥目视到了东华门下的囚徒们。
此刻,众人心底几乎同时升起了一股后怕之意。
一股令灵魂都惊惧不已的心悸感,从他们心底酝酿而生,这是以往面对帝王时都不曾拥有过的感觉。
似乎,现在端坐在上位的陛下,不再是从前那个文弱的帝王了。
他变得心狠手辣的同时,却又能满脸和煦地与你谈笑风生……
原来石亨等人密谋造反的计划,早已被陛下提前知晓,不然锦衣卫何以如此之快的速度缉拿了一众家眷老小。
这个跟锦衣卫办事效率基本没多大关系,在几人看来:
石亨等人密谋造反的同时,想必锦衣卫就已经对其府邸进行了秘密抄家。
也只有这种可能性,才能达到今日之效果。
而陛下有意将这些罪人家眷,安置在文武百官上下朝的必经之路‘东华门’上,其良苦用心,简直不要太过明显。
杀鸡儆猴。
陛下的手段,真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今日奉天殿外那流血漂橹一幕、以及那满阶的鞑官尸骸,极其的震撼人心,无情摧残了百官心里防线。
要造反,那就要看看失败后的下场。
这也是朱祁钰为什么不叫人及时清理现场的缘故了。
朱祁钰并不知晓于谦等人心中想法,他只是朝跪伏在地的王诚淡淡说道:“那就好,立刻将朱骧召来御书房”
“奴才领命” 王诚领召退去。
不多时,身高马大的朱骧在通传太监的引领下,恭敬地踏进了大殿。
余光凝视着沉默的六部尚书,朱祁钰淡淡挥手斥断了正欲躬身行礼的朱骧。
“曹吉祥的家里搜罗出了多少东西?”
六部尚书闻声而动,此刻的他们也迫切地想知道,这些逆党的家底有多丰厚,能令陛下如此看重。
众人都知道,继正统年间巨贪王振落马后,在内阁首辅‘于谦’的以身作则下,大多数在京官员仍能廉洁自律。纵使个别贪腐分子,也只能“暮夜而行,潜灭人迹,犹恐人知”
他们实在不敢相信,现在的京都,在当今天子眼皮底下,还有谁敢监守自盗。
“回禀陛下,曹贼家里不仅私藏了数百套精致盔甲,其府邸中更是建有大小银库十余座。
锦衣卫初步勘算,查抄出来的白银少则十万两以上……”
“呼”
除了朱祁钰之外,在场的所有人都深深吸了一口气。
十万两白银???
这是什么概念!!!
如兵部尚书于谦且加封太子少保、是位列三公的正一品大臣,年俸禄仅1000石折合白银约105两左右。
从明朝初年洪武时期始,朝廷官员的俸禄主要是米、钞两部分组成,且主要是给米。
到了永乐年间,朝廷开始全面推行米折钞的制度,不管是给米还是给朝廷统一印刷的‘钞’,对于官员来讲,实际作用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比列不同而受到经济上的损失。
真正让许多官员不能接受的,便是俸禄的第二种结算方式‘米折物’(意思就是将米折成胡椒、苏木、绢布、棉布发放给官员们),这种方式,又被称为折色。
折色始于永乐中期,当时为了营建新都北平城,规定京官的俸禄三成给米,剩下七成则“春夏折钞,秋冬则苏木、胡椒”。
胡椒、苏木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和染色物料,在当时主要作为奢侈品在宫廷使用。将这种奢侈品当作俸禄发放,且官方规定的折色价值远低于市场价值,实际上就是变相降低了官员的俸禄。
经过折色后的俸禄,官员实际到手的能有一半都不错了。这也造就了明朝官员俸禄之低,达到了整个封建王朝中最低,没有之一。
一个在京一品大员,每年到手的俸禄不过才区区50两。
你一个掌印太监,就贪腐了数十万两以上的白银??
可想而知,这曹吉祥的贪腐手段何其惊人了。